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7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6篇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0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SFI)预先给药对糖尿病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冠状动脉的影响。方法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的家兔40只,喂养8周后,随机分为5组(n=8),结扎-开放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结扎冠状动脉前30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kg(NS组)、SF15ml/kg(SF1组)、SFI 10ml/kg(SF2组)、SFI 15ml/kg(SF3组),假手术组(S组)只穿线环绕LAD而不结扎。于结扎LAD前即刻(T1)、开放LAD前即刻(T2)、开放后120min(T3)时颈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血栓素B2(TXB2)的浓度,计算冠脉灌注压(CPP);取LAD,测定其在硝普纳(SNP)和去甲肾上腺素(NE)作用下的张力。结果T2,3时SF2组CPP恢复率高于NS组和SF1组,T3时SF3组CPP恢复率低于NS组(P〈0.05);与T1时相比,T2,3时NS组血清NO浓度降低,NS组、SF1组、SF2组和SF3组TXB2浓度均升高,T2时NS组、SF1组和SF3组血清ET-1浓度升高(P〈0.05);与NS组相比,T2,3时SF2组血清NO浓度升高,ET-1、TXB2浓度降低(P〈0.05);SF3组T3时血清NO浓度高于NS组(P〈0.05);与S组相比,在NE作用下其余各组冠状动脉收缩张力均降低(P〈0.05);SF1组和SF2组冠状动脉收缩张力高于NS组,SF2组收缩张力高于SF1组(P〈0.05);在SNP作用下,SF2组冠状动脉舒张张力低于S组,其余各组均高于S组(P〈0.05)。结论SFI预先给药对糖尿病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冠状动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SFI 10 ml/kg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02.
目的比较解剖定位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两种路径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和并发症,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穿刺路径提供参考。方法限期肝移植手术患者随机交叉研究,随机确定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先后顺序。全身麻醉诱导后,由同一组麻醉医师依据解剖定位标志按确定的穿刺顺序完成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记录成功置管前静脉穿刺次数、引导钢丝置入次数,置管时间;同时记录误入动脉、血肿形成、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42例限期肝移植手术患者入选该研究。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次数分别为(2.3±0.7)次,(2.9±1.4)次(n=42,P0.05),置管时间分别是(1.58±0.49)min,(2.24±1.01)min(n=42,P0.05)。1例患者行颈内静脉穿刺时误入颈动脉,并发血肿;1例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后出现血肿。结论解剖定位穿刺颈内静脉比锁骨下静脉更容易更快捷。  相似文献   
303.
李琪英  唐万碧  张光新  闵苏 《重庆医学》2005,34(10):1487-1488
目的比较氯诺昔康和曲马多用于骨科术后病人的自控镇痛安全性和效果.方法120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曲马多组、氯诺昔康复合曲马多组双盲研究,均于手术结束时开启自控镇痛泵,负荷输注剂量3.0ml,疼痛时自控剂量0.8ml/次,锁定时间15min.分别于术后12、24、36、48h随访观察镇痛效果(VAS法)、镇静程度(Ramsay评分)、按压次数以及呼吸抑制、尿潴留、恶心呕吐、头昏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与B组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组镇痛效果好于A与B组,差异有显著性.按压次数、镇静深度、尿潴留、恶心呕吐以及头晕等不良反应,C组明显少于其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氯诺昔康复合曲马多用于骨科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小,是骨科手术患者较为理想的术后镇痛模式.  相似文献   
304.
本文介绍了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心内直视手术的经验,芬太尼20~30μg/kg,分次静注,同时吸入异氟醚.潘侃朗宁维持肌肉松弛.与大剂量芬太尼(50~100μg/kg)麻醉相比.两种方法的麻醉效果均满意,镇痛好,心血管变化轻  相似文献   
305.
目的:以非消化道重建的胸科手术为对照,研究食管癌手术对维生素A、E(VA、VE)代谢的影响.方法:共40例,其中试验组23例食管癌患者,对照组17例肺癌及其他胸科非消化道重建患者.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在手术前一天,术后一周及一月检测病人血清VA、VE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一周VA、VE浓度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术后一月的血清VA、VE浓度仍停留在术后一周的水平(P>0.05);而对照组已完全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在短期内可干扰VA、VE的代谢;消化道重建术是明显减低术后VA、VE的关键.  相似文献   
306.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术后血肿(post-craniotomy hematoma,PCH)的危险因素,减少术后血肿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颅内三大疾病(脑膜瘤、胶质瘤、动脉瘤)共68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脑膜瘤术后发生血肿显著高于胶质瘤、动脉瘤,胶质瘤和动脉瘤的术后血肿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老年病人术后血肿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病人,有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人术后血肿发生率高。结论: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病人术后血肿发生率高,可能与手术种类、患者的年龄、术后凝血纤溶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07.
细胞凋亡或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受基因调控的主动性细胞死亡形式。细胞凋亡是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抑制再灌注时诱发的细胞凋亡,即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308.
全身麻醉诱导用药对眼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闵苏  房秀生  何大模 《四川医学》2001,22(2):151-153
目的 观察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异丙酚、硫喷妥钠及乙咪酯对眼内压(IOP)的影响以及异丙酚与氯胺酮合用时的相互影响。方法 50例ASAⅠ-Ⅱ组择期非眼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硫喷妥钠(SP)组、乙咪酯(EM)组、异丙酚(P)组、氯胺酮-异丙酚(K-P)组、异丙酚-氯胺酮(P-K)组。分别于诱导前、注药后、插管前、插管后1、2、5分钟用Schiotz眼压计测定IOP,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IOP变化 P组从注药后到插管后5分钟显著低于诱导前(P<0.05),SP组与EM组注药后各时点有降低趋势(P>0.05)。K-P组注药后IOP短暂升高,但于插管前迅速下降,P-K组变化趋势与P组基本一致。P、SP、SM组注药后各时点较诱导前下降的百分率分别平均为-41.28%、-12.13%和-10.62%。MAP变化趋势与IOP基本一致,HR的变化组内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异丙酚在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降低IOP的作用较强而稳定;硫喷妥钠、乙咪酯降低IOP的作用较弱。异丙酚与氯胺酮合用可预防及减轻各自的副作用并互补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309.
目的:旨在了解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术对心脏瓣膜病和先心病患者术期凝血-纤溶系统动平衡的影响。方法:分别于CPB前CPB后、手术后24h、48h及1周,采用凝血-纤溶动态图仪(CFD-Ⅲ型)观察心脏瓣膜病(n=10)与物心病(n=10)病人凝血-纤溶动态平衡曲线和参数以及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1.CPB后,最大凝血时间(MCT)、完全纤溶时间(WFT)瓣膜组延长  相似文献   
310.
目的研究术中输注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对硬膜外麻醉下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代血浆组 (n=20)、平衡液组 (n=20)。麻醉开始快速输注代血浆或平衡液1000ml后术中两组均用少量平衡液维持。分别于输注前、输注后1、2h采血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 ,观察代血浆及平衡液对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结果输注代血浆和平衡液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两组均较输注前明显降低 (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红细胞变形指数逐渐升高 ,但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中输注代血浆扩容对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与血液稀释所致的血液流变学相符。输注期间既能有效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衡稳 ,又能达到血液稀释的目的 ,还能保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减轻术后组织水肿的发生。扩容期间只要不过度稀释 ,监测血细胞压积不低于30 % ,就能明显的降低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性 ,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状态 ,有利于微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