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有效成分部位方(YTⅡ)促血管生成的作用靶点及其机理。方法:设YTⅡ组和各对照组[养心通脉原方(YTⅠ)组、麝香保心丸(SBW)组、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组、空白血清组、生理盐水(NS)组].并进行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脏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观察比较在血管生成的过程中YTⅡ组及各对照组含药血清对心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结构形成”不同环节的干预作用。结果:各组药物干预后,心肌缺血大鼠冠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率、迁移率、成管率3类指标均呈现出bFGF组〉YTⅡ组〉YTI组〉SBW组〉NS组〉空白血清组的递减趋势。YTⅡ和bFGF对血管生成的不同环节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均〈0.01),但YTⅡ组和bFGF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益气活血,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结构形成”不同环节,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确定养心通脉方中具有抗心肌缺血主要作用的有效成分部位.方法 从养心通脉方原方中综合提取出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丹参酮ⅡA、丹参菲醌、复方苷类、复方苷元、复方多糖、复方蛋白、总生物碱、总挥发油10个成分部位,观察各成分部位对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心电图J点位移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 人参皂苷、丹参酮ⅡA、人参多糖、总生物碱、总挥发油能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复方多糖、丹参菲醌虽能改善心电图的表现,但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不明显;复方苷类、复方苷元、复方蛋白3种成分部位不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对血液流变学也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 人参皂苷、丹参酮ⅡA、人参多糖、生物碱、总挥发油等5种成分可作为养心通脉方起"主要作用"的有效成分部位.  相似文献   
33.
茵陈五苓散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VSMC c-myc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c-myc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茵陈五苓散组、胶股蓝组,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一月后抽样检测大鼠主动脉,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造模成功指标,治疗一个月后分别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用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学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主动脉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VSMC基因c-mycmRNA的表达。结果茵陈五苓散与胶股蓝组比较,降低TC、TG、LDL,升高HDL均显著(P<0.01),降低血浆黏度、全血中切、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明显(P<0.01或P<0.05),维持主动脉组织结构,下调基因c-mycmRNA的表达(P<0.05)。结论茵陈五苓散具有良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调整相关基因c-myc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34.
心病气血辨证与血清锌铜铁钙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78例中医心病患者血清锌(Zn)、铜(Cu)、铁(Fe)、钙(Ca)含量变化,并与肺病(34例)、肝病(58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心病三组Zn、Ca含量及Zn/Cu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心气虚证组和心血虚证组Fe含量下降(P<0.01),心脉瘀阻证组Fe值上升(P<0.05)。心病各组间比较,心脉瘀阻证组Zn、Cu、Fe、Ca含量明显高于心气虚证组和心血虚证组(P<0.05或P<0.01),心气虚证组Ca明显低于心血虚证组(P<0.01);另外心病与肺病、肝病患者比较,心气虚证Zn、Fe、Ca含量明显低于肺气虚证组(均P<0.01),心脉瘀阻证组四元素含量明显高于肝血瘀组(P<0.05或P<0.01)。提示,血清Zn、Cu、Fe、Ca含量的变化与中医辨证辨病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5.
