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29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8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连续503例肝移植中出现15例肝动脉狭窄,根据临床表现、动态肝功能和彩色多普勒检查、CT动脉成像、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诊断。结果术后早期出现肝动脉狭窄10例,2例合并肝动脉血栓形成,再移植3例,介入治疗7例,其中动脉支架植入5例,球囊扩张溶术后6天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支架植入术后9天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1月后发现肝动脉狭窄5例,介入治疗均行肝动脉支架植入,1例支架植入术后186天因胆道感染死亡。结论根据肝动脉狭窄程度、发生时间、移植肝功能状态和病人情况选择治疗措施。再移植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肝动脉支架植入可挽救移植肝,改善移植肝功能,延长移植肝发挥功能以等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282.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多层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动脉狭窄(hepatic artery stenosis,HAS)约占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6.2%,临床上以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为主,轻者症状隐匿,重者可致肝实质梗死、胆道坏死,甚至移植肝衰竭。早期及时纠正肝动脉狭窄有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减少胆道并发症、延长生存期。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赖彩色超声检查,受检查技术及条件的限制,存在较多的漏诊和误诊。多层螺旋CT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此基础上应用CT血管成像(CTA),能为腹部血管病变提供重要且直观的影像学信息,对早期诊断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283.
随着肝移植技术的发展,肝移植已经成为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治疗手段。无论是原位标准式肝移植、原位背驮式肝移植,还是活体部分肝移植、减体积部分肝移植及劈离式肝移植,介入治疗在移植前后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肝移植术前的介入治疗1.1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前的介入治疗原发  相似文献   
284.
经微导管局部灌注无水乙醇治疗肝癌高流量性动静脉瘘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血管内局部灌注无水乙醇栓塞治疗肝癌动静脉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肝癌患者动静脉瘘血管分别应用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局部灌注无水乙醇,造影观察动静脉瘘闭塞情况及对非靶血管的影响。结果:29例肝癌患者共发现41支动静脉瘘血管,单支血管局部灌注无水乙醇1-6次,2-3ml/次,总量2-12ml。造影示瘘管全部闭塞,非靶血管保持通畅,随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碘油沉积满意,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应用微导管局部灌注无水乙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肝癌动静脉瘘,为肝癌TACE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85.
肝动脉内持续灌注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甲酰四氢叶酸钙(CF)经肝动脉持续性灌注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无外科手术指征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其原发病灶均已作根除术,依据肝动脉内化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32例,采取经皮肝动脉内植入药盒,术后经药盒每个月连续5d持续灌注5-Fu/CF及地塞米松;B组30例,采取每个月1次肝动脉插管大剂量灌注5-Fu/CF。结果:A,B组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为50.0%和23.3%(P<0.05)。A组1年,2年生率分别为65.6%,39.3%,B组分别为36.7%,11.5%(P<0.05)。A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5.6%,39.3%,B组分别为36.7%,11.5%(P<0.05)。A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肝,胆,胃十二指肠毒性均较B组低。结论:经药盒肝动脉持续性灌注5-Fu/CF并配合地塞米松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86.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期间生命质量评价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从生命质量的角度对经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评价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万祟华等编制的肝癌特异性生命质量评定量表对广东省 3家医院 1 75例经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生命质量评定 ,统计介入术前、术后 1个月及 3个月的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 ,分析其影响因素 ,归纳介入期间生命质量变化曲线。结果 生命质量总分平均值在介入术后出现明显提高 ,术前、术后 1个月及 3个月的分值分别为 :1 1 5 4± 45 1、1 2 8 1± 2 8 3、1 2 9 8± 46 4(P <0 0 1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示肝癌分期、肝功能分级、有否超选、有否栓塞及介入次数是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得分的主要因素 (P <0 0 5)。生命质量变化曲线可分为 3种类型 ,术前得分高于 1 50分者为Ⅰ型 ,其生命质量变化曲线为下降恢复型 ;位于 89和 1 4 3分之间者为Ⅱ型 ,变化曲线为持续上升型 ;术前得分低于 83分者为Ⅲ型 ,变化曲线为上升下降型。结论 总体上介入治疗能够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程度与肝癌分期、肝功分级和介入治疗方法等密切相关 ,生命质量分型对于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生命质量趋向的预测和指导临床选择介入治疗方式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7.
单鸿  吴雁翔 《当代医学》2016,(10):57-58
目的:探讨肥胖型与非肥胖型多囊卵巢患者的内分泌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选取多囊卵巢患者88例,将肥胖型多囊卵巢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非肥胖型多囊卵巢患者作为对照组,各44例。给予观察组与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的睾酮、黄体生成素及空腹胰岛素。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睾酮值为(2.20±1.24)ng/mL,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黄体生成素值为(6.45±2.31)mIU/mL,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空腹胰岛素值为(18.29±7.32)μU/mL,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睾酮值为(0.75±0.47)ng/mL,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的黄体生成素值为(5.32±2.78) mIU/mL,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的空腹胰岛素值为(13.65±8.01)μU/mL,低于对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的睾酮值为(0.87±0.12)ng/mL,低于治疗前;对照组的黄体生成素值为(6.35±4.32)mIU/mL,低于治疗前;对照组的空腹胰岛素值为(11.20±3.21)μU/mL,低于对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型多囊卵巢患者主要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症,而非肥胖型多囊卵巢患者主要表现为黄体生成素异常。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的内分泌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88.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与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甲巯咪唑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普萘洛尔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复发率为5.1%,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巯咪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能够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89.
研究证实三氧化二砷(As2 O3)单药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效果有限,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与 HCC 的化疗耐药有关。HCC 对 As2 O3的耐药机制目前仍很不明确,研究显示与 As2 O3的代谢特点、肝癌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特征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90.
目的 联合应用磁共振的1H-MRS 和DTI 成像技术,探讨抑郁症患者边缘系统-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神经解剖环路(LCSPT)中相关解剖结构的异常改变.方法 对抑郁症患者组(10 例)和正常对照组(13 例)均行1H-MRS 和DTI 检查.测量双侧海马结构、纹状体、丘脑及前额叶深部白质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 )和肌酸(Cr)的浓度以及平均弥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A).结果 与正常组对比,患者组海马结构Cho /Cr 升高,其FA 值与NAA /Cr 呈正相关,ADC 值与HAMD 评分呈负相关(P <0.05 );纹状体Cho /Cr 降低,FA 值升高(P <0.05 );前额叶深部白质的FA 值降低,其FA 值与Cho /Cr 呈正相关(P <0.05 );丘脑ADC 升高,Cho /Cr 与NAA /Cr 呈正相关,Cho /Cr 与HAMD 评分呈正相关(P<0.05 ).结论 抑郁症患者LCSPT 神经环路中存在纹状体和前额叶白质的FA 值异常,同时存在纹状体、丘脑及海马结构代谢异常可能提示其神经纤维的连接及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