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7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目的探讨不同样本类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浆]对EB病毒(EBV)DNA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同时检测2 694例不同疾病患者的PBMC及血浆中的EBV DNA,分析不同疾病患者不同样本类型之间EBV DNA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在2 694例检测EBV DNA的患者中,PBMC和血浆均阳性的有131例(4.86%),血浆阴性而PBMC阳性的有1 045例(38.79%),血浆阳性而PBMC阴性的有3例(0.11%)。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2种样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差(Kappa0.4)。84例鼻咽癌患者中有24例(28.57%)PBMC EBV DNA阳性,血浆EBV DNA均为阴性。119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有45例(37.82%)PBMC EBV DNA阳性,有39例(32.77%)血浆EBV DNA阴性而PBMC EBV DNA阳性。46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有193例(41.42%)PBMC EBV DNA阳性,有169例(36.27%)血浆EBV DNA阴性而PBMC EBV DNA阳性。不同疾病患者PBMC EBV DNA拷贝数均高于血浆(P0.001)。结论 PBMC EBV DNA阳性率及拷贝数均高于血浆,建议结合疾病类型选用合适的样本类型。  相似文献   
52.
周琰  王蓓丽    张春燕    潘柏申    郭玮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20,(3):1-5
目的 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探讨MTHFR 1298A>C 和MTHFR 677C>T 基因多态性与5- 氟尿嘧啶(5-FU) 化疗出现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 2016 年2~6 月,入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23 例消化道肿瘤患 者。提取外周血中的基因组DNA,通过Sanger 测序检测MTHFR 1298A>C 和MTHFR 677C>T 的基因型。随访其中 98 例含5-FU 治疗方案的患者,分析了不同基因型的患者发生毒副反应的类型及严重程度的区别。结果 123 例消化道 肿瘤患者中,MTHFR 1298A>C 野生型 76 例(61.79%),杂合型AC 40 例(32.52%),纯合型CC 7 例(5.69%)。 MTHFR677C>T 野生型CC 50 例(40.65%), 杂合型CT 61 例(49.59%), 纯合型TT 12 例(9.76%)。98 例化疗 方案中含5-FU 的患者中,MTHFR 677C>T 突变型(CT 和TT)显著增加化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χ2=4.188, P<0.05);MTHFR 1298A>C 突变型(AC 和AA)、性别、年龄、治疗方案与使用5-FU 产生的相关毒副作用无显著关 联性。结论 在接受5-FU 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中,MTHFR 677C>T 多态性显著增加化疗相关毒副反应的发生风险, 该基因可能成为预测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发生临床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能够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信 息。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对三种用于检测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抗体的试剂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于 2017年 4月采集未经抗 Hp治疗并接受快速尿素酶试验( rapid urease test,RUT)和尿素 13C呼气试验( 13C urease breath test, 13C-UBT)的 80例患者血清样本,用三种不同试剂—— A试剂:胶体金法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试剂盒, B试剂: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幽门螺杆菌检测试剂盒, C试剂抗幽门螺杆菌 IgG 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 Hp抗体。以 RUT和 13C-UBT任何一项阳性为 Hp感染诊断标准,评估 A, B和 C三种试剂的检测性能,包括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与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敏感度由高到低依次是 C(92.50%),B(78.57%)和 A(57.14%);特异度由高到低依次是 A(100.00%),C(75.00%)和 B(70.83%);准确度由高到低依次是 C(88.75%),B(76.25%)和 A(70.00%);三种试剂检测结果之间存在差异。经 Kappa检验,C试剂与 RUT和 13C-UBT检测结果一致性最高(κ =0.722, P<0.001)。结论 三种血清 Hp抗体试剂检测结果与 RUT和 13C-UBT检测结果存在相关性,其中 C试剂一致性最高,可用于检测未经抗 Hp治疗患者的 Hp感染。  相似文献   
54.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呼吸道感染进年来呈上升趋势,且呼吸道真菌感染临床无特征性,一旦并发易被原发病掩盖,延误治疗。本文对我院2002年2月~2005年12月住院时并发呼吸道感染的72例COPD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健康教育对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康复进程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69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4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PDCA循环模式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康复情况(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定时定量服药率、疾病知识掌握率,并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QOL)评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控制出血、完全止血、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率(91.43%)、定时定量服药率(94.29%)均高于对照组(70.59%、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43%)高于对照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模式的健康教育可缩短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康复进程,提高疾病知识掌握率、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且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6.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染 色体核型分析在优生咨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 2016年2月至2021年8月于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辅助生殖科室进行优生咨询的患者5 410例,采集患者静脉血标本,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培养、 收获、制片以及G显带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5 410例优生咨询者中异常染色体核型374例,检出率为6.9% (374/5 410),其中男性检出异常率为7.1%(194/2 746),女性检出异常率为6.8%( 180/2 664),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994,P>0.05)。在374例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患者中,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率为14.97% (56/374)和13. 10% (49/374),嵌合体异常率为18.18%( 68/374),性反转异常率为0.8%(3/374),均低于染色体多态性改变的52.94%( 198/374),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染色体异常是 导致不孕不育、闭经、少弱精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为优生遗传咨询者明确病因,对于指导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治疗代谢综合征糖代谢紊乱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糖代谢异常诊断标准80例患者按随机化配对设计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针药组采用背俞穴、足三里、中脘、三阴交等穴电针治疗,背俞穴不留针,余穴留针20 min,每日1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休息3~5 d再行下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另外,口服瑞易宁、非洛地平,均为5 mg,每日1次。西药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同针药组药物治疗)。分别于干预前后检测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相关生化指标、血压。结果:针药组电针前后比较,BMI、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改善(P0.01)。西药组治疗前后比较,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针药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电针干预能够明显减轻体质量,针药并用较单纯使用药物具有更好的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电子线单次照射大鼠双肾引起的功能和形态学改变,探讨其生物学效应。方法 12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10、12和15 Gy双肾照射组,每组24只。测定大鼠放射后第1、3、6、9月的肾脏系数、血浆胱抑素C(CysC)、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蛋白/尿肌酐(UP/UC)的变化。HE染色观察大鼠肾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8 Gy及以上照射组肾脏系数照射后9个月均减小(P < 0.01);不同照射组Scr、BUN、UP/UC于不同时间点出现不同程度升高(P < 0.01),提示肾功能于照射后下降。9个月各照射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病理改变。结论 不同剂量(8~15 Gy)单次照射后9个月内可造成大鼠双肾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损伤,损伤程度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LDLT)术后第七日综合征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3月期间244例成人LDLT中发生的8例第七日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理检查及各种治疗的效果.结果 第七日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①发病前患者一般情况和肝功能恢复顺利,肝功能迅速恶化主要发生在术后1~2周,随后很快发生肾功能衰竭;②彩色多普勒发现门静脉出现血流速度明显下降甚至双向或反向血流;③病理检查发现大片肝细胞凝固性坏死;发生率为3.3%,死亡率为87.5%.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或抗CD3抗体(OKT3)治疗基本无效,而延长术后静脉甲基强的松龙疗程似乎可以降低发生率,延迟发病时间,减轻肝功能恶化程度,改善生存率.结论 LDLT术后第七日综合征可能由免疫因素介导,目前仍缺乏详尽资料,预防和治疗都很困难.  相似文献   
60.
周琰  李晶 《医疗卫生装备》2011,32(3):137-137
我院手术室使用的意大利imd公司生产的RadiusS9移动式C型臂,是一款综合评价较高的机型。它操作简便,图像清晰,具有增强器三挡变焦放大功能和各种图像处理功能。现将机器出现的一例故障的分析和维修过程叙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