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横纹肌样型脑膜瘤是2000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新增的一种病理类型,其发病率很低,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04年1月共收治2例,现将其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通路导管在颅内闭塞大血管动脉取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西青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68例颅内大动脉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42例患者应用单纯Solitaire AB支架拉栓,观察组26例患者应用5F Navien导管抽吸配合Solitaire AB支架保护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大血管开通情况。结果 68例患者中,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闭塞18例,大脑中脉闭塞34例,基底动脉闭塞16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照组为(15. 07±2. 79)分,观察组为(15. 31±3. 1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323,P=0. 748)。导引导管到位时间:对照组为(11. 17±3. 62) min,观察组为(10. 54±4. 24)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652,P=0. 517)。血管获得再通时间:对照组为(104. 26±14. 28) min,观察组为(85. 73±12. 06)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 509,P 0. 001)。术后TICI评分2b/3级者,对照组为24例(57. 1%),观察组为21例(80. 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 005,P 0. 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中,应用远端通路导管配合支架保护技术可缩短血管再通时间,增加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安滴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血管神经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天津市西青医院治疗的120例血管神经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片,5 mg/次,根据病情适量增减,每日剂量不可超过20mg,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脑安滴丸,20丸/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脑血流指标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大脑前动脉(ACA)和后动脉(PCA)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均减少,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s-CRP、Hcy、LPA和VEGF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A、VA、ACA和PCA血流速度均显著增加,且治疗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安滴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血管神经性偏头痛,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脑血流速度,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脑膜瘤细胞增殖活性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增殖活性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98例脑膜瘤(其中复发38例)中的表达,同时进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分析脑膜瘤64例(其中复发组34例,非复发组30例)术后复发与DNA含量的关系。结果脑膜瘤术后复发组与非复发组PCNA标记指数(PCNALI)分别为11.65±12.49与1.54±2.4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脑膜瘤术后复发与PC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复发性脑膜瘤的异倍体率(52.3%)、DNA指数DI(1.17±0.12)和增殖指数PI(26.74±10.89)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异倍体率(6.7%),DI(1.01±0.11)和PI(14.06±7.68)(P<0.01)。结论通过PCNA检测及流式细胞术(FCM)DNA含量分析可较准确地判定肿瘤的增殖潜能,以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其发病率每10万人中约为15~35人,约占脑血管疾病的10%,但其1个月内的病死率约为30%~40%[1]。持续高血压状态造成的微小动脉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导致脑出血最主要原因。因此,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204例,观察并比较2种手术方法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软脑膜转移癌致反复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赵理乐,刘春生,焦德让天津市环湖医院脑外科(天津市300060)患者,女,50岁。入院2个月前原因不明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诊为"糜烂性胃炎"。后反复头痛,对症治疗无好转,且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17.
两种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和病残率均较高,脑水肿、恶性颅内压增高等继发性脑损伤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自江基尧1998年介绍了国外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后[1],在国内应用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也有人认为大骨瓣开颅具有创伤太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和后期颅骨修补较困难等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脑积水的外科治疗及其并发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脑积水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脑积水病人的相关资料。结果共有152例行手术分流,1次分流成功101例(66%)。术后出现并发症51例(34%)。分流的并发症包括分流系统梗阻、感染、过度分流、癫和腹腔脏器损伤等。按照Salmon提出的关于脑积水分流术后手术效果的6级评判法将随诊结果分类。结论脑积水的外科治疗以临床上较为成熟的方法为主,要做到因病施治,治疗过程中要把握各个环节,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继发非原位迟发性血肿1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的早期诊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但一侧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非原位迟发性血肿报道较少。现将我院1995~1997年底收治的17例报告如下。1 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3例,年龄18~68岁,平均38-5岁。致伤性质:加速性损伤4例;减速伤11例;复合性损伤2例。着力部位:顶部3例,枕部6例,颞部4例,额部2例,额颞部2例。发现迟发性血肿的时间为首次CT检查后2小时至8天,其中13例发生于术后24小时以内。1-2 临床表现:入院检查:GC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血管内栓塞(EVT)与显微手术夹闭(NST)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2007年1月-2017年1月公开发表的EVT与NST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根据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有关临床效果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筛选标准,共有3篇RCT共计489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纳入分析。EVT组与NST组患者基本特征均衡。EVT组发生血管痉挛率、动脉瘤术中破裂率、感染发生率均较NST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如GOS评分(4~5)和GOS评分(1~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T血管痉挛、动脉瘤术中破裂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安全治疗前循环动脉瘤,预后与NST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