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辨证微观指标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临床观察表明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两证在面、舌、甲、脉诊上各有一定的证候特征。面部血流图、舌甲微循环、脉图及心血管功能检测结果,两组病人除具有C/HS、h_4/h_1、RT增高,微循环红细胞聚集、瘀阻,流速减慢等“血瘀”共性之外,气滞血瘀病人出现HD、α/[α β]、h_3/h_1、w/t等明显升高,AC降低,微血管襻痉挛,絮状血流等血液周围血管异常的现象,提示正常心输出量、高外周阻力是气滞血瘀证的病生特征;而气虚血瘀患者多有HS、HS/α[t_4—t_1]/t、t_1/t及反映心脏功能的4项指标(SV、CO、SI、CI)都明显低下,微血管襻短小、模糊、充盈度差等心功能减退,血液灌注不良的现象,提示低心泵、低心输出量是气虚血瘀证的病生特征。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养心通脉片治疗组33例,二甲双胍片对照组34例,两组均服药2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甲襞微循环指标。结果:养心通脉片与二甲双胍片均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甲襞微循环的指标,而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养心通脉片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甲襞微循环指标方面与二甲双胍片相当。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高脂血症痰瘀病理演变中胰岛素抵抗变化的特点。方法 :对高脂血症35例痰瘀阻络证、 33例脾虚痰凝证及 2 9例非痰非瘀证病人和 30例健康人进行了中医症征积分、血糖 (FPG)、血胰岛素 (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IS)、血清脂质过氧化物 (LPO)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检测及相关分析。结果 :痰瘀阻络证和脾虚痰凝证病人的FPG、FINS、IS及LPO均呈健康对照组 <非痰非瘀证组 <脾虚痰凝证组 <痰瘀阻络证组的递进趋势 ;而ISI、SOD则相反 ,呈现递减的趋势 ;“痰凝”症征积分与FPG、ISI分别存在着相关关系 (均P <0 0 5或 <0 0 1) ,而“血瘀”症征积分与FINS、ISI等指标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均P <0 0 5或 <0 0 1) ,其中ISI异常及相关的程度均明显高于“痰凝”组。结论 :胰岛素抵抗对高脂血症“痰瘀病理”演变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血清锌铜铁钙含量与心病气血辨证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了78例心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锌(Zn)、铜(Cu)、铁(Fe)、钙(Ca)含量变化关系,并与40例健康人进行了对比。结果心病三组Zn/Cu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心气虚证组和心血虚证组Fe含量下降(P〈0.01);心脉瘀阻证组Fe值上升(P〈0.05)。心病各组间比较,心脉瘀阴证组Zn、Cu、Fe、Ca含量明显高于心气虚证组和心血虚证组(P〈0.05和P〈0.01),心气虚证  相似文献   
39.
养心通脉方有效成分部位抗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养心通脉方各成分部位干预后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在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确定养心通脉方的主要有效成分部位.方法:用垂体后叶素尾静脉注射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0组:空白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总生物碱组、复方苷类组、复方苷元组、复方蛋白组、丹参菲醒组、人参多糖组、复方多糖组、总挥发油组.各组均在灌胃10天后造模,测定大鼠158、30s、2min、5min、10min的心电图后.颈动脉采血做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结果:(1)心电图变化程度:人参多糖、复方多糖、总生物碱、总挥发油、丹参菲醌5个成分具有明显抗心肌缺血的作用(J点位移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而复方蛋白、复方苷元、复方苷类则没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P>0.05);(2)血液流变学及血浆黏度变化:总生物碱、人参多糖、总挥发油均能明显改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复方苷元、复方苷类则明显加重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切变率),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苷元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而复方苷类组与模型组则无显著性差异;在血浆黏度这一指标则复方苷类组、复方苷元组与模型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丹参菲醌对全血切变率之高切、中切、低切,能够明显改善(高切时与模型组比较P<0.01.中切、低切时与模型组比较P<0.05).而血浆黏度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复方多糖则在中切时有加重指标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P<0.05),且血浆黏度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复方蛋白则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参多糖、复方多糖、总生物碱、总挥发油、丹参菲醌5个成分部位,具有对抗由垂体后叶素引发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而复方蛋白、复方苷元、复方苷类则没有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40.
冠心病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在冠心痛(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心血瘀阻证中的作用.方法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112例、冠心病非心血瘀阻证组108例、非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110例和健康人对照组100名检测分析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g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等血管活性物质.结果ET、AgⅡ、sICAM-1和sVCAM-1的异常程度均呈CHD心血瘀阻证组>CHD非血瘀证组>健康人对照组的趋势(P<0.05或P<0.01);而CHD心血瘀阻证组和非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ET、AgⅡ、sICAM-1和sVCAM-1等血管活性物质,与CHD形成及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能是CHD"血瘀"病理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