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18F-FLT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胸腺嘧啶类似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细胞增殖的状况,3′-脱氧-3′-18F-氟代胸苷(3′-deoxy-3′18F-fluorothymidine,18F-FLT)是此类药物中发展较为完善的一种示踪剂.18F-FLT PET通过反映胸苷激酶-1的活性而间接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况,有助于对肿瘤进行良恶性鉴别、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PET显像剂.  相似文献   
22.
溶瘤病毒可通过病毒复制导致肿瘤细胞裂解.目前已有大量针对呼肠孤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及腺病毒等溶瘤病毒的作用机制、结构改造、临床安全性的研究,同时有研究证实溶瘤病毒联合放疗具有协同作用,并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故该治疗方法将成为有应用前景的抗肿瘤策略.  相似文献   
23.
目的 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作为一种新兴研究方法,用于量化肿瘤内放射性摄取的空间分布异质性,进而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征.本研究总结18 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研究进展,探究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在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FDG PET,NSCLC,肿瘤异质性,纹理分析为关键词,检索2007-01-2016-10有关18F-FDG PET图像异质性分析的文章.纳入标准:(1)18F-FDG PET图像的异质性分析;(2)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在NSCLC中的应用;(3)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的影响因素.根据纳入标准,最后纳入分析31篇文献.结果 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在NSCLC的诊断、分期、疗效预测及患者预后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由于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进一步研究来明确各影响因素对各种纹理参数测量的影响及其程度.结论 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在NSCLC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如何得到具有良好预测价值和可重复性的纹理参数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4.
FDG PET/CT代谢体积对食管癌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18F-FDG PET/CTMTV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行^18F—FDG PET/CT检查的49例Ⅰ—Ⅳa期的食管癌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随访资料完整。患者均行食管癌切除术,随访截止至2009年11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9(8~57)个月。应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组织分化程度、PET/CT示肿瘤长径、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分期、转移淋巴结个数、原发灶SUVmax及MTV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仅AJCC分期[χ^2=16.206,危险比(HR)=1.177,P〈0.001),淋巴结分期(N)(χ^2=9.536,HR=10.833,P=0.002),浸润深度(T)(χ^2=5.810,FIR=2.397,P=0.016),淋巴结转移个数(χ^2=11.423,HR=1.567,P=0.001)、MTV(χ^2=3.872,HR=2.433,P=0.049)对预后存在预测作用。对以上变量行多因素分析,仅AJCC分期及MTV是独立的预后因子(r=4.525,HR=1.170,P=0.033;χ^2=4.875,HR=3.071,P=0.02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术前低MTV组比高MTV组的生存率高(Log—rank检验,χ^2=4.186,P=0.041)。结论MTV与食管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对于高MTV患者,术后可能需要接受更加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在我国呈现上升趋势。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FDG-PET)作为一种新型的影像学技术,在国外已经开展了较长时间,其在乳腺癌的诊断、分期、疗效监测以及指导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在应用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争议,但随着PET显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国内的逐步推广,必将为我国乳腺癌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比较3′-脱氧-3′-18F-FLT与18F-FDG PET/CT对NSCLC淋巴结分期的诊断价值,探讨肿瘤FLT和FDG摄取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38~84岁.术前2周内行18F-FLT和18F-FDG PET/CT检查,术后行病理和转移淋巴结的免疫组织化学Cyclin D1检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18F-FLT和18F-FDG PET/CT显像对NSCLC的诊断价值.应用SPSS 12.0软件,计数资料行,检验,组间SUV.差异行方差分析,SUV.与Cyclin D1的表达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FLT和FDG PET/CT对NSCLC原发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4.2%(23/31)和93.5% (29/3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P =0.038).FLT PET/CT对NSCLC区域淋巴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5%(39/60)、98% (291/296)、93%(330/356)和85%(39/46),FDG PET/CT则分别为85%(51/60)、84%(249/296)、84%(300/356)和52%(51/9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40、32.89、12.40、14.32和2.98,P均<0.05).对于N分期,FLT PET/CT能使77.4%(24/31)的NSCLC患者分期正确,6.5%(2/31)的患者分期过高(假阳性),16.1%(5/31)的患者分期过低(假阴性);而FDG PET/CT相应数据则分别为77.4%(24/31)、16.1%(5/31)和6.5%(2/31).原发灶18F-FLT SUVmax与肿瘤组织Cyclin D1表达呈正相关(r=0.644,P<0.01),FDG SUVmax则无相关性(r=0.293,P>0.05).临床分期越晚,FLT SUVmax越高(F=12.2,P<0.05),但FDG SUVmax则无此趋势(F=3.1,P>0.05);二者在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0.6、0.8和1.1,P均>0.05).结论 与FDG PET/CT相比,FLT PET/CT对NSCLC淋巴结分期过低的患者多,而分期过高的患者少;对区域淋巴结诊断灵敏度降低,但有更高的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肿瘤FLT摄取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60例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以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P〈O.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有l例出现死亡。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近期疗效良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双链断裂是放射线引起的细胞致死性DNA损伤.细胞DNA双链断裂主要由同源重组和非同源末端连接两个分子途径进行修复.通过RNA干扰、反义核苷酸等技术调控DNA双链断裂修复相关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是提高肿瘤放疗疗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9.
FDG PET/CT联合99Tcm-SC前哨淋巴结显像诊断乳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9Tc^m-硫胶体(SC)乳腺前哨淋巴结(SLN)显像是判断乳腺癌第1站淋巴结是否有转移的一种方法,对乳腺癌治疗方案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则从乳腺癌原发病灶及其转移淋巴结的异常代谢结合形态方面进行诊断。本研究联合以上两种方法对部分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应用 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心肌断层显像方法对左室重构进行定量评估。材料和方法:对 18例正常人和 57例冠心病 (CHD)患者行 99Tcm- MIBI心肌断层显像,分析两组间心尖部和中央部纵径比 (LR)和横径比 (TR)及二者之差 (LR- TR)的差别。结果:病人组 LR和 TR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其中陈旧性心梗和心绞痛患者的 LR- TR值明显高于正常组;病人组 LR和 TR值与缺损计分、缺血面积百分比以及异常节段数明显相关,与冠脉狭窄支数相关性较弱,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单支的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结论:心肌 99Tcm- MIBI断层显像通过 LR和 TR两种参数的选定,可对左室重构的发生进行定量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