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0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70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目的:探索内镜辅助导管袋形改道术治疗唾液腺导管重度狭窄(或闭锁)并发导管重度扩张的疗效.方法:2010年7月至2016年12月对腮腺导管前段重度狭窄的患者(8例)及下颌下腺导管前段闭锁的患者(3例)行内镜辅助导管袋形改道术.所有患者患侧腺体伴发导管重度扩张,并有反复肿痛史.术前通过唾液腺造影、CT或B超测定导管扩张和狭窄情况.通过颊黏膜或口底切口将导管扩张段切开并与口腔黏膜缝合,形成改道口.术后定期复查,通过分析临床表现、造影表现及单腺体唾液流率评价疗效.结果:术前测量腮腺患者导管狭窄段长度 5~12 mm,扩张段直径8 ~ 16 mm;下颌下腺患者导管闭锁段长度10~20 mm,扩张段直径6~8 mm.所有患者术后 2周改道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 ~78个月(中位数24个月).8例腮腺患者中2例导管闭锁病例术后3个月导管再次闭锁,分别随访半年、6.5年临床症状消失,且颊部索条状包块消失;1例术后症状消失,但半年后复发,可自行按摩缓解;余5例患者临床症状及颊部索条状包块消失,分泌良好,造影显示导管扩张情况改善.3例下颌下腺患者症状消失,分泌良好;其中2例造影表现良好,1例造影表现有改善.9例管口通畅的患者进行了唾液流率测定,结果显示静息状态下患侧腺体分泌良好,酸刺激后分泌增加,但稍低于健侧.11例患者临床疗效评价为优5例,良 4例,差2例,总优良率82%(9/11).结论:内镜辅助导管改道术对唾液腺导管重度狭窄(或闭锁)并发重度扩张病例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52.
干眼是泪膜异常导致的以角结膜干燥为主的眼表疾病,重症患者因眼干、视力减退甚至失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998年以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组成联合项目组,开展血管化自体下颌下腺移植治疗重症干眼的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系列研究,将患者自体下颌下腺游离后移植到颞部,相应血管进行吻合,分泌导管转移到眼眶,用下颌下腺分泌的唾液替代泪液,术后采用多种措施,人工调控移植腺体的分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颞浅动、静脉作为头颈部游离瓣移植受区血管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5月至2008年6月采用颞部血管作为受区血管的头颈部游离瓣移植25例,分析游离瓣的受区血管、术中及术后的血管危象及游离瓣的成活情况.结果 25例患者中,23块游离瓣采用颞浅静脉作为受区静脉,2例采用颞深静脉作为受区静脉,全部游离瓣均采用颞浅动脉作为受区动脉.全部游离瓣术后均未出现血管危象,游离瓣均获成活.结论本组结果表明,颞浅动、静脉是头颈部游离瓣移植可靠的受区血管.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SF-36中文版用于口腔癌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测定的心理测量学特性。方法采用SF-36中文版对97例确诊为口腔鳞癌的连续患者进行QOL的测量,分析量表的信度、效度和反映度。结果量表8个领域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76~0.96,分半信度为0.69;35个条目可提取9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4.2%;以FACT—G第四版中文版为效标,其效标效度为0.734;量表能敏感的区分口腔癌急者QOL随时间的变化,对已知的两组口腔癌患者术前QOL的差异也表现出一定的区分能力。结论SF-36用于国人口腔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测定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映度,因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调控涎腺细胞分泌的受体及其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及其所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是调控涎腺分泌的重要途径。本文概要介绍了毒蕈碱型胆碱受体、α1-肾上腺素受体、β-肾上腺素受体及辣椒素受体在正常颌下腺的表达及其对唾液分泌的调控作用,重点介绍了作者所进行的涎腺细胞受体对失神经支配的移植颌下腺分泌调控作用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6.
