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五输穴理论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提出针对不同病症选用五输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  相似文献   
32.
目的:确定雄黄的化学结;方法:将药材雄黄用酸洗水飞法制成粉末,经100℃以下干燥后,用X-线衍射法进行结构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雄黄的化学组成主要为As4S4或AsS,As2S2仅为次要分。本实验结果与我国药典不相一致,而与化学,地质、矿物类献的记载相符,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雄黄的作用机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糖尿病是全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有研究称糖尿病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分别是目前最为常用的降糖药物。胰岛素的使用频度逐年提高,为利于胰岛功能恢复和改善代谢紊乱而提倡合理、及时应用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的用药频度在口服降糖药中位居前3位。本文就近年来胰岛素和二甲双胍与肿瘤发展和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和潜在机制进行了综述,将为糖尿病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4.
肿瘤免疫治疗很早就被提出,也成为继肿瘤传统治疗方法 (化学治疗、手术治疗及放射治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方式.这种方法 的出现曾给肿瘤患者带来希望,但免疫治疗的进展并不突出.近几年,随着肿瘤学与免疫学的发展,免疫治疗逐渐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免疫学也拓展了人们对肿瘤的新视野,使得以前以肿瘤细胞为中心的观点发展为对肿瘤生物学行为复杂的、整体的认知.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主要有以T细胞为主的治疗、肿瘤疫苗治疗及以抗体为主的治疗.本文主要介绍肿瘤免疫治疗新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5.
文题释义: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新生儿脐带组织中的一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功能干细胞,因其低免疫原性和较强的增殖分化能力,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心肌梗死方面的研究。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同时也可以分泌一些细胞因子,为新生细胞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微环境,进而促进心肌新生,改善血供和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心功能: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是目前评价心肌梗死疗效的有效手段,具有无创、安全、简便、可重复检查等优势。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可以提高心室射血分数,减少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降低心力衰竭的病死率。 背景:研究显示,相对于其他来源的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这类多功能干细胞的免疫原性较低,将其应用到心肌梗死大鼠基础研究中具有显著疗效。 目的:系统评价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CBM、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起至2019年6月,收集关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系列研究。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Stata14.0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最终9篇文献纳入研究,共计216只大鼠。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显著升高心肌梗死大鼠的左室射血分数[95%CI (3.16,3.76),P < 0.001];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室短轴缩短率有显著增加作用[95%CI (0.18,0.54),P < 0.001];③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大鼠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95%CI (-1.90,-0.99),P=0.042]和收缩末期内径[95%CI (-6.56,-4.65),P < 0.001]有明显缩短作用;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95%CI (-2.01,-1.11),P < 0.001]和收缩末期容积[95%CI (-3.44,-2.17),P < 0.001];⑤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且安全性较高。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以上结论需更高质量、更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实验加以验证。 ORCID: 0000-0002-9025-9352(陈思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6.
