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评估经门静脉分支由导管腔内灌注泡沫硬化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9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23例经门静脉入路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泡沫硬化治疗的患者,术后3个月内至少完成1次胃镜及腹部CT,总结技术成功率、总生存率、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再出血发生率、血管再通率、新侧枝生成率)。结果 23例患者行门静脉造影均可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自发性门腔分流1例,均成功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及泡沫硬化术,术后门腔静脉压力梯度降低至(11.78+2.28)mm Hg,肺栓塞相关症状发生率2例,无影像学肺栓塞发生,技术成功率100%。平均随访时间(18.50+8.41)个月,无出血发生率91.30%(21例),CT评估均无血管再通,新生侧枝生成率4.34%(1例),累计生存率为86.96%(20例),胃镜下曲张静脉缓解率100%,消失率78.26%(18例)。结论 经导管腔内泡沫硬化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使血管硬化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在介入再通灌注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量效关系。方法 20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采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治疗闭塞输卵管,再通成功后试验组分别在输卵管腔内灌注不同剂量的丹参注射液(A组:丹参注射液6 mL、生理盐水14 mL;B组:丹参注射液10 mL、生理盐水10mL;C组丹参注射液14 mL、生理盐水6 mL),对照组(D组)注入庆大霉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及生理盐水。试验组术后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结果介入术后12个月,B组输卵管完全通畅率高于A、C、D组,通而不畅率及再闭塞率低于A、C、D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介入再通联合中医综合治疗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丹参注射液术中灌注药物浓度应适当,过高或过低的药物浓度均影响输卵管通畅率。  相似文献   
93.
介入治疗小肠急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小肠急笥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3例经26次造影论断为小肠急性出血病人行导管内灌注和(或)栓塞(TAE)治疗,其中16例于靶动脉末级动脉弓或直动脉水平用明胶海绵(GF)颗粒栓塞,5例于弓动脉吻合上方主干水平用钢圈栓塞。结果 20例23次造影发现出血征象,病变发现率87%(20/23),定性率73.9%(17/23)。3例GF颗粒栓塞后再出血,其中2例分别用GF颗粒及钢圈再栓塞止血成功,单纯灌注后1例再出血,1例无效,1例空肠血管畸形灌注加钢圈栓塞发生肠坏死。故止血总有效率、成功率、复发率、肠坏死率分别为95.7%(22/23)、87%(20/23)、17%(4/23)、4%(1/23)。结论 于空回肠出血靶动脉末级动脉弓或直动脉水平栓塞是有效安全的,在有3级动脉分支或以上的条件下于弓动脉吻合上方主干用钢圈栓塞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
HLA-B27检查结合骶髂关节影像征象评价强直性脊柱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估HLA-B27检查及骶髂关节影像学改变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AS X线平片、CT表现、MR征象及HLA-B27检查的结果.结果 平片显示单侧骶髂关节改变14例(12.9%),双侧77例(71.3%),有髋关节改变59例(54.6%).CT对临床早期或进展期检查发现率93.7%(45/48).MRI对临床早期检查发现率88.2%(15/17).81例做HLA-B27检查,抗原阳性69例,阳性率85.2%.结论 骶髂关节正位片可以作为AS筛查,CT、MR扫描能提高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影像学征象和HLA-B27检查,可对AS作出早期和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5.
血管内长球囊扩张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内长球囊扩张术对糖尿病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2型糖尿病伴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9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下肢血管造影+长球囊扩张术。结果治疗组18例24条患肢,靶病变共33处成功达标26处,术中通畅率为78.8%;治疗组临床疗效、溃疡愈合情况及截肢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传统的药物治疗结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满意,可以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尾加压素Ⅱ(urotensin Ⅱ,UⅡ)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和胰岛素干预组(Y组)。5周后收集肾组织,观察各组肾脏病理情况及UⅡ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处理5周后,与C、Y组比较,D组肾小球肥大、肾小球表面积显著增大,小管扩张,上皮细胞肿胀;D组肾小管上皮细胞UⅡ表达明显升高(与C组比较,P〈0.05);Y组肾小管上皮细胞UⅡ表达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D组比较,P〈0.05)。结论:STZ诱导的早期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UⅡ表达明显上调;应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可部分下调肾组织UⅡ的表达。UⅡ在STZ诱导的早期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介入联合中医药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根据不同方法对16例确诊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组8例,研究组行介入治疗后加用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用中药治疗,中药均为3个疗程。盆腔淤血征程度、发病年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计治疗结果及复发率等情况,并将两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在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及复发率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介入+中药治疗治愈率较对照组高,未愈率及复发率均较对照组低。结论:两组治疗方式中以经卵巢静脉栓塞后加用中药治疗初始疗效肯定,远期效果好,复发率低,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手段。对照组纯中药治疗费用低廉,不良反应少,治疗方便,但存在疗程长,易复发等弊端。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评价重组人P53腺病毒灌注栓塞联合中医药治疗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疗效.方法 随访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伴PVTT的HCC共78例,分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35),选用不同药物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吡柔比星(THP,20~40 mg)、丝裂霉素(MMC,10 mg)、卡铂(CBP,100~300 mg)混合碘油(10~20 ml),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1×1012~4×1012病毒颗粒)灌注栓塞,并于围手术期联合中医药方法治疗.两组疗程每月1次,连续3次,比较栓塞术前后瘤体及门静脉癌栓大小变化情况、血常规、肝功能、甲胎蛋白(AFP)水平及应用Karnofsky评分评定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瘤体及PVTT均缩小,有效率分别为79.1%、76.7%和42.9%、4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术后白细胞下降率为25.6%,其中Ⅰ级18.6%,Ⅱ级4.7%,Ⅲ级2.3%,Ⅳ级0%,对照组下降率为80.0%,其中Ⅰ级11.4%,Ⅱ级28.6%,Ⅲ级34.3%,Ⅳ级5.7%,两组间下降率及下降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术后肝功能Child-Pugh A级79.1%,B级16.3%,C级4.7%,而对照组分别为37.1%,31.4%,31.4%,治疗组肝功能好于对照组(P=0.000).治疗组术后AFP下降率和Karnofsky评分提高率均高于对照组(74.4%比40.0%,72.1%比42.9%).但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2),后者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灌注栓塞联合中医药治疗伴PVTT的HCC,能增强抗癌疗效,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9.
近年来,胎盘植入的发生率明显升高[1],常引起严重的产后出血,往往需要切除子宫以保全孕妇的生命。但这又使患者丧失生育能力及正常的生理周期,对其身心健康及内分泌系统都产生诸多不良的影响[2]。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在妇产科领域的广泛应用,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及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也成为治疗胎盘植入的重要方法。本文就近5年来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采用子宫动脉灌注及UAE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0.
医源性肾内血管损伤的介入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源性肾血管的损伤,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1例因医源性肾脏穿刺后引起的血尿患者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或超选择性肾内动脉造影,确诊为肾内型动静脉瘘或肾动脉破裂.采用一般钢圈或神经介入专用微钢圈进行精确栓塞封闭瘘口或破裂口。结果血管造影提示11例患者均为肾内型动静脉瘘或肾动脉破裂,累及肾中极动脉或亚段分枝,治疗均一次性成功栓塞瘘口、裂口。术后患者的出血、失血症状当即得到控制,肉眼血尿或血性引流液消失,心脏负荷过度症状消失。随诊1~30个月,所有病例均无复发。结论介入治疗医源性肾内型血管损伤所致动静脉瘘或肾动脉破裂,是一项安全、有效并最大限度被患者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