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基层医院麻醉专业水平偏低的现状 ,我院尝试开展了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总结了我们的经验和方法 ,并对实施该计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探讨培养高素质临床麻醉医师 ,提高我国麻醉专业继续教育事业水平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干扰素β-1a(IFN-β-1a)单独或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比较治疗前后的肝组织学的变化.方法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50±7)岁,随机分入IFN-β-1a单独治疗组(13例)和IFN-β-1a联合RBV治疗组(8例).共治疗24周,停药后观察24周.治疗前1年内行第1次肝组织活检,最后1次随访时(第48周)行第2次肝组织活检.对治疗前后的肝活检组织进行炎症坏死(HAI)积分、纤维化评分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Ⅲ型胶原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21例患者7例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SVR).(2)21例患者治疗前HAI(6.6±2.2)分,治疗后(4.3±2.2)分,治疗后HAI积分有明显改善(t=4.77,P<0.01);SVR组与非SVR组患者的HAI改善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5).(3)治疗前纤维化评分为(1.7±1.2)分,治疗后(1.1±1.1)分,治疗后纤维化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t=1.92,P<0.05).SVR中有71.40%的患者获得了肝纤维化改善,未获得SVR的患者中有42.96%获得了肝纤维化改善.(4)21例患者治疗前后α-SMA和Ⅲ型胶原的表达有差异(t值分别为2.15、1.83,均P<0.05).(5)联合治疗的患者肝组织学评分更易获得改善.(6)肝组织纤维化评分与肝组织HAI积分、α-SMA评分和Ⅲ型胶原积分光密度值之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5、0.942、0.949,均P<0.01).结论 无论患者是否获得了病毒学应答,IFN-β-1a能有效改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情况.α-SMA评分和Ⅲ型胶原积分光密度值能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IFN-β-1a不仅能抗丙型肝炎病毒,还能直接抑制和扭转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肺内孤立性肿块的CT诊断(附6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肺内孤立性病变是胸部CT检查中常见疾病 ,多为肺部肿瘤和良性肿瘤样病变。现将 1996~ 1999年我院 6 2例孤立性肺内病变的CT征象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6 2例 ,男 42例 ,女 2 0例。年龄 2 7~ 71岁 ,平均51.2岁。主要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胸痛 ,少数病例有体温升高 ,痰中带血丝。其中查体发现 19例。 6 2例均行手术治疗 ,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肺癌 44例 ,肺结核瘤 13例 ,肺炎性假瘤 4例 ,肺单发性转移瘤 1例。CT扫描方法 :应用东芝TCT - 30 0S ,先以 10mm层厚 ,层间距 10mm ,自胸腔上口扫至膈面 ,再…  相似文献   
14.
孙焱 《首都医药》2008,15(12):36-36
目的 对比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0人随机分两组,一组常规口服降糖药,一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病初行糖耐量或馒头餐进行胰岛功能测定,治疗后1年复查胰岛功能.结果 30例口服降糖药患者1年后胰岛素水平均略有下降;30例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胰岛素水平未降或有所改善(P<0.05).结论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胰岛内生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HNL)首先于1972年由日本Kikuchi和Fujimoto报道,故又称Kikuchi—Fujimoto病或Kikuchi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肿瘤性、非特异性淋巴结肿大的自限性免疫性疾病,多见于小儿、中青年患者,尤以后者为甚,以顽固性发热、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为特征,抗生素治疗无效,对糖皮质激素敏感。  相似文献   
16.
我科于1999年3月-2007年10月以中药加食盐水煎浸泡联合削刮法治疗跖疣150例取得良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蜡泪样骨病(MelorhostosisLeri)为一种罕见的骨质硬化性疾病,属于发育不良性骨病中骨硬化症的一种,又名肢骨纹状增生症、单侧象牙性骨质增生症、单肢流波状骨质增生症等,好侵犯单一肢体,增生的骨质自上而下沿骨干一侧向下流注,很象蜡烛表面的烛泪,故命名为蜡泪样骨病或烛泪骨。本症由Leri氏于1928年首先报告,故又称为Leri氏病。我院曾诊治两例蜡泪样骨病,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1例1男性,8岁,因右手中、环指屈曲挛缩伴疼痛1年就诊。行X线右手正斜位片检查,发现右手第3、4掌骨及中指近、中节指骨,环指诸指骨骨…  相似文献   
18.
血吸虫疫苗的研究与发展是血吸虫病防治的热点[1]。本实验观察了感染日本血吸虫或以可溶性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SWAP)及可溶性蚯蚓抗原(SEWP)免疫后小鼠胸腺细胞总数、胸腺活性细胞率、CD+4细胞百分率、CD+8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现予以报道。1 材料与方法1.1 SEWP及SWAP的制备:蚯蚓为参环毛蚓(pheretimaasperigllum),血吸虫成虫取自人工感染兔,其抗原制备具体方法见文献[2]。所得SEWP蛋白含量为0.198mg/ml,SWAP蛋白含量为0.195mg/ml。1.2 …  相似文献   
19.
目的:胰岛素敏感性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NIDDM)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为此本文检索了近几年运动对胰岛素敏感性影响的相关研究资料,概述不同运动模式(一次急性运动和长期运动)对不同人群(正常人群和NIDDM人群)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75-01/2005-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exercise,insulinsensitivity,NIDDM”,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5-01/2005-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运动,胰岛素敏感性,2型糖尿病”,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运动及胰岛素敏感性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25篇相关文献,2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03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22篇文献中,2篇涉及一次急性运动对健康人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1篇涉及一次急性运动对NID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3篇涉及长期运动对健康人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1篇涉及长期运动对NIDDM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15篇涉及运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资料综合:运动是公认的治疗糖尿病的手段之一。目前已知,运动可以在糖尿病发病的各个层面对糖尿病进行正性干预,运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机制。运动可通过提高糖原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和数量、改善胰岛素受体后的信号转导过程,上调肌肉葡萄糖转运蛋白等机制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这些都有助于控制血糖浓度,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结论:运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是运动改善糖尿病症状的重要机制之一,适当的运动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因此运动可以作为治疗和预防NIDDM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孕妇,26岁。孕25周,孕2产1,第1胎为顺产健康女婴。夫妻双方健康,非近亲结婚。孕妇自怀孕以来无特殊不良主诉,既往体健。超声检查提示:胎头位于耻骨联合上方,双顶径约6.2cm,胎心正常,股骨长径5.0cm,右大腿中下段至膝关节上方软组织增厚,其内见囊状无回声区,范围约4.5cm×3.6cm,其内有条状分隔,部分呈多房样改变(图1)。双侧小腿及对侧大腿未见异常。孕40周时顺利分娩一3.5kg男婴,男婴右大腿可见巨大包块,触之软,无压痛,边界不清,同超声检查结果相符合。患儿出生后8个月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右股部淋巴管瘤。讨论胎儿淋巴系统异常较少见,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