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3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125篇
耳鼻咽喉   100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11篇
口腔科学   78篇
临床医学   333篇
内科学   275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276篇
综合类   628篇
预防医学   467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245篇
  6篇
中国医学   271篇
肿瘤学   10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61.
目的 观察动态轴向压应变对三维丝素蛋白支架内成骨细胞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动态力学加载仪对实验组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加载动态轴向压应变(5%应变幅度,1 Hz,30 min/d,共21 d),对照组细胞常规静置培养,不施加力学刺激。应用定量PCR检测细胞成骨基因碱性磷酸酶(ALP)、I型胶原(COLⅠ)、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成骨相关转录因子(Osx)、骨钙蛋白(OCN) mRNA表达量。结果 成骨细胞在周期性轴向压应力刺激下,Runx2、Osx及COLⅠ表达分别增加280%、68.9%和79.6%,ALP及OCN表达也分别增加10.7%和26.9%。实验组成骨相关基因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骨细胞复合丝素蛋白生物支架材料在周期性轴向压应力刺激下,成骨基因COLⅠ、Runx2、Osx及OCN表达明显上调,可能是生理状态下压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机制之一。研究结果对于以力学信号为基础的细胞疗法修复骨缺损等疾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T1349G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诊治的膀胱癌患者297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0例为对照组。采集各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两对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CTPP)检测APE1基因多态性并分析是否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WE)定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PE1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APE1在1349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TT型、突变杂合子TG型、突变纯合子GG型。APE1 T1349G基因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WE)定律。APE1 1349GG基因型发生膀胱癌的风险显著高于APE1 1349TT基因型(OR=2.18,95%CI=1.99~2.39,P0.05),APE1 1349TG基因型发生膀胱癌的风险高于APE1 1349TT基因型(OR=1.12,95%CI=0.95~1.32,P0.05);APE1 1349位点等位基因T颠换为G,发生膀胱癌的风险显著升高(OR=1.89,95%CI=1.69~2.11,P0.05)。APE1 T1349G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与膀胱癌患者的病理分级和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APE1 T1349G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发病有关,该基因位点GG基因型以及G等位基因可增加膀胱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介入治疗后炎症及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ACS患者130例,均成功实施PCI术。随机均分为低剂量组(20 mg/d)与高剂量组(40 mg/d),各65例。1个月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抑制物(TFPI)的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LDL-C、TC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低剂量组患者血清中的LDL-C含量为(2.47±0.24)mmol/L,TC为(4.47±1.05)mmol/L,高剂量组2项指标检测值分别为(1.21±0.41)mmol/L、(3.14±1.07)mmol/L,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清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抑制物(TFPI)含量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高剂量组的hs-CRP、TF与TFPI含量较低剂量组均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剂量组患者中发生心力衰竭7例,心绞痛4例,心肌梗死2例,发生率为13例(20.0%),明显高于高剂量组的4例(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CS患者PCI围手术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脂含量,抑制炎症及血栓形成,且40 mg剂量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4.
