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32.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星状神经节阻滞和开胸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21具标本上,观测了42侧星状神经节的形态、位置、大小及与周围诸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星状神经节的主要形态为星形,多位于第7颈椎横突至第1肋骨颈高度。节周围毗邻较多重要结构,其中与椎动脉最为紧密。从颈前皮肤至星状神经节的垂直距离为(35.6±3.9)mm。结论:本研究为临床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学数据。依据解剖学数据可确定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节的体表投影、穿刺点及用药量。在开胸术中,第2肋骨上缘水平可能损伤交感神经但一般不会伤及星状神经节。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与Tei指数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获取33例DCM患者和40例正常人左室各节段长轴方向的心肌多普勒速度和位移曲线,计算收缩期峰值速度(Vs)及收缩期各取样点向心尖方向位移(Ds);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上述人员的左、右心室多普勒时间间期,获得左、右心室Tei指数。结果:DCM患者左室各节段Vs和Ds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减低;DCM患者左、右心室Tei指数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联合运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与Tei指数可以综合全面评价DCM患者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情况,且方法简便、直观、可重复、无创。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围手术期治疗特点.方法 对13年间外科治疗的35例MG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术期无死亡,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4例(11.4%).33例获术后随访,临床有效28例(84.8%),无缓解3例(9.0%),死亡2例.结论 MG患者,特别是胸腺瘤或胸腺增生者手术疗效肯定;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5.
热休克蛋白HSP70是最保守的蛋白之一,由于在应激反应中的敏感性以及功能的多样性,HSP70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HSP70蛋白可以结合错误折叠或非正常聚集的蛋白,使之正常折叠或降解,因此合理干预HSP70的生物功能,可有望治疗一系列与蛋白错误折叠相关的疾病,如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目前已有多类以HSP70为靶点的药物处于临床前研究中。本文综述了HSP70的分类、结构、功能及以HSP70为靶点的药物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制备寡聚透明质酸衍生物 oHA 修饰的姜黄素-汉防己碱中药抗病毒脂质体,并对其进行体外释放和稳定性研究。方法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寡聚透明质酸衍生物修饰的姜黄素-汉防己碱脂质体,以粒径和包封率作为两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使用粒度仪测定了粒径,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结果用 Box -Be-hnken 效应面优化法确定了最佳磷脂胆固醇比为2.5∶1,最佳姜黄素-汉防己碱比例为2.8∶1,寡聚透明质酸衍生物的用量为1.80%,通过最佳处方制备的脂质体的粒径是201.06 nm,包封率是70.94%。结论制备的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均匀的粒径分布,证明了脂质体具有良好的体外释放活性,良好的稳定性,为进一步研究抗病毒联合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7.
收集 1981年 11月至 2 0 0 0年 3月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简称纤支镜检 ) ,通过活检、刷检、支气管分泌物结核菌培养、支气管肺泡灌洗 ,获得结核病的组织学或细菌学而确诊的支气管内膜结核 75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75例中男 45例 ,女 3 0例 ;年龄 18~ 78岁 ,18岁 2例 ,2 0~ 3 0岁 13例 ,3 1~ 40岁 2 5例 ,41~ 5 0岁 12例 ,5 1~ 60岁 13例 ,61~ 70岁 9例 ,78岁 1例。首发症状到初诊时间为 10d至 2年 ,其中 <2个月 3 6例 ,2个月至 1年3 0例 ,1~ 2年 9例。1 2 临床表现 咳嗽 (主要为刺激性咳嗽 ) 15例 ,…  相似文献   
38.
刘宗亮 《当代医学》2010,16(31):52-53
目的观察与探讨TP化疗配合中药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方面的临床疗效及会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对2007年4月~2010年4月应用TP方案(紫杉醇+顺铂)加中药治疗中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7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期疗效:所有患者在接受2个周期化疗后的第10天开始对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价,74例患者中共有CR12例,PR21例,有效率CR+PR为33例,占44.6%,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的副作用及骨髓抑制,这些副作用都比较轻微,经过对症治疗后好转较快,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TP化疗方案配合中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9.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效果,探讨AMI后溶栓的时间对血管再通率、病人病死率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具有可比性的治疗组(急诊溶栓组)和对照组(住院溶栓组)两组,溶栓药物均采用国产注射用尿激酶(UK)(广州丽珠医药公司)150万单位加入0.9%生理盐水10 mL溶解后,再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 mL中30 min内滴入.结果:治疗组平均开始时间比对照组提前90 min,再通率为70.97%,而对照组再通率为51.6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前者为3.23%,后者为6.45%,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2周后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前者为(51.00±0.19),后者为(42.01±0.1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有溶栓指征者尽早溶栓.将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利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4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关节镜下利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用可吸收界面挤压螺钉、股骨横向钉、胫骨端用inra-fix固定系统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随访8~20个月,平均12个月,Lysholm评分。结果:术后Lysholm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性提高(t=23,P<0.01)。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材料选择理想,固定妥当,能早期锻炼,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