【摘要】目的 评价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宁心宝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窦缓伴频发室早的患者1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n=51)、对照组2(n=55)及试验组(n=53)。对照组1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对照组2给予宁心宝胶囊治疗,试验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宁心宝胶囊治疗。评估3组的治疗效果,包括临床疗效、早搏次数疗效、平均心率疗效。比较3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早搏疗效总有效率、心动过缓疗效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1、2(均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宁心宝胶囊治疗窦缓伴室早较单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平均心率,降低室早次数,同时未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骨癌痛大鼠模型中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痛觉过敏的产生和维持及其脊髓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体重在180~200 g,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癌痛模型组(A组)、假手术组(B组)、正常组(C组),A组大鼠左侧胫骨髓腔内单次注入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B组大鼠左侧胫骨注入等量生理盐水,C组做不给药处理.A组造模后第7天,评估筛选成模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癌痛组(A1组)、癌痛+NS组(A2组)、癌痛+抑制剂组(A3组).正常对照组(C组)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C1组)、空白+抑制剂组(C2).A3组和C2组分别在第13、14、21天鞘内注射Akt抑制剂GSK690693,A2组在第13、14、21天鞘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A1组、B组、C1组均不给药处理.在第0、7、14、21天,分别检测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腿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MWT).第21天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脊髓L4~L6区段,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的磷酸化Akt(p-Akt)水平.结果 实验观察到大鼠的MWT和TWL均显著降低,第7天及14天A1组、A2组、A3组及B组分别与C1组比较,P<0.05,第21天A3组与A1组、A2组分别比较,P<0.05.与C1组比较,骨癌痛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p-Akt表达增强,鞘内注射Akt抑制剂可降低脊髓背角p-Akt的表达.结论 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了骨癌痛的中枢敏化,在大鼠骨癌痛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广州市12岁儿童牙周状况及相关知识、行为,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口腔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越秀、海珠、白云、花都、增城、从化6个区12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按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标准对调查对象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口腔健康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 405名儿童,牙龈出血检出率为70.60%,牙石检出率为29.40%。被调查儿童每天刷牙≥2次的占65.83%,城市(67.89%)高于农村(5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牙线使用率为27.37%,城市(29.93%)高于农村(1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47.58%(660/1 387)的儿童知道自己是否患有牙龈炎,仅有15.45%(212/1 372)的儿童对牙菌斑有正确认识。每天刷牙≥2次的儿童牙石检出率(27.19%)低于每天刷牙≤1次者(3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过牙线的儿童牙龈出血检出率(64.57%)低于未使用过牙线者(72.80%),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结论广州市12岁儿童牙龈出血检出率较高,对牙周健康相关知识认知不足,口腔健康行为存在城乡差异,应加强对学龄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称《条例》)实施半年后对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及各类场所执行情况。方法电话回访1200户居民,了解《条例》对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通过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0类工作场所及公共场所,对禁烟标识张贴、吸烟行为及吸烟痕迹等情况进行现场观察,并使用AM510便携式防爆智能数字粉尘仪进行30 min PM2.5的浓度测试。结果共调查1023名居民,对《条例》的知晓率为83.48%;43.70%的调查对象认为《条例》实施之后广州市公共场所的吸烟现象有所减少,吸烟者中主动减少吸烟量或尝试戒烟等有控烟意识烟民的比例则由43.23%上升为58.33%(χ2=10.69,P=0.001);仅有3.49%的观察点没有张贴禁烟标识,吸烟人数最多的是在食宿场所(61人);全市各类场所的PM2.5浓度中位数为54.00μg/m3,其中交通场所、健身场所和食宿场所高于无吸烟或烟头较少的其他场所(F=2.60,P=0.008)。结论《条例》对广州市控烟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居民控烟意识逐渐增强,社会支持环境逐步形成,但餐饮场所《条例》执行情况仍不理想,需要进一步对场所经营者及管理者开展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40.
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时,常采用上颌窦底提升术获得充足的骨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现普遍认为上颌窦底黏膜本身具备成骨潜力,术后的成骨模式为通过植骨材料维持稳定的空间,来自创面和窦底黏膜的间充质干细胞黏附、迁移并成骨分化,形成新骨。常规应用的植骨材料普遍缺乏骨诱导性,使得术后成骨效率低、术后反应明显,因此加速术后的骨再生并减轻患者负担是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是第二代自体血小板浓缩制品,作为组织工程材料最初被用于修复软组织损伤,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种植领域。近期研究发现PRF可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通过标准化流程制备的PRF具有一定的骨诱导性,同时可促进血管形成,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能够调控其成骨模式中的各项因素。另外,PRF制成膜使用可依靠其机械强度维持提升后的窦底黏膜。但迄今为止PRF促进骨再生的机制研究仍有欠缺,是否应该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常规应用PRF仍存争议。文章重点介绍PRF促进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的骨再生机制以及PRF在不同术式中的临床应用方式及效果,旨在为临床决策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