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间,对68例复杂肝胆胰手术患者采用腹部切口全层缝合加皮下负压引流治疗.术后所有患者中无切口裂开、窦道形成等并发症,其中一期愈合66例,切口感染2例,2例均随访1年,无切口疝形成.提示腹部切口全层缝合加皮下负压引流促进切口愈合、防治感染,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傣药倒心盾翅藤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取Wistar健康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等容蒸馏水)组,模型(等容蒸馏水)组,水提液高、低剂量[20、10 g(生药)/kg]组,50%醇提液高、低剂量[20、10 g(生药)/kg]组,95%醇提液高、低剂量组[20、10 g(生药)/kg]组,肾石通颗粒(5 g/kg)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ig给予1%乙二醇+2%氯化铵以复制肾结石模型,复制模型给药5 h后各组大鼠ig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持续4周。末次给药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钙离子、磷含量,观察肾组织病理切片和草酸钙结晶情况,测定肾组织钙离子、镁离子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r、BUN和肾组织中钙离子含量均增加、肾组织中镁离子含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水提液高剂量组和95%醇提液高剂量组大鼠血清Cr、BUN和肾组织中钙离子含量均明显减少,95%醇提液低剂量组和肾石通颗粒组大鼠血清Cr含量明显减少,水提液高剂量组大鼠肾组织中镁离子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察,模型组大鼠肾皮质和髓质交界处有多数结晶沉积,且晶体主要存在于肾小管内壁,管腔扩张明显;水提液高剂量组和95%醇提液高剂量组大鼠肾组织中草酸钙晶体明显减少(P<0.05),结晶大多散在分布,肾小管管腔扩张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傣药倒心盾翅藤对肾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抑制大鼠肾草酸钙晶体的形成,具有预防肾结石的功效,其中95%醇提取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分析自贡市2016-2021年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特点,为非牧区布病聚集性疫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2021年自贡市布鲁氏菌病暴发进行现场调查,筛查重点及高危人群和涉及牲畜,分析疫情发生原因及特点,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结果 2016-2021年共报告4起布鲁氏菌病本地暴发疫情,涉及20例患者。病例共同暴露者筛查阳性率14.67%(11/76),畜间血清学筛查阳性率16.67%(19/114);MLVA分析显示分离到菌株与北京、宁夏分离菌株同源性为90.6%。结论 2016-2021年自贡布病疫情传染源均为病羊,食用未煮熟羊肉、私下引种(交易)山羊及无防护屠宰加工是引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应强化国内重点地区牲畜引种、畜产品交易的检疫力度,加强对职业人群的监测工作,开展重点人群的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67.
食管癌外科手术后食管气管瘘是较难避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后续治疗非常困难。本文报道了1例食管癌外科手术后食管气管瘘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瓣移植及荷包缝合瘘口封堵治疗,2个月后复查见瘘口闭合,总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浆氨基端脑钠素原(NT-proBNP)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203例DCM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并与203例对照组相比较.DCM组内再按下列不同的观察指标对NT-proBNP进行分析比较:按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Ⅱ级,Ⅲ级,Ⅳ级间比较;按体重指数进行超重者和不超重者间比较;按血清肌酐浓度进行肾功能异常者和肾功能正常者间比较;按是否合并心房颤动进行心房颤动者和无心房颤动者间比较.并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DCM患者中血浆NT-proBNP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CM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升高(P<0.01).DCM组血浆NT-proBNP浓度在各级NYHA心功能的DCM患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在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间亦逐级显著升高(P均<0.01);在肾功能异常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者(P<0.01);超重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低于不超重者(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NYHA心功能分级、体重指数、血清肌酐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和左心房内径依次入选为血浆NT-proBNP浓度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或0.01),其中NYHA心功能分级最强(P<0.01).结论:DCM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升高,除取决于患者心功能外,还受体重指数、血清肌酐浓度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9.
探讨奥利司他(orlistat)在治疗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作用。选择体重指数(BM I)在25和32之间,伴有肝功能异常的NAFLD患者30例,给予奥利司他120mg,日三次口服,治疗24周。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的体重、BM I、腰围、腰臀比及血压明显下降(P值均<0.001);肝功能中ALT、AST、GGT、Tch、TG及IR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值均<0.001);肝脏CT密度值及肝/脾CT密度比值均显著增加(P值均<0.001)。奥利司他可有效地减少NAFLD患者肝脏内脂肪沉积,改善肝功能和相关代谢综合征,可作为肥胖伴NAFLD的药物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70.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UC)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炎症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被认为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已被WHO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此病好发年龄在20~50岁,西方人群发病率6~8/10万人,13本人3/10万人,我国虽无精确统计,但近年文献报道颇多,据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太原学术研讨会报道为3065例,1997年杂志对溃疡性结肠炎报道的文章300余篇,据不完全统计其病例数约为12500例,在此前报道不足1000例,显示该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预计此病还将逐年增加,因而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治疗方法是当务之急。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