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22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9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01.
自1993~2003年共收治因膝关节附近的骨关节损伤、手术及长期制动等各种原因造成的膝关节伸直位僵硬285例,其中31例手术效果不佳。结合临床资料及再手术情况对首次手术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总结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临床和放射学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伽玛刀术后2年以上的CA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随访2年后,CA缩小36例,不变12例,临床症状改善47例,1例病人出现脑水肿。结论:伽玛刀是治疗CA安全、有效,微侵袭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与CA的部位、体积、照射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对70例精神分裂症和7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脑 CT 检查。经对比研究后我们发现高海拔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 CT 检查有以下几个特征,(1)精神分裂症患者松果体钙化多见,达68.57%,临床症状表现以阴性症状多见,无钙化者则以阳性症状多见。(2)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小脑蚓部萎缩者占41.43%。(3)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两侧额、顶、枕、颞部和三脑室两旁脑组织密度均减低。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作用下胰腺癌细胞株蛋白质谱的变化,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临床化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观察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经吉西他滨和5-氟尿嘧啶(5-FU)处理后,其蛋白质谱的变化,鉴定其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培养细胞受抑制约50%时,吉西他滨为1~100ng/ml。5-FU为250-2500ng/ml。质谱鉴定了6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对照组1个,加药组5个。结论对细胞株的作用,吉西他滨明显优于5-Fu。吉西他滨参与了糖代谢和酯类代谢。β-肌动蛋白、MGC:19713、KIAA1058蛋白等某些高表达的差异蛋白质可能成为观察化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5.
老年肺结核病人血清β_2-MG测定结果分析李兴华,陈卫民(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江苏徐州221002)我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了59例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含量,以探讨其对肺结核病灶活动与否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股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吻合技术修复前中足严重脱套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2019年6月,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同时将股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远端吻合用以修复前中足严重脱套伤13例,并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复诊、随访。结果13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外观恢复满意,根据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10例皮瓣感觉恢复至S2,3例皮瓣恢复至S3。结论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股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吻合技术修复前足严重脱套伤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7.
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发生率较高,占胆石症病例的16-1%,其病因和病理生理改变复杂,处理困难,并发症多,残石率及再手术率高。我院外科1987年~1997年11年间运用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54例,占同期病例(159例)34%,疗效肯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4例中,男19例,女35例,男:女为1∶1-84,年龄13~65岁,平均年龄45-45岁,农民44例,工人7例,干部3例。1-2 术前情况 肝功(Chlid分级)A级10例,B级42例,C级2例;黄疸:无10例,轻、中度4…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和术后生活质量况.方法 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30例和开腹组30例.观察两组结肠癌患者临床疗效、预后以及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目[(25.1±5.0)cm和(24.8±5.6)cm]、切除标本长度[(17.8±5.4)cm和(16.8±5.3)cm]、肿瘤远端长度[(3.1±1.5)cm和(2.8±1.4)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术前疼痛[(66.8±10.8)分和(67.5±10.4)分]、饮食受限[(66.2±10.1)分和(67.1±10.3)]分、焦虑[(66.2±10.1)分和(67.6±10.3)]分、排便功能评分[(66.1±10.2)分和(67.1±10.3)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结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6.7%)、远处转移率(6.7%)均低于开腹组的26.7%、26.7%,术后开腹组和腹腔镜组疼痛[(76.8±10.1)分和(87.9±10.5)分]、饮食受限[(76.6±10.2)分和(87.5±10.4)分]、焦虑[(76.3±10.5)分和(87.9±10.6)分]、排便功能评分[(76.6±10.4)分和(87.5±10.3)分]均高于术前,腹腔镜组术后结肠癌患者疼痛、饮食受限、焦虑、排便功能评分均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腹腔镜手术预后和生活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分析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以期临床提高甲状旁腺癌手术淋巴结清除效果及降低因甲状旁腺损伤导致的并发症,提高甲状腺癌手术治疗质量.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行甲状腺疾病探查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查术中取淋巴结行快速冰冻病理切片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或髓样癌患者118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患者入组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两组患者均行侧颈区淋巴清扫术,完成侧颈区淋巴清扫术后,再行甲状腺原发灶手术和Ⅵ区淋巴清扫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甲状腺癌根治术行腺叶加峡部切除及Ⅵ区清扫术.观察组采用纳米碳示踪法腺叶加峡部切除及Ⅵ区清扫术.将两组患者清扫的淋巴结行病理检查.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发现淋巴结总数量、淋巴结转移数量、术后清扫标本中甲状旁腺切除率、喉返神经损伤率、术后一年内肿瘤复发率、转移率和二次手术率,以及观察组患者术中纳米碳示踪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病理类型、病灶数量、肿瘤分期、初筛影像学方式构成情况、手术医生甲状腺癌手术台数、病理学检查医师年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发现淋巴结总数量、淋巴结转移数量分别为(11.2±2.1)个、(5.6±1.5)个,均高于对照组的(7.32±2.3)个、(4.3±1.2)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清扫标本中甲状旁腺切除率、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率分别为1.72%、3.44%,低于对照组的8.47%、1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一年内肿瘤转移率和二次手术率分别为11.86%、18.64%,均高于观察组的1.72%、8.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术中发生纳米碳渗漏.结论 纳米碳示踪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可有效指导甲状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清扫淋巴结较为彻底,误切除甲状旁腺率低,提升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感染幽门螺杆菌(Hp)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及临床症状特点。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40例Hp阳性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检出Hp感染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应用功能性胃肠病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FD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结果观察组的FD发病率为27.8%(39/140),显著高于健康组的7.0%(7/1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D患者中,餐后饱胀、上腹烧灼感、上腹痛、早饱、恶心、呕吐、厌食、嗳气、混合多种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1.4%(12/140)、1.4%(2/140)、2.1%(3/140)、2.8%(4/140)、0.7%(1/140)、0.7%(1/140)、1.4%(2/140)、 1.4%(2/140)、5.7%(8/140)。结论 Hp感染者FD发生率较高,以餐后不适综合征较常见,餐后饱胀和混合症状为主要表现。因此,应注意FD发病与Hp感染的相关性,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并予以个体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