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侯雪  王晨  张勇  王玲  程晓光 《重庆医学》2016,(30):4190-4192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椎后伸肌群肌肉面积及密度与腰椎定量CT (QCT )骨密度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该医院行腰椎QCT骨密度测量的114例女性患者,年龄55~87岁。将原始图像传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采用Mindways QCT Pro软件,分别测量L2~L4椎体骨密度。由2名诊断医师于L4椎体水平轴位CT图像上分别测量双侧椎后伸肌群横截面积(CSA)与平均CT值,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与腰椎QCT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侧别间腰部椎后肌群平均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部椎后伸肌群平均CT值与腰椎定量CT骨密度呈正相关(P<0.01);腰部椎后伸肌群横截面积与腰椎QCT骨密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腰部椎后伸肌群肌量减少可能是腰椎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在评价腰部椎后伸肌群变化时,测量其肌肉密度相比横截面积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分析同肺叶内转移的N0-1M0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探讨将叶内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T4分期进行下调的合理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估2001年1月至2007年9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外科收治的手术治疗的同肺叶内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的术后病理分期为N0-1M0期,评价这些患者的预后情况.统计分析用SPSS 10.0完成,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结果 共有46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纳入生存分析.总的5年生存率为29.2%,中位生存期为53.0个月.腺鳞癌的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而其他病理类型的中位生存期为4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全肺切除者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非全肺切除者中位生存期为6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 将伴有同肺叶内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T4分期进行下调是合理的;同肺叶内转移的N0-1M0的非小细胞肺癌是有手术指征的,但全肺切除需要慎重考虑.腺鳞癌患者的预后较差,但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23.
血浆神经降压素测定在胆石症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NT测定的意义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胆囊结石病人组,正常对照组再分为五个年龄组.受试者空腹静脉取血两次,然后进行试验餐,餐后第15min、30min、60min、120min各取血一次,分离血浆,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NT值.结果67名正常人空腹血浆NT值,试验餐后明显升高,其血浆NT反应曲线出现两次高峰,20-49岁组于餐后15min出现最高峰,而50岁以上组在餐后30min出现最高峰,两者的峰水平差值相差非常显著.23名胆石症患者空腹血浆NT值为15.39±1.94pmol/L,试验餐后血浆NT值均显著大于基础水平,其血浆NT反应曲线与正常人50岁以上组相似.正常人与胆石症患者血浆NT组比较,空腹及餐后各时间点血浆NT值均无显著差异,但有二分之一的病人餐后第二峰值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脂肪对神经细胞直接刺激是NT释放的重要因素和条件,但不是唯一的;神经系统可能参与调节引起餐后早期NT浓度升高的反应,血浆NT浓度升高可能是部分患者之胆石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脑卒中患者早期功能训练和认知功能训练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方法:选择80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计划性,规范性训练,鼓励家属积极参与,训练期为20 d,对照组未采用早期功能训练和认知功能训练。结果:试验组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对照组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结论:早期功能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促进躯体运动功能恢复,增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片联合阿托伐他汀片用于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PCI术后,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片每次20 mg,每晚1次,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片每次75 mg,qd,口服。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4周以上。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29例/30例)和76.67%(23例/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hs-CRP分别为(1.01±0.52)和(1.51±0.87)mg·L-1,三酰甘油分别为(1.08±0.39)和(1.44±0.46)mmol·L-1,总胆固醇分别为(3.24±0.42)和(3.63±0.85)mmol·L-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1.21±0.30)和(1.05±0.19)mmol·L-1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 分析经手术治疗的直接侵犯邻肺叶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预后情况,并与经手术治疗的纵隔重要结构受侵犯的T4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为更合理地对直接侵犯邻肺叶的周围型NSCLC进行T分期提供线索.