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098篇
  免费   61198篇
  国内免费   12560篇
耳鼻咽喉   2832篇
儿科学   6440篇
妇产科学   2272篇
基础医学   32442篇
口腔科学   8259篇
临床医学   36958篇
内科学   43862篇
皮肤病学   9418篇
神经病学   19576篇
特种医学   83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71篇
外科学   27743篇
综合类   38763篇
现状与发展   54篇
一般理论   30篇
预防医学   19439篇
眼科学   6305篇
药学   26054篇
  297篇
中国医学   14773篇
肿瘤学   18927篇
  2024年   424篇
  2023年   2629篇
  2022年   5339篇
  2021年   10414篇
  2020年   12107篇
  2019年   15949篇
  2018年   15571篇
  2017年   17295篇
  2016年   16984篇
  2015年   20248篇
  2014年   22102篇
  2013年   22476篇
  2012年   19681篇
  2011年   20395篇
  2010年   20957篇
  2009年   15221篇
  2008年   13245篇
  2007年   11679篇
  2006年   10759篇
  2005年   9266篇
  2004年   6616篇
  2003年   6374篇
  2002年   5379篇
  2001年   4515篇
  2000年   3911篇
  1999年   2958篇
  1998年   1606篇
  1997年   1621篇
  1996年   1209篇
  1995年   1061篇
  1994年   977篇
  1993年   552篇
  1992年   591篇
  1991年   561篇
  1990年   444篇
  1989年   375篇
  1988年   352篇
  1987年   313篇
  1986年   221篇
  1985年   163篇
  1984年   103篇
  1983年   81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2型糖尿病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国人2型糖尿病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分别对7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91例血脂、血糖正常且无糖尿病史者的apoE基因型、空腹血脂及载脂蛋白AI、AⅡ、B100、CⅡ、CⅢ及E进行全面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载脂蛋白B100、CⅡ、CⅢ、E水平及TG/HDLC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E/apoCⅢ比值显著降低(P<0.05)。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apoE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携带ε2等位基因组血清TG/HDLC比值较E3/3基因型显著降低;而携带ε4等位基因组血清apoAⅡ水平较E3/3基因型及携带ε2等位基因组显著升高(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TG/HDLC及apoAⅡ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992.
九十年代中国人群的膳食与营养状况   总被引:84,自引:6,他引:78  
葛可佑  翟凤英 《营养学报》1995,17(2):123-134
九十年代中国人群的膳食与营养状况葛可佑,翟风英,闽怀成,程列,王青,贾凤梅(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北京100050)人群的膳食营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及若干发展中国家都在有计...  相似文献   
993.
用微量马桑内酯注入Wistar大鼠左侧前肢运动皮质,造成急性局灶型癫痫。用光镜、电镜和体视学方法研究其运动皮质第V层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癫痫大鼠运动皮质灶区、灶旁区的神经细胞数和胶质细胞数均分别比对照大鼠灶区和灶旁区显著减少;灶区神经毡中突触性终末数,显著减少;突触性终末的面积分数明显减少,而树突的面积分数无变化;神经胶质突起的面积分数增加。  相似文献   
994.
Alopecia areata is an inflammatory hair loss disease with a major genetic component. The presence of focal inflammatory lesions with perifollicular T‐cell infiltrates reflects the importance of local cytokine produc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In addition to its fundamental pro‐inflammatory role, the interleukin‐1 (IL‐1) system has major effects on hair growth regulation in vitro, with the inhibitory actions of IL‐1α and IL‐1β being opposed by the receptor antagonist IL‐1ra. The novel interleukin‐1 like molecule 1 (IL‐1L1) which has greatest gene sequence homology with IL1RN, the gene encoding IL‐1ra, is another potential IL‐1 antagonist. In view of previous studies suggesting a significant role for IL1RN polymorphism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utoimmune/inflammatory disease, we have analysed polymorphisms of IL‐1ra (IL1RN+2018) and its homologue IL‐1L1 (IL1L1+4734) in a case–control association study on 165 patients and a large number of matched controls. Homozygosity for the rare allele of IL1RN (IL1RN*2)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lopecia areata [odds ratio (OR) = 1.89, 95% CI (1.09, 3.28); P = 0.02], confirming our previous findings of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the IL1RN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VNTR). The results also revealed a novel association involving a polymorphism of the 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homologue IL1L1 at position + 4734, IL1RN+2018, and alopecia areata. The effect of a genotype combining three copies of the rare alleles at the IL1RN and IL1L1 loci conferred a more than additive increase in the risk of disease compared to IL1RN+2018 or IL1L1+4734 alone [OR 3.37 (1.60, 7.06); P = 0.002], suggesting possible synergy between the IL1RN and IL1L1 genes. This effect was stronger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disease (alopecia totalis/universalis) [OR 4.62 (1.87, 11.40), P = 0.0022], and in those with early age at onset (< 20 years) [OR = 6.38 (2.64, 15.42), P = 0.0002].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se polymorphisms within IL1RN and IL1L1 themselves or a gene in linkage disequilibrium with IL1RN and IL1L1 predispose to the more severe forms of alopecia areata.  相似文献   
995.
