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1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393篇
内科学   8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579篇
预防医学   152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288篇
  1篇
中国医学   245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不同注水量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有引产指征无禁忌证的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A组为双球囊各注入80 mL生理盐水持续12 h,B组为双球囊各注入60 mL生理盐水10 h后,宫内球囊加注20 mL水持续2~12 h,C组为双球囊各注入60 mL生理盐水持续12 h。最终纳入分析共180例。结果 A组与B组宫颈评分改善、引产成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B两组较C组有明显提高。3组产妇的总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施双球囊促宫颈成熟的引产时,可以应用双球囊内各注入60 mL生理盐水10 h后,宫内球囊加注20 mL水持续2~12 h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不同材质冠修复体对基牙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冠修复患者120例,分别用镍铬合金(Ni-Cr)、钴铬合金(Co-Cr)、全瓷冠组(All ceramic)进行全冠修复(n=40),修复前后检查记录临床牙周指数(牙龈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和牙周探诊深度);采集龈下菌斑,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Pg)、伴放线嗜血杆菌(Aa)、中间普氏菌(Pi)、具核酸杆菌(Fn)。结果:修复后6~24月全瓷冠组牙周指数与修复前无显著差异(P>0.05),Ni-Cr组和Co-Cr组牙周指数均升高(P<0.05)。Ni-Cr组合金烤瓷冠在修复后12个月牙周致病菌Pg、Pi、Fn检出率显著高于Co-Cr组和氧化锆全瓷组(P<0.05);全瓷组牙周致病菌的检出率最低。结论:牙冠修复中全瓷对牙周组织的损害小于镍铬合金、钴铬合金。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和曲马多2种静脉给药方式对丙泊酚注射痛的预防效果,获取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3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静脉注射组(BI组)及滴注组(BD组)、曲马多静脉注射组(TI组)及滴注组(TD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各30例。麻醉诱导前5 min,BI、TI及C组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 mg、曲马多100 mg、生理盐水;BD、TD组分别静脉滴注布托啡诺2 mg、曲马多100 mg,丙泊酚静脉注射2.5 mg/(kg·2 min)。采用四分法分别评估布托啡诺和曲马多的预注痛和丙泊酚注射痛及总的疼痛发生率。结果 BI组和TI组预注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且BI组明显高于TI组(P<0.05);C组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研究组(P<0.05),其中BD组最低(P<0.05),其次为BI组,明显低于TI和TD组(P<0.05);总的疼痛发生率BD组仅为6.7%,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或滴注布托啡诺和曲马多均可减少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静脉滴注布托啡诺2 mg效果最佳,但应密切观察,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4.
张兰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12):3629-3633
目的探讨甘草酸铋散联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天津市西青医院治疗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口服泮托拉唑钠肠溶片,4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甘草酸铋散,1 g/次,3次/d。两组患者经4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候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23(IL-2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前列腺素E2(PGE2)、肾上腺髓质素(AM)、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CGRP)水平,及GQOL-74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1.82%和9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候积分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M、GAS、IL-1β、IL-8、IL-23和HMGB1水平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而CGRP、SS、VEGF和PGE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QOL-74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GQOL-74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酸铋散联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不同月龄APP/PS1/tau三转基因(3×Tg)小鼠脑内突触相关蛋白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为选择合适时程的3×Tg小鼠进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研究提供参考数据;并且研究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ornel iridoid glycoside,CIG)对模型小鼠脑内突触相关蛋白的影响,从而明确其对不同月龄的模型动物的作用特点,为阐明CIG改善AD样认知障碍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7月龄小鼠3×Tg小鼠给予200 mg/kg CIG至9月龄,16月龄3×Tg小鼠给予100或200 mg·kg-1·d-1 CIG至18月龄;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CIG对学习记忆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突触相关蛋白synapsin-1、synaptophysin和synaptotagmin的表达,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n protein,APP)及相关代谢酶α分泌酶(recombinant 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10,ADAM10)、β分泌酶(β-site APP-cleaving enzyme 1,BACE1)、早老素1(presenilin-1,PS1)、胰岛素降解酶(insulin degrading enzyme,IDE)的表达,tau蛋白在pSer404及pSer199/20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7月龄3×Tg模型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物体识别分辨指数无明显变化,主要突触相关蛋白synapsin-1、synaptophysin和synaptotagmin的表达没有差异,CIG给药未对3×Tg模型小鼠分辨指数及脑内突触相关蛋白产生影响;16月龄3×Tg小鼠物体识别分辨指数明显降低,synapsin-1在脑内表达水平均相比对照组下降,而给予CIG治疗后不仅能够提高转基因小鼠的分辨指数,而且明显提升synapsin-1的表达。7月龄3×Tg小鼠模型与对照组全长APP、ADAM10、BACE1、PS1、IDE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触相关蛋白在不同月龄3×Tg小鼠脑内表达差异较大,CIG对不同月龄3×Tg小鼠脑内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及认知功能存在不同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66.
增龄大鼠心肌线粒体DNA损伤及DNA修复酶γ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增龄过程中心肌组织DNA损伤和DNA修复酶表达的变化。方法:从不同月龄的大鼠心肌组织中提取DNA、RNA及蛋白。采用定量多聚酶链反应(Q-PCR)检测心肌DNA损伤;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NA修复酶γ(Polγ)表达的变化。用ELISA法检测DNA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水平。结果:随着鼠龄的增长,大鼠心肌组织中核DNA(nDNA)损伤不明显,线粒体DNA(mtDNA)损伤严重,DNA内8-OHdG的水平增加,Polγ的表达下降。结论:随着鼠龄的增长,大鼠心肌组织中DNA修复酶Polγ的表达下降,mtDNA损伤增加。DNA损伤与DNA修复能力下降间会引起恶性循环,最终可导致DNA损伤的增加加快心脏衰老。  相似文献   
67.
正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BP)导致的类鼻疽病,是热带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高达25.0%~50.0%[1-2]。该菌引起的感染有地域性,主要集中在热带地区,海南地区有流行分布报道[3]。类鼻疽病临床表现多样,可致急性和慢性感染,急性感染主要是败血症,慢性感染以化脓性感染为主,易出现误诊误治[4-5],给医生的诊治带来困难。本文从腮腺炎患者脓液分离出1株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文献报道少见,现将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69.
崔伟更  张兰 《陕西中医》2021,(5):632-634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是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以无疼痛、弥漫性甲状腺肿大,伴有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升高为特征。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分为三期,CLT亚临床期治疗是逆转疾病进程关键阶段,该期患者呈现相对可逆性,如早期进行干预,能够逆转其向甲状腺功能异常期进展,中医对CLT亚临床期的辨证治疗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从CLT亚临床期的中医病机特点,结合CLT亚临床期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阐述CLT亚临床期发病的中医病机核心是肝郁脾虚,以及其与西医免疫功能紊乱、甲状腺细胞凋亡的相关性为切入点探析CLT亚临床期发病机制,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亚临床期的治疗提供坚实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GS)水平变化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了100例正常人,66例胃癌、107例胃溃疡,101例慢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PGⅡ、GS含量及PGⅠ/PGⅡ比值的变化。[结果]胃癌组血清PGⅠ、PGI/PG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0.001),PGⅡ水平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GS水平较对照、慢性胃炎组和溃疡病组组明显增高(P〈0.001)。[结论]血清PGⅠ和PGⅠ/PGⅡ比值下降,GS增高是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高危因素,可作为诊断胃癌的一项血清学指标,对胃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