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
目的探讨自体下颌骨外板在外伤后眶底缺损重建及继发眼球内陷矫正中的应用。方法 16例外伤后眶壁缺损合并眼球内陷患者应用自体下颌骨外板行眶底重建,眼球内陷矫正。术前常规行眼眶轴位冠状位扫描及三维重建,了解颌面部骨折、眶壁缺损及眼球周围组织移位情况。睑缘下切口,暴露眶底缺损,回纳疝出的球周组织,充分分离松解眼外肌。口内入路采取下颌骨外板,修整塑形后植入眶底修复缺损,钛板固定于眶下缘,同时下颌骨外板眶内充填矫正眼球内陷。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16例患者中,13例眼球内陷得到明显改善,3例矫正不足。10例术前眼球运动受限者术后8例眼球运动正常9,例复视者术后6例明显改善,供区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自体下颌骨外板取材方便,供区生理功能损害小,痕迹隐蔽,配合小钛板坚强内固定可有效重建眶底缺损,矫正眼球内陷,是一种理想的自体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ZNF804A基因外显子4区域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和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 在69个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核心家系中,采用MassARRAY等位基因分型技术对位于ZNF804A基因外显子4的7个SNPs以及2个侧翼的遗传标记进行基因分型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 (1)存在4个罕见(少数等位基因频率<1%)的SNPs(rs79776875、rs78816540、rs79082132和rs62198467),因其不符合分析要求,予以排除.(2)对其余5个SNPs( rs4667000、rs61739290、rs61739288、rs1366842、rs3731834)的分析表明,遗传标记rs3731834的传递不平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连锁不平衡分析中,对5个SNPs构建的单倍型分析显示其传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整体P<0.05).结论 ZNF804A基因外显子4区域的SNPs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与miRNA-572和miRNA-218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ACI患者82例为ACI组,另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8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qPCR检测两组血清中miRNA-27a-3p和miRNA-210水...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EV)对大鼠睾丸结构及左精索静脉内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青春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EV 8周组、EV 12周组(每组12只)和相应对照组(各8只),EV组部分结扎左肾静脉建立实验性大鼠EV模型,相应对照组接受假手术。分别于术后8周、12周处死动物,测量睾丸质量,光镜观察睾丸结构;放射免疫法测定曲张精索内静脉血和肾静脉血中FSH、LH、T的水平。结果 EV 12周、EV 8周组双侧睾丸质量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t=2.78~11.18,P〈0.05、0.01),EV 12周组双侧睾丸质量较EV 8周组减轻(t=2.55、3.73,P〈0.05、0.01)。光镜下观察,EV 8周和EV 12周组大鼠双侧睾丸均有局灶性生精上皮退化,精子发生阻滞,生精细胞脱落和曲细精管萎缩等病理性改变。对照组、EV 8周组和EV 12周组大鼠左精索静脉血FSH和LH水平依次增加(t=3.53~9.51,P〈0.01),后两者T水平较对照组降低(t=2.52、4.40,P〈0.05、0.01)。结论 EV可导致大鼠双侧睾丸质量下降,曲细精管病理性损害,性腺轴内分泌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45.
背景:现代的颅骨成形不应仅停留在修补缺损恢复颅腔完整性的基础上,而应达到颅骨表面解剖重建,兼顾形态和功能.目前常规使用的颅骨缺损修复方法存在许多缺限与不足,特别在修复巨大、复杂部位的缺损更加困难.目的:探讨利用CT数据、CAD、快速成型技术结合现代铸造工艺,以医用钛合金为材料颅骨缺损个体化修复体原位辅助设计与精密铸造的方法.方法:以成年山羊为实验对象,建立颅骨缺损的动物模型,CT连续薄层容积扫面获取原始数据,经数据处理后三维建模,在surfacer9.0中运用原位完全贴合、交互式屏幕显示法设计修复体三维模型.将设计的个性化修复体三维曲面模型数据输入快速成型机,完成修复体的原型制造.以钛合金为材料,运用熔模铸造法制作个体化修复体.结果与结论:通过CT原始数据的获取、图像处理三维重建、原位完全贴合法个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修复体快速原型制造、钛合金精密铸造成型过程完成个体化修复体制作.修复体与缺损具有极强的适配性,吻合良好.结果说明基于CT数据、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为解决临床医学中长期困扰的"量身定作"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制作手段,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外形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46.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不同厚度的海奥胶原膜存兔颅骨骨缺损再生修复中引导骨组织再生的能力和特点.方法:在18只新两兰兔颅顶骨建立洞型骨缺损模型,前方和后方圆形骨缺损区分别在骨膜面覆盖A型(厚度0.10~0.29 mm)和C型(厚度0.70~1.00 mm)长宽为8 mm×8 mm海奥胶原膜,保留硬脑膜面与海奥胶原膜之间的血凝块.中间空白对照的圆形骨缺损区不做任何处理.术后4,8,12周通过X射线观察分析骨缺损区的组织修复状况.结果:术后4,8,12周,A型膜和C型膜组新骨量均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A型膜和C型膜组形成的新骨量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厚度的海奥胶原生物膜均可起到屏障纤维结缔组织,引导新骨再生,完全修复骨缺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探讨丹蛭降糖胶囊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心脏和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普通饲料饲养,其余大鼠高脂饲料喂养4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4 mg/kg制作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不成功大鼠腹腔注射补注STZ 25 mg/kg。成模大鼠根据血糖、体质量分为4组:模型组、高剂量[1.08 g/(kg·d)]丹蛭降糖胶囊组、低剂量[0.54 g/(kg·d)]丹蛭降糖胶囊组、吡咯列酮组[10 mg/(kg·d)],每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给药6周,测定大鼠一般体征指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血脂、肾功能指标(BUN、Scr、m Alb、尿蛋白量),心脏组织采用HE及MASSON染色,肾组织采用HE、MASSON及糖原PAS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摄食量、摄水量明显增加,血糖、血脂、肾功能指标升高(P<0.01),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心脏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纤维化增加,肾脏包曼氏囊结构改变,细胞质基质增多,纤维化程度明显增加。给药6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吡咯列酮组、高、低剂量丹蛭降糖胶囊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摄食量、摄水量下降(P<0.01),病理学观察可见心脏、肾脏各项病变均有所减缓。吡格列酮组、高剂量丹蛭降糖胶囊组血糖、血脂、肾功能指标下降(P<0.05或P<0.01),低剂量丹蛭降糖胶囊组大鼠血糖、血脂、肾功能指标虽下降,但T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Hb Alc、TG、TC、m Alb水平与吡格列酮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高剂量丹蛭降糖胶囊能有效地改善大鼠的血糖血脂水平,缓解多饮、多食症状,并可减轻高血糖对大鼠心肌及肾脏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大鼠运动区脑片器官型培养的方法及其皮层第V层锥体细胞的鉴定。方法:利用出生后1天的乳鼠大脑活组织切片建立脑片的器官型培养模型,并用抗非磷酸化神经丝单克隆抗体SM-32对皮层锥体细胞加以鉴定。结果:脑片体外生长良好,形态完整,皮层锥体细胞数目恒定,并可存活1个月以上。结论:大鼠脑片的器官培养技术为研究大脑生理、病理改变及神经保护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胰高血糖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基因Gly40Ser 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寡核苷酸连接测定方法,对北京地区102对病例-对照配偶对进行GCGR基因Gly40Ser多态性基因型检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共204例样本中均未发现GCGR基因Gly40Ser突变.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GCGR基因Gly40Ser多态性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可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