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且均为术前临床分期和术后病理分期均为NOMO的NSCLC患者.从1997年3月到2006年10月,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有49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其中28例直接侵犯邻肺叶的周围型NSCLC归于A组,21例直接侵犯纵隔重要结构的T4患者归于B组.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中位生存期和长期生存率进行计算和比较.两组间生存率的比较用Log-Rank检验.结果 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肺功能和术后辅助治疗情况具有较好的均衡性.A组有1例发生围术期死亡.A组的2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8.7%、61.1%和40.7%;B组的2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4.7%,58.2%,43.7%;A组和B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4个月和49个月,两组问生存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1).结论 直接侵犯邻肺叶的周围型NSCLC的预后与可手术的侵犯纵隔重要结构的T4患者的预后相似.对部分患者,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对于邻近肺叶受侵的NSCLC患者,手术方案应该按照同期双原发肺癌的治疗原则来制定.尚需进一步研究来探讨邻近肺叶受侵的NSCLC的T分期.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分析经手术治疗的直接侵犯邻肺叶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预后情况,并与经手术治疗的纵隔重要结构受侵犯的T4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为更合理地对直接侵犯邻肺叶的周围型NSCLC进行T分期提供线索.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且均为术前临床分期和术后病理分期均为NOMO的NSCLC患者.从1997年3月到2006年10月,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有49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其中28例直接侵犯邻肺叶的周围型NSCLC归于A组,21例直接侵犯纵隔重要结构的T4患者归于B组.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中位生存期和长期生存率进行计算和比较.两组间生存率的比较用Log-Rank检验.结果 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肺功能和术后辅助治疗情况具有较好的均衡性.A组有1例发生围术期死亡.A组的2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8.7%、61.1%和40.7%;B组的2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4.7%,58.2%,43.7%;A组和B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4个月和49个月,两组问生存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1).结论 直接侵犯邻肺叶的周围型NSCLC的预后与可手术的侵犯纵隔重要结构的T4患者的预后相似.对部分患者,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对于邻近肺叶受侵的NSCLC患者,手术方案应该按照同期双原发肺癌的治疗原则来制定.尚需进一步研究来探讨邻近肺叶受侵的NSCLC的T分期.  相似文献   
29.
侯雪  刘燕  杨晓丽  李静 《西部医学》2021,33(8):1176-1179,1188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自噬相关蛋白抗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5月山西省人民医院住院的轻症、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液标本及正常门诊体检儿童外周血,分离白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白细胞中LC3II、LC3I、Beclin-1的表达量,计算LC3II/I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比较上述指标在3组儿童血清中的表达量,并分析自噬和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①共纳入MPP组50例,其中轻症28例,重症22例;对照组(正常体检儿童)25例。②MPP轻症组、重症组外周血白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II/I比例及Beclin1表达量高于对照组,MPP重症组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MPP轻症组、重症组IL-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MPP重症组IL-6、TNF-α水平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自噬相关蛋白LC3II/I比例、 Beclin1表达量与IL-6、TNF-α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 MPP中发生了自噬,自噬和病情程度有关,病情越重,自噬程度越高。MPP中细胞因子水平增高,炎症反应明显。自噬和细胞因子呈正相关,提示MPP发生自噬影响细胞因子改变,从而影响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0.
偏瘫肩痛在脑卒中后患者中较多见,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肌内效贴作为新兴治疗技术逐渐应用于偏瘫肩痛的神经康复之中,本文以探索肌内效贴在偏瘫肩痛中的应用的最新进展对其进行综述,为肌内效贴在偏瘫肩痛的治疗方面提供思路。肌内效贴作为新型治疗技术已在多数研究中表明其对脑卒中后患者的痉挛症状、疼痛感觉、上肢运动功能异常和本体感觉障碍等有所改善,另外肌内效贴与不同治疗技术相结合的治疗效果往往优于单一治疗,且现阶段可与其结合治疗的技术颇多,包括中医传统技术、临床治疗、常规康复治疗、神经发育疗法等。因此可以考虑日后将肌内效贴作为偏瘫肩痛的替代治疗或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