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2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35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133.
<正>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病症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首选治疗方法是钻孔引流术[1];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CSDH患者93例,经钻孔引流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93例,其中男63例,女30例,年龄32~76岁,平均56.8岁,有明确外伤史73例,否认外伤史17  相似文献   
134.
EC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1978年自行研制成功生物胶以来,在医学临床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我们从1989年6月至1995年8月将EC胶应用于神经外科,对游离骨瓣(片)的粘合,静脉窦破裂修补,颅骨粉碎性骨折成形等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颅骨游离骨瓣(片)粘合1.1.1 一般资料:310例(男181例,女129例)年龄2~77岁,幕上开颅手术160例(肿瘤110例,囊肿25例,血肿25例)。经蝶手术150例(垂体瘤137例,颅咽管瘤13例)。  相似文献   
135.
透明隔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1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透明隔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以CT脑立体定向透明隔囊壁造口术治疗的16例透明隔囊肿资料。结果本组平均年龄26岁,女性居多。临床以颅高压症、癫痫、视乳头水肿、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主要依靠CT或MR检查确诊。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经6个月至3年随访,囊肿缩小或消失。结论透明隔囊肿可分为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二种,临床以前者为主,CT或MR是诊断的主要依据。立体定向囊壁造口术简便、安全、有效,是较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6.
脑内小病灶立体定向直视手术—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立体定向直视手术,摘取颅内小病灶。方法:CT导向立体定向技术开颅治疗脑内小病灶82例。其中额叶42例,顶叶34例,顶枕部4例,侧脑室1例,丘脑1例。临床表现以癫痫为主75例,偏瘫27例,偏身感觉障碍21例,语言障碍16例。采用CT导向立体定向显微直视手术切除病灶。结果:79例术后神经损害症状消失,3例明显减轻,无新的神经损害症状,无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微侵袭手段  相似文献   
137.
微侵袭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鞍底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微侵袭手术(显微或神经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PAs)的鞍底修复技术与效果。方法对入院的458例PAs患者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微侵袭手术切除肿瘤,以不同的手术技术修复鞍底。其中299例(65.3%)为PAs切除后鞍隔膜完好,无脑脊液(CSF)漏,仅有鞍底骨质缺损而行“单纯鞍底修复术”;159例(34.7%)因术中鞍隔膜破裂而有CSF漏液,行“严密鞍底修复术”。结果432例(94.3%)鞍底修复术后疗效良好,未出现CSF漏和其它并发症;26例(5.7%)经蝶术后发生CSF漏,其中18例行早期修补术,8例以腰椎穿刺CSF持续引流而治愈。结论对施行经蝶入路微侵袭手术切除PAs后的鞍底修复很有必要,这是防止CSF漏和垂体脱位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8.
儿童脊髓髓内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儿童脊髓髓内胶质瘤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1999-2005年共手术治疗儿童脊髓髓内胶质瘤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2~14岁(平均7.8岁),病程2个月-3年;肿瘤直径占脊髓横断面的60%~90%,长度跨越4~11个椎体;临床表现按McCormick神经功能分级:Ⅰ级8例,Ⅱ级35例,Ⅲ级7例,Ⅳ级2例.早期采用传统椎板切除术、后期采用整块切除棘突及椎板后再回植重建的方法进入椎管,在显微镜下沿脊髓后正中裂切开脊髓显露肿瘤并分块切除.结果 星形细胞瘤35例(67%),其中全切26例(74%),部分切除9例(26%);室管膜瘤15例(29%),均全部切除;节细胞瘤2例(4%),其中1例全切,1例部分切除.术后近期症状较术前加重或出现新神经损害症状者29例(56%),症状改善或无变化者23例(44%);随访6个月-6年,38例恢复正常生活或学习,10例可自理生活,4例不能自理生活.肿瘤复发2例.患儿功能预后与术前神经功能分级密切相关,术前神经损害症状越轻,术后恢复越好.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胶质瘤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最佳手术时机是在患儿尚未发生严重神经损害症状之前.  相似文献   
139.
目的建立纹状体毁损大鼠PD动物模型,观察PD大鼠双侧黑质及纹状体DA与P物质(SP)的含量变化情况,探讨SP、DA神经元与P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50±30g.随机分为三组①6-OHDA纹状体注射组(24只),大鼠麻醉颅平位固定于大鼠脑立体定向仪上,按Paxinos等图谱确定右侧纹状体二坐标,按此二坐标开颅并用微量注射器向每一坐标注射6-OHDA10μg(溶于5μ1含0.02%抗坏血酸的生理盐水中),注射速度0.5μ1/min,注毕留针5min,并以1mm/min速度缓慢退出,术毕置笼中正常喂养4周.②单纯0.02%抗坏血酸注射组(16只),同上法操作,仅注入含0.02%抗坏血酸的生理盐水10μ1.③正常大鼠对照组(10只),不作任何处理.选择成功模型大鼠,利用荧光及放射免疫法检测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及SP的含量.结果PD大鼠毁损侧DA和SP含量明显下降(P<0.001),并且SP随DA的减少而减少,对侧两者均正常.结论PD大鼠黑质及纹状体DA和SP水平的改变是一致的,并且SP的减少促进了DA的进一步减少,SP参与了PD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0.
关于颅咽管瘤的治疗,多数学者主张行根治术。对于较大的囊性及复发性囊性肿瘤手术全切除,往往伴有很高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我们从1994年5月至1997年12月先后对18例复发性囊性颅咽管瘤进行CT定向瘤腔置管,Ommaya囊头皮下埋置,定期抽吸囊液,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