带血管蒂岛状筋膜瓣移植治疗晚期类风湿性髋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带血管蒂岛状筋膜瓣移植治疗晚期类风湿性髋关节炎的疗效。材料和方法:对42例48髋晚期类风湿性髋关节炎病人采用以旋股外侧血管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筋膜瓣移植行患髋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4~10.5年,平均4.5年,髋关节活动范围术前平均16.5°,术后228.6°,按照Charnley和吴之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评定标准,优良29髋、很好13髋、好6髋,尚可、差、很差无。结论:患者年龄在15~40岁之间为合适的治疗年龄。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比,本方法对髋关节正常结构破坏小;一旦手术失败仍可选用其它治疗方法弥补;且并发症少、费用低、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996.
牙周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牙周骨移植、引导组织再生 ( guidedtissueregeneration ,GTR)为牙周病治疗和牙周缺损修复带来新的希望 ,但在恢复牙周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上还远未达到所期望的目标。组织工程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其基本方法是将体外培养的高浓度、功能相关的活细胞种植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细胞外基质材料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 ,将这种细胞与生物材料复合体植入机体病损部位以形成新的具有其原来特殊功能和形态的相应组织和器官 ,达到修复创伤和重建功能的目的。将组织工程技术引入牙周组织再生治疗 ,为牙周病的治…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 :研究小肠间质瘤 (smallbowelstromaltumors,SBST)Ki6 7和p5 3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 ,探讨两者在肿瘤良恶性划分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CD117阳性的SBST 33例进行光镜观察 ,用EnVisionTM+二步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 7和 p5 3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与形态学进行比较。 结果 :33例SBST患者 ,男 2 0例 ,女13例 ,年龄 2 1~ 71岁 ,发生于十二指肠 5例 ,空肠 2 2例 ,回肠 6例。肿瘤最大径的范围在 1.5~ 2 0cm之间。在光镜下出现肿瘤内坏死的有 11例。肿瘤核分裂象计数每 5 0个高倍镜视野 0个有 6例 ,1~ 2个 5例 ,≥ 3个的有 2 2例。 33例中良性 4例 ,交界性 4例 ,恶性 2 5例。随访时间为 3~ 180个月 (平均 73.3个月 ) ,结果为良性组 4例均无瘤生存 ;交界性组 2例无瘤生存 ,1例失访 ,1例在无瘤生存 18个月后失访 ;恶性组无瘤生存有 7例 ,带瘤生存者及死亡有 16例 ,2例失访。Ki6 7染色阴性 2例 ,均为良性 ;其余 31例阳性中 ,增殖指数 (阳性细胞数 )大于 5 %的有恶性 16例 (94 .1% ) ,交界性 1例。在免疫组化p5 3染色中 ,恶性组 2 5例均呈阳性表达 (平均阳性细胞数 4 2 .9% ) ,其中 12例阳性细胞数大于 5 0 %。当Ki6 7和 p5 3均为阴性或两者阳性细胞数分别是 <1%和 <10 %时 ,肿瘤呈良性经过 ,预后  相似文献   
999.
用绘图法对15具尸体15对腓骨小头的胫腓关节面及桡骨腕关节面进行了解剖学的对比研究,观察关节面形态,测量其长径、横径、关节面倾斜角度、曲率半径,发现腓骨小头的胫腓关节面和桡腕关节面解剖相似。在此基础上,临床应用带血管腓骨近段移植重建桡腕关节4例收到良好的疗效,根据Green评分标准,腕关节评分为70~85分。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HCMV感染是否引起大鼠和家兔胃肠组织损伤。方法 将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AD168毒株静脉接种大鼠和新西兰兔,大鼠90d、兔30d后,检查动物胃、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查组织中的病毒抗原和DNA片段。结果 接种病毒之部分动物出现食量减少、粘液性大便,胃粘膜组织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肠粘膜变性坏死,甚至有穿孔灶;在粘膜细胞中查到病毒抗原或DNA片段。结论 HCMV感染可以侵犯动物胃肠组织并引起该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