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60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5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的主要病理机制一直被认为是造血干细胞缺乏导致造血功能衰竭。最初应用体外造血细胞集落形成技术也证明 ,AA时骨髓各类造血干 /祖细胞均有明显的减少或缺如 ,患者造血功能衰竭的程度与骨髓中造血细胞数量呈相关性 ,其CD3 4 细胞数和集落形成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 。近年的研究发现 ,AA患者血浆及骨髓中多种与造血有关的细胞因子异常改变 ,同时还证实 ,多数AA患者骨髓残余造血组织中T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并发现与异常免疫有关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的活化和增生主要局限在骨髓[2 ,3 ] 。这些自身反…  相似文献   
72.
1 OX40/OX40L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1.1 OX40与OX40L的生物学特征OX40(CD134)是TNFR超家族成员之一,为Ⅰ型跨膜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8~50 kD[1]。人的OX40基因位于第1号染色体上,并与其他TNF受体家族成员如  相似文献   
73.
三氧化二砷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对As2O3的反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和U266细胞作为体外模型。细胞凋亡经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仪和DNA凝胶电泳判定通过测定细胞内荧光染料Rhodamine123的染色强度分析线粒体跨膜电位(△Ψm),并采用蛋白印迹分析蛋白剪切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As2O3对RPMI8226和U226细胞产生不同的效应:0.1~0.5mol/L的As2O3抑制其增殖,2.0umol/L的As2O3浓度的As2O3诱导其凋亡,而1.0umol/L的As2O3在抑制细胞增殖的同时轻度诱导细胞凋亡。As2O3诱导的MM细胞凋亡伴随线粒体△Ψm下降的csapase-3的活化。结论:As2O3具有一个相对较广的诱导凋亡效应谱,而线粒体△Ψm破坏是As2O3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4.
树突状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 (DC)是机体内最重要的、作用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APC) ,也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在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作为一种天然的免疫佐剂 ,近年来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得到高度重视 ,并已试用于临床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多发性骨髓瘤 (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MM分泌均一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Ig)或Ig片段 ,这种Ig是一种公认的肿瘤抗原 ,在发病过程中患者血浆中始终具有肿瘤细胞的个体独特型表型[1 ] ,且较容易大量获得 ,这为DC的免疫疗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MM也因此成为探索DC疗…  相似文献   
75.
本实验主要以胚肝细胞作为细胞来源,通过贴壁处理,分离DCs的前体细胞,在含细胞因子的培养体系中培养,诱导其分化为树突状细胞。比较不同处理和不同来源细胞所得到的树突状细胞生长状况、细胞表型和异同、细胞功能,以寻找一种体外大量扩增人树突状细胞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6.
ICOS/GL5 0是CD2 8/B7家族的一对新成员 ,GL5 0组成性表达在B细胞、巨噬细胞上。GL5 0 Ig能显著上调IL 4、IL 10、IFN γ等细胞因子的表达 ,但对IL 2的产生没有影响 ,ICOS/GL5 0主要在T细胞的效应阶段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功能 ,我们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有效介导了基因转移。将人扁桃体剪碎后获得细胞悬液 ,用Ficoll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用Trizol提取RNA。根据人GL5 0全长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相应引物 ,上游 5′ TAGAATTCATGCGGCTGGGCAGT ,下游 3′ CGGGATCCTCACGAGAGCAGAAGGA。…  相似文献   
77.
肿瘤免疫应答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参与并受到严格调控及制约的复杂生理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组细胞膜分子--共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s),其调节性表达、相互作用及其信号传递在非常复杂的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B7家族作为惟一能从抗原递呈细胞(APC)单向传递信号至T细胞的共刺激分子[1],近几年已相继发现了B7RP-1(B7H、B7-H2)、B7-H1(PD-L1)、B7-DC(PD-L2)及B7-H3等新分子[2],从而使此家族的调节作用不断复杂化.B7-H3是新近克隆的B7家族成员,与其他B7家族分子有20%~27%的同源性[3],其研究才刚开始,在最新研究中发现,B7-H3能协同刺激CD4+、CD8+T细胞的增殖,使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增加[4],被认为是一正性调控分子.B7-H3对胃癌细胞生物行为和胃癌预后的影响,目前国际上尚鲜有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78.
目的应用经颅多谱勒(TCD)动态检测兔血栓栓塞模型大脑中动脉(MCA)的微栓子信号(MES),观察栓子的负荷量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即A组含3—5个栓子,B组含6-10个栓子,C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自体动脉血微栓子建立兔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同时TCD监测MES。栓塞后6h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及兔脑组织病理观察。结果A、B组TCD均监测到MES;B组MRI的T1WI、T2WI及病理观察见梗死灶,而A组仅在弥散加权成像(DWI)见可疑小缺血灶。结论TCD实时、动态观察微栓子信号,能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为临床及早干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可溶性CD40L(sCD40L)对人脐血CD34 细胞体外扩增和集落形成的影响。方法用磁珠阳性分离纯化法分离脐血CD34 细胞;用造血干细胞体外悬浮培养、集落形成实验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方法,观察应用sCD40L对脐血造血干细胞扩增、CD34 细胞增殖及造血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sCD40L能显著增强干细胞因子(SCF)、白细胞介素3(IL-3)、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脐血干细胞总数和CD34 细胞的扩增作用,并能促进造血集落,尤其是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形成。sCD40L联合其他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对脐血CD34 细胞的扩增作用在培养的第7d最显著,当sCD40L浓度为40μg/L时,CD34 细胞的扩增倍数达8.23±1.26。结论sCD40L与SCF、IL-3、EPO、GM-CSF联合应用,对人脐血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0.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4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和18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CD3+ CD4+ T、CD3+ CD8+ T 细胞表面PD-1 和PD-L1 以及CD14+单核细胞表面PD-L1 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胃癌患者外周血CD4+ T 和CD8+ T 细胞表面PD-L1 表达无显著差异[(11.1±6.4)% vs (9.8±5.6)%,P =0.453 2;(13.9±12.0)% vs (12.0±7.1)%,P =0.558 9],而CD14+ 单核细胞表面PD-L1 表达水平显著增加[(29.2±16.7)% vs (17.5±9.7)%,P=0.007 3]。但胃癌患者术后CD4+ T 细胞和CD8+ T 细胞表面PD-L1 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15.8±8.2)% vs (11.1±6.4)%,P= 0.001 5;(22.5±13.3)% vs (13.9±12.0)%,P =0.000 2],而术后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PD-L1 表达水平并无显著变化[(33.8±17.3)% vs (29.2±16.7)%,P=0.082 8]。同时,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4+T 和CD8+T 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25.6±9.9)% vs (26.9±8.9)%,P=0.505 5;(26.5±14.6)% vs (29.9±10.4)%,P=0.118 7]。结论:PD-L1 可作为监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