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96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补体系统是一个具有精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是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补体成分异常、过度活化等功能障碍与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和免疫逃逸密切相关。此外对于临床治疗,尤其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相关性。现就补体系统在淋巴瘤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 观察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前采用MAG方案动员干细胞的疗效.方法对进行APBSCT的1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移植前动员均采用MAG方案,具体为阿糖胞苷(Ara-C)2g/m2每12h 1次,第1、2天;米托蒽醌(MTZ) 10 mg/m2,第2、3天.白细胞(WBC)计数<1.0×109/L时开始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 150μg/d,WBC 计数<0.5×109/L时采用rhG-CSF 300μg/d,WBC计数开始回升时,每日检测血常规和观察外周血涂片,当外周血涂片中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时给予rhG-CSF 300μg,每12h 1次,使用CS-3000血细胞分离机连续2d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并冻存备用.结果12例患者经MAG方案动员后,并发症主要为轻度感染.经两次采集,共采集到单个核细胞(MNC)(5.24±0.81)×108/kg,CD34+细胞(8.16±2.25)× 106/kg,均达到采集要求.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采用MAG方案进行干细胞动员、采集,结果稳定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应用环孢素A(CsA)联合钴原卟啉(CoPP)预防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作用.方法 以C57BL/6小鼠为供鼠,Balb/c小鼠为受鼠,分为4组:清髓性全身照射(TBI)组,受鼠TBI后经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常规异基因移植组(BS组),受鼠TBI后经尾静脉注射供鼠骨髓细胞与脾细胞的混合悬液(含骨髓细胞5×106个和脾细胞5×105个);CsA组,受鼠HSCT后腹腔注射CsA;CsA联合CoPP干预组(联合组),受鼠HSCT后腹腔注射CsA和CoPP.观察受鼠存活情况,记录体重.获取受鼠肝脏、小肠和皮肤组织样本,观察GVHD的病理变化;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纤维化;检测受鼠肾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mRNA的表达.结果 与BS组和CsA组相比较,联合组GVHD程度较轻,体重下降较少且恢复较快.移植后30d时BS组累积存活率为36.8%,联合组为69.6%,CsA组为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小鼠肝脏、小肠和皮肤组织可见细胞水肿、变性均较轻,坏死少见,炎症细胞浸润较少,其病理改变较BS组和CsA组轻.联合组几乎无肾间质小管纤维化,而CsA组则较明显.联合组HO-1 mRNA表达高于BS组,CsA组HO-1 mRNA表达低于前两组(P<0.05).结论 CsA和CoPP联合应用可增强CsA抗GVHD效应,并可减轻CsA的不良反应,其机制可能与HO-1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对免疫表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7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免疫表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的PCNSL患者42例,综合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其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42例表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PCNSL患者的性别、年龄、初诊脑脊液蛋白量及替莫唑胺、利妥昔单抗应用与否对患者总生存时间无影响(P>0.05),而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及治疗中常规鞘注、应用甲氨蝶呤能有效延长PCNSL患者总生存期。结论:尽早明确PCNSL诊断及积极规范化治疗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同时进一步强调了常规鞘注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血小板(platelet,PLT)数量变化在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接受诱导化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初诊患者49例,再诱导9例)在接受化疗后PLT水平的动态变化。以血常规、骨髓细胞学等检查作为评估患者完全缓解的依据。分析PLT数量在化疗后回升的时间及数量的动态变化和完全缓解的相关性。结果在骨髓恢复早期,38例达完全缓解的患者中,36例达完全缓解患者PLT〉20×10^9/L;而20例未达到完全缓解患者中,仅3例PLT〉20×10^9/L(P〈0.05);其中,16例达完全缓解患者PLT〉50×10^9/L,未达完全缓解组均未〉50×10^9/L(P〈0.05)。通过动态监测化疗前后PLT的变化,在骨髓功能恢复早期以及完全恢复期,完全缓解组38例患者的PLT计数均明显高于未缓解组20例患者的PLT计数(P〈0.05)。结论PLT数量的动态变化对于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造血功能恢复和完全缓解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本研究旨在建立稳定表达小鼠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4,CXCR4)基因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并研究其功能.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LV-CXCR4-IRES-EGFP与包装质粒pMD2.G及包膜蛋白质粒pSPAX2共转染293FT包装细胞,应用超速离心法浓缩病毒颗粒;通过调整感染复数(MOI)、感染时间、促进病毒吸附等方法优化慢病毒感染小鼠MSC的条件,建立过表达CXCR4的MSC,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XCR4表达,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增殖能力,Annexin-V和7-AAD双染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迁移能力.结果发现,通过优化感染条件,重组慢病毒载体对MSC可获得较高感染效率,感染后72 h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较强EGFP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到MSC表面CXCR4的表达明显增加.细胞生长曲线和凋亡实验显示,过表达CXCR4不会显著影响MSC增殖和凋亡.Transwell实验显示过表达CXCR4可增强MSC迁移能力.结论:慢病毒载体可介导外源性基因CXCR4在小鼠MSC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08.
本研究探讨MEK抑制剂AZD8330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IM9及NCI-H92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使用不同浓度AZD8330处理NCI-H929及IM9细胞48 h,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并计算出48 h的IC50;分别用5、10及100 nmol/L的AZD8330处理上述两种细胞,然后用PI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及cyclin E;分别用10、100、1000及2000 nmol/L的AZD8330处理骨髓瘤细胞,AnnexinV/7-AAD双标记法分析细胞凋亡,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结果表明,AZD8330可显著抑制NCI-H929及IM9的细胞活力,且抑制效应呈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IM9细胞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9.88±2.7 nmol/L,NCI-H929细胞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9.3±2.03 nmol/L.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两种骨髓瘤细胞均发生G1期阻滞;AZD8330处理后cyclin D水平显著增高,但是cyclin E水平降低,促使细胞发生G1期阻滞.AnnexinV/7-AAD结果显示,随着AZD8330浓度增加,细胞凋亡数量也相应增多,并且活化的caspase-3蛋白水平增高.结论:MEK抑制剂AZD8330可有效抑制骨髓瘤细胞NCI-H929和IM9的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促进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09.
110.
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已成为目前治疗白血病及某些实体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移植相关并发症和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发生使HSCT应用受到限制。而GVHD的预防措施如T细胞去除TCD)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同时也减弱移植物抗白血病 (GVL)效应和有效植活。明确GVL发生机制及如何将GVL与GVHD分离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对异基因HSCT中GVL的发生机制及GVL与GVHD的分离策略作一综述。1 GVL与GVHD的可分离性  以往认为GVL是GVHD的副效应 ,二者关系密切 ,预防和治疗GVHD的措施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