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目的:探讨肠镜在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防治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279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的资料,其中18例术后吻合口出血。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影响吻合口出血的可能因素,对于P  相似文献   
4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肿瘤微环境中的非肿瘤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抗肿瘤治疗等有着重要作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家族(angiopoietin-likeprotein,Angptl)是新发现的一类分泌性细胞外基质蛋白,包含7个蛋白质成员,分别为Angptl 1、2、3、4、5、6和7,其氨基酸序列与血管生成素蛋白(angiopoietin,Ang)相似,但不与Ang的受体含免疫球蛋白样环及上皮生长因子样域酪氨酸激酶1(tyrosine kinase with immunoglobulin-like and epidermalgrowth factor homology domains-1,Tie 1)和Tie 2结合。研究表明,Angptl 2、3、4、6在脂质代谢和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Angptl 2、3、5、7参与调控造血干细胞的活性[1]。最近的研究发现,Angptl 2等家族成员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作为抗癌治疗的新靶点而受到关注。本文对Angptl 2的结构特性及其在肿瘤中的生物学作用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LIHR)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2 056例(2 473侧)接受LIHR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871例(1 005侧),全腹膜外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1 175例(1 458侧),腹腔内修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10例(10侧)。手术由同组医师完成,中位随访时间42(15~60)个月。结果:TAPP和TEP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时间、下腹部手术史、疝的分型和类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APP组女性病人多于TEP组(P<0.001),有下腹部手术史病人多于TEP组(P  相似文献   
44.
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壁疝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LVHR)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无张力修补术的68例腹壁疝病人(缺损长径≤20c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VHR 31例,开放式腹壁疝修补术(OVHR)37例。随访时间1~21个月(中位时间11个月)。LVHR与OVHR在年龄、性别比、BMI和疝缺损大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HR与OVHR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0.5±17.7)min和(75.5±30.3)min(P=0.017),平均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6.2±2.5)d和(9.6±8.0)d(P=0.026),术后2周内恢复非限制性活动人数分别为96.8%和78.4%(P=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第1天的疼痛评分VAS分别为5.6±1.2和6.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术后1周和1个月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2,P=0.056)。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4%和24.3%(P =0.623),复发率分别为3.2%和5.6%(P =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住院总费用分别为(18334±5336)元和(9508±922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结论 LVHR对于缺损长径<20cm的腹壁疝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5.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ventral/incisional hernia repair,LVHR)自1993年开展以来,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但随之产生的各种并发症也逐渐增加。文献[1]报道,LVHR的并发症发生率在5%~15%左右,正确地了解各类并发症产生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是开展此项技术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6.
腹腔镜手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医源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为3%~29%[1]。切口疝不能自愈,均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单纯缝合修补和无张力修补两种,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这两种术式均能在腹腔镜下完成。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ventral/incisional hernia repair,LVHR)最早报道于1993年。本文就目前开展的现状以及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7.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根治结肠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000年9月至2003年10月我科为41例右半结肠癌病人所行的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进行随访,以研究其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及肿瘤的根治性效果。结果: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2例(4.9%)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为(152.65±28.29)min、术中出血平均(112.94±96.36)ml。病人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分别为(2.24±0.56)、(3.94±1.64)、(13.94±6.5)d。清扫淋巴结总数(11.24±8.02)枚[结肠上旁淋巴结(6.82±4.72)枚,系膜间淋巴结(2.59±2.43)枚,血管根部淋巴结(1.82±2.53)枚],手术切除标本长度(20.88±5.28)cm;除2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肠梗阻外余病人未见术后并发症;所有病人均获随访(12~46)个月,平均(29.15±7.95)个月,2例(4.9%)局部复发,3例(7.3%)发生肝转移,短期(46个月)累计生存率为74.50%。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是安全有效的,符合肿瘤根治原则。  相似文献   
48.
CT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健文  陈伟国  李亚芬  黄梁  陈憩  朱建新 《肿瘤》2001,21(5):377-379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增强前后CT值变化(ΔCT)与肿瘤性质和大小及转移淋巴结的关系.方法分析1996年7月~2000年4月经增强CT检查且具有病理结果的81例乳腺肿瘤病人共93个病灶,其中乳腺癌36个,良性病变57个.结果良、恶性组平扫CT平均值分别为21.24±7.24HU和25.65±9.43HU(P>0.05),增强后CT值分别为16.86±17.77H和35.36±15.07HU(P<0.01);良、恶性组肿瘤边缘有毛刺或分叶状分别为63.89%(23/36)和15.79%(9/57)(P<0.01).<1cm的非钙化性良性病灶ΔCT值均<30HU,40%<1cm的乳腺癌△CT值>30HU.CT对转移淋巴结的总检出率为53.3%(8/15),对N2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为85.71%(6/7).结论CT在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和乳腺癌的术前分期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9.
老年人结直肠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结直肠肿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10月腹腔镜辅助与开腹结直肠手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结直肠肿瘤的经验.同期比较腹腔镜手术(LAP组)30例与传统开腹手术(OPEN组)71例的手术安全性、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LAP组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OPEN组有2例(2.8%)分别因为术后肺部感染与吻合口瘘而死亡.两组病人随年龄增加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 score)分级增高.OPEN组有29例(40.8%)发生术后并发症显著多于LAP组6例(20.0%)(P<0.05).LAP组病人术中出血、排气时间与进食半流质时间分别为(91.7±49.9)mL、(2.3±1.2)d与(4.9±1.8)d,与OPEN组(156.3±118.8)mL、(3.4±2.9)d与(5.8±1.2)d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结直肠肿瘤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中静脉分支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出血的原因。方法 对 2 0 0 0年 9月~ 2 0 0 1年 3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 617例患者中 ,发生胆囊床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随机选取其中 91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发现有 1根肝中静脉的重要分支从胆囊床后面通过 ,该血管离胆囊床的最近距离点 (C点 )到胆囊的平均距离为 ( 5 0± 4 6)mm ,其中 15 4 % ( 14例 )肝中静脉是直接和胆囊床相贴 ,11 0 % ( 10例 )和胆囊床的距离在 1mm以内 ,C点的内径为 ( 3 2± 1 1)mm ;约有 3 4 7% ( 3 1例 )C点位于胆囊纵轴左侧 ,位于右侧的有 3 9例 ( 4 2 9% ) ,正好落在胆囊纵轴上的有 2 1例 ( 2 3 1% )。C点肝静脉的流速为 ( 9 9± 3 3 )cm/s。结论 肝中静脉最靠近胆囊点 ,较多会出现在胆囊纵轴的右侧。建议在术前 ,尤其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进行常规的多普勒超声检查 ,以明确肝中静脉和胆囊床的关系 ,高度重视肝中静脉和胆囊床直接相贴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