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6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观察珍菊降压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6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 ,珍菊降压片 0 48g/次 ,每日 3次 ,4周为 1疗程 ,用药前及用药期间测右臂坐位血压 ,并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本方法对高血压患者均有效 ,症状好转 ,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珍菊降压片治疗高血压病 ,无论在降压、缓解症状等方面疗效满意 ,且副作用小 ,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大鼠periostin(Pn)表达与瑞舒伐他汀的作用关系,探讨瑞舒伐他汀在梗死后心肌重构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54只远交群(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组,每组18只。其中36只(SD)大鼠,结扎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对照组和瑞舒伐他汀(ROS)干预组;另18只为假手术组(Sham),只穿线不结扎。ROS组大鼠以6 mgROS/(kg·d)灌胃,另两组以等量清水灌胃。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胶原容积分数(CVF)、periostin蛋白及TGF-β1和periostin-mRNA表达量。结果与AMⅠ组相比,ROS组心肌CVF、periostin蛋白及TGF-β1和periostin-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ROS组和AMⅠ组相关指标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受损心肌中periostin表达水平,可能是其改善心肌重塑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3.
刘飞  李莉  崔天祥  赵狄 《临床荟萃》2012,27(8):689-690,69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骨桥蛋白(OPN)、血清醛固酮(ALD)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选择EH患者91例,按IMT值分为EH无颈动脉硬化组50例和EH合并颈动脉硬化组41例.对照组为同期常规健康体检正常者39例.测定血浆OPN、血清ALD水平.同时做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值.结果EH无颈动脉硬化组较对照组血浆OPN(31.56±4.06)μg/L vs (29.54±5.64) μg/L、血清ALD( 134.61±19.23)ng/L vs(125.04±21.77)ng/L水平升高(均P<0.05);EH合并颈动脉硬化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血浆OPN(34.20±4.35)μg/L vs(29.54±5.64)μg/L、血清ALD(143.95±24.07) ng/L vs(125.04±21.77)ng/L(均P<0.01).EH患者血浆OPN与血清ALD水平(r=0.594,P<0.05)及颈动脉IMT(r=0.424,P<0.01)存在正相关.结论EH患者血浆OPN水平升高,且与血清ALD水平及颈动脉IMT存在正相关;提示EH患者血浆OPN升高可能在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 (EH)及高血压血栓前状态 (PTS)的关系。方法 PCR检测 6 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和正常对照组 2 8例的ACE基因I/D多态性 ;发色底物法测t PA、PAI 1活性 ,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 (ELISA)测vWF含量。结果 高血压组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D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高血压组和正常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高血压组t PA活性降低 ,PAI 1活性、vWF含量升高 (P均 <0 0 0 1)。高血压组DD型t P活性明显低于ID、II型 (P <0 0 0 1) ,而ID、II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DD型PAI 1活性明显高于ID、II型(P <0 0 0 1) ,而ID、II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vWF在DD、ID、II型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0 0 5 )。结论 DD型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原发性高血压存在血栓前状态。t PA、PAI 1的变化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有关 ,DD基因型可引起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病人左室舒张功能与血清瘦素 (Leptin)浓度的关系。 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 30例正常人和 5 4例EH病人的血清瘦素浓度。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技术检测正常人及EH病人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 (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 (Aa)及Ea/Aa ,比较其测值与血清瘦素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EH病人组二尖瓣环DTI参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EH病人组血清瘦素浓度与Ea、Ea/Aa呈负相关 (r =- 0 4 1,P <0 0 1;r =- 0 4 3,P <0 0 1)。结论 检测血清瘦素浓度有利于EH病人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66.
玉金方胶囊临床应用30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抗衰老药物玉金方胶囊的作用机制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采用多个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服用玉金方胶囊2粒/次,3次/d;对照组118例,服用龟龄集胶囊2粒/次,1次/d,2个月为1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肝肾功能、血脂、血糖、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等检测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冠心病及衰老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总胆固酵和甘油三脂水平降低,SOD值回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玉金方胶囊能明显改善冠心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67.
近来研究发现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是一种气体性信使分子和神经递质,在细胞功能和细胞通讯的调节中发挥信号转导作用。本文就内源性CO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8.
患者,男,17岁。住院号235912。拖拉机手。1980年6月3日两季肋部被挤压在拖拉机与拖车之间,当即摔倒意识丧失约20分钟,清醒后感胸部剧痛,心慌气短。县医院检查左侧第6、7、8肋骨多发性骨折。住院治疗9天,局部疼痛缓解,仍低烧、心谎、胸闷、咳痰带血,不能平卧。6月18日转我院治疗。平时体健,从未发现心脏异常。体检:T:36.4℃、P:120次/分、R:40次/分,Bp90/70mmHg,神志清,急性重病容,高枕卧  相似文献   
69.
硝苯地平、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五年随访(摘要)阎西艴,杨文秀,崔天祥,张玉芳,程广兰,铁峰钙拮抗剂能有效地扩张小动脉平滑肌降低周围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并能逆转左室肥厚,是目前公认的有效降压药,主张将其作为一线降压药。但有关钙拮抗剂在高血压防治中的长期...  相似文献   
70.
张强  崔天祥  李莉  赵杰娉 《医学信息》2006,19(4):628-630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genesis Ⅱ Type 1 Receptor,ATIR)基因1166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明)的关系和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ndothel in,ET)在EH发病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及电泳分型的方法对ATIR基因1166位点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两组血浆NO、ET值。结果①EH组中1166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EH组与对照组比较NO活性降低;ET水平升高(P〈0.001)。③EH组中CC型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AC型(P〈0.01);血浆NO、ET水平在从、Ac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ATlR基因1166位点多态性与EH相关,1166C等位基因是EH发病的危险因素。②EH组存在血管内皮舒缩功能障碍,表现为血浆NO浓度降低、ET浓度升高。③EH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ATIR基因A1166C多态性有关,1166CC基因型可导致血管内皮舒缩功能障碍,提示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存在遗传机制.④血浆NO水平与EH发病危险呈负相关;而血浆ET浓度升高是EH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