目的:应用UW-QOL第4版评价口腔鳞癌患者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方法:采用直接翻译并经过适当修改的UW-QOL第4版,对97例确诊为口腔鳞癌的连续患者的术前QOL进行测量,术后3个月对其中55例患者的QOL作重复测量.采用SPSS12.0软件包分析量表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结果:量表总的克朗巴赫系数和分半信度分别为0.725和0.701;12个条目可提取4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4%;以SF-36中文版和FACT-H&N的头颈特异性子量表FACT-HN为效标,其效标效度分别为0.543和0.738;量表能敏感地区分已知的2组口腔癌患者术前QOL的差异及口腔癌患者QOL随时间的变化.结论:UW-QOL第4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反应度,其测定结构呈多维性,可用于中国人口腔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测量.  相似文献   
57.
目的:描述口腔癌患者术前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状况;分析社会人口学特点、临床特点对术前QOL的影响.方法:采用36条目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和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UW-QOL)第4版,对97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前的QOL进行测量.将97例患者分别按社会人口学特点和临床特点分组.组间差异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将癌症患者SF-36的得分与普通人群参考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①与普通人群配伍组比较,高龄患者有着相似的QOL值,而低龄患者则在躯体角色、身体疼痛和情感角色等领域表现出较低的QOL值;②T分期是影响术前QOL的最重要因素;③社会人口学特点如性别、年龄和共病等对QOL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活力、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情绪等反映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的指标上,而与口腔相关的特异性问题(口干除外)基本无关.而临床特点如肿瘤分期和部位对QOL的影响则不仅表现在与口腔相关的多项特异性问题上,如咀嚼、吞咽、发音、味觉等,还与身体疼痛、躯体角色、情感角色等反映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的指标密切相关.结论:与普通人群参考值进行比较.能更精确地反映口腔癌患者的QOL信息;临床特点对术前QOL的影响大于社会人口学特点;将普适性测量与头颈特异性量表结合,能更全面地评价口腔癌患者的QOL.联合使用UW-QOL和SF-36能较好地达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58.
面神经功能3种评价方法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House-Brackmann评价(HB评价)、临床量化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QFES)和面神经神经电图检查(ENoG)3种不同方法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这些方法在面神经损伤后不同时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999-2007年因各种原因引起面神经损伤的患者共81例(男52例,女29例)。根据患者病历资料,获得同一时间点的HB评价结果、QFES评价结果和ENoG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包行不同方法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HB评价和QFES评价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QFES评价和ENoG之间存在弱相关;面神经解剖性损伤后1个月内,ENoG和QFES评价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r=0.523,P〈0.001),1个月之后,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r〈0.4,P〉0.05)。结论:QFES系统测量结果和HB评价结果之间存在一致性;ENoG检查结果和QFES评价所代表的面部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之间不一致;创伤性面瘫发生后1个月内,ENoG结果和面部运动功能改变之间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59.
第六次中国国际暨第九次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于2011年6月17-19日在历史文化名城南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南京市口腔医院)承办,来自美国、法国、日本、以色列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的30余所口腔医学院校、50多家相关医疗单位的725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共同研  相似文献   
60.
目的:回顾分析单独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疗治疗口腔颌面 头颈部腺源性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2001年至2008年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头颈部腺源性恶性肿瘤患者43人,因全身或局部因素不能进行手术切除,肿瘤部位包括腮腺、舌、上颌、颌下、咽旁、颅底颞下凹和口底。肿瘤直径为2~8 cm。本组患者均采用了单独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粒子活度2.59×107~2.96×107 Bq(0.7~0.8 mCi),周缘匹配剂量为120~160 Gy。术后复查随访,统计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以及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使29人获得了肿瘤完全消退(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7人消退大于50%(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 PR),4人消退小于50%,2人无效,有效率CR+PR为83.7%。术后随访时间为8~48个月,平均21个月,失访1人,局部控制率为79%,总生存率为76.7%,最长无瘤生存已达48个月,未发现严重放疗副反应。结论:对于手术禁忌的患者或无法切除的腺源性肿瘤,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疗可以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