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2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茧症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影像特点,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茧症6例,术前均进行立位腹部X线平片和腹部CT检查,4例同时行胃肠道钡剂造影,复习其影像表现。结果6例立位腹部X线平片中3例诊断为肠梗阻。4例胃肠道钡剂造影,均可见小肠交错盘绕成团,呈“菜花”状或“手风琴”状表现。6例CT检查,均可见小肠聚集成团,其周围可见膜样的囊状物将其包裹。结论对患者进行胃肠道造影时观察到“菜花”状征象,或CT检查时观察到小肠聚集成团被一层膜样物包裹,应考虑到腹茧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肠系膜淋巴管瘤(附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MR弥散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在诊断超急性、急性脑梗死、脑干梗死及皮层下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DWI和常规MRI对1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超急性期10例,急性期18例,亚急性期50例,稳定期12例,慢性期10例.19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常规CT检查.观察各期脑梗死、多发脑梗死、脑干梗死及皮层下脑梗死在CT、常规MRI及弥散图像上的表现,测定梗死灶ADC值,同时测定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结果: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在T2WI上为等信号或表现为部分稍高信号,在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病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梗死灶ADC值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灶在DWI及ADC图上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结合T2WI可以对脑梗死进行分期诊断.DWI有助于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多发脑梗死中新旧病灶的区分、脑干梗死及皮层下脑梗死的检出,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极大帮助.DWI较CT敏感,亦较常规MRI敏感,对疑有急性期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者,应加作DWI检查.  相似文献   
4.
CT、MRI导引穿刺活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像医学包括诊断和介入治疗,它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广泛。介入放射学是放射学界重要的先进技术之一,它包括两大类:经皮非经血管技术和经皮经血管技术。CT、MRI导引介入放射学属于前者,它包含CT、MRI导引经皮穿刺活检和介入性治疗,属微创介入技术,正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和重视剐。众所周知,影像学表现反映了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表现,这正是影像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但在临床工作中,会遇到不同的病理、病理生理改变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33例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内嗜铬细胞瘤21例(63.6%),其中16例由腹膜后气造影检出;肾上腺外12例(36.4%),其中腹膜后9例有5例作了腹膜后气造影,仅1例被检出。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造影和胃肠造影有阳性表现的各1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X线检出率不高的原因与对此病的认识和警惕性不高有关。为了提高X线检出率,阅读腹膜后气造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是20世纪医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与透析疗法相结合是目前治疗不可逆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主要和有效的方法。移植肾动脉狭窄(renal transplant arterystenosis,RTAS)是肾移植后并不少见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约为10%。RTAS 造成的移植肾功能紊乱和高血压的发生率可以高达25%。1979年以来,经皮肾动脉内成形术(PTRA)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治疗RTAS 并替代了血管外科手术。本文重点介绍10年来介入性放射学在RTAS 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肾脏影像诊断有了很大发展。熟悉每种影像技术的优点和限制,才能使其更有效的应用于临床。本文就CT诊断方面的问题予以讨论;包括肾细胞癌,肾囊肿、肾良性间质肿瘤和其他少见的恶性肿瘤及肾盂癌的CT表现。并比较各种影像诊断手段的能力和限制。本文的目的旨在提高肾肿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胰胆管影(MRCP)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估价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重T2磁共振水成像技术作MRCP102例,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和脂肪抑制技术,图像经三维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后处理。结果临床检查102例疑为胰胆疾患,其中96例阳性,6例阴性。此技术可清楚描画胰胆管的形态,展示各种疾病的异常改变,正确性高。结论:MRCP是安全、可靠的非侵袭性的检查方法,不用造影剂能较好的估价胰胆系统的解剖和病理变化,提高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9.
评估MR胰胆管造影在胆系外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胆系影像学的评估分2大类:第1类为评估正常解剖、解剖变异和先天异常;第2类为评估胆管梗阻,包括胆石症、良恶性狭窄。影像技术包括侵袭性和非侵袭性2类;超声、CT、常规MRl只提供横断面的影像,用于有胰、胆系症状者的初期估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为直接胆管造影,属侵袭性的检查。MR胰胆管造影(MRCP)技术为非侵袭性的检查方法,可清楚勾画胆系解剖和病理形态,区别良、恶性病变,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对于恶性病变,MRCP联合应用常规MR扫描可取代CT和ERCP对胆系术前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下肢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评估下肢神经源性肿瘤的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下肢神经源性肿瘤的MR表现,其中4例为神经鞘瘤(3例良性,1例恶性),1例为恶性神经纤维瘤;肿瘤分别位于小腿(2例)、腘区(1例)、大腿(1例)和股区(1例)。5例均行常规MR扫描,应用T1、T2加权序列作轴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扫描,2例良性神经鞘瘤应用T1WSE作增强扫描。结果 在T1WI2例良性神经鞘瘤呈等信号强度,1例良性神经鞘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和1例恶性神经纤维瘤呈不均质的低一中等信号强度。在T2WI5例肿瘤均呈不均质高信号。2例神经鞘瘤可见靶征,表现为瘤体中央为低信号区,其周围为高信号区,于T2WI显示清楚。结论 MRI有利于明确肿瘤的位置和范围,以及外科治疗计划的制定。靶征对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是1种有价值的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