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0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靶向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舒芬太尼对MIRI大鼠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10只.采...  相似文献   
82.
目的:了解2012年某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2012年该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病历1 760份,对2012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1—6月该院神经外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6.57%(683/892),共使用25种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的使用最为广泛;DDDs排序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中仅有拉氧头孢的DUI〈1,其余药物的DUI均〉1。2012年7—12月神经外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0.05%(608/868),共使用36种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药为主;DDDs排序前10位抗菌药物的DUI均趋近于1。2012年7—12月该院神经外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为50.1 DDD,较2012年1—6月的109.7 DDD下降了59.6 DDD(P〈0.05)。结论: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该院神经外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明显改进,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83.
维思通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评价维思通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现报道于后。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为我院 2 0 0 2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住院病人 ,年龄 6 5~ 80岁 ,符合CCMD - 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BPRS评分 >35分 ;排除酒精药物依赖、严重躯体疾病及前 30天内用过长效抗精神病药者。本文共 4 8例 ,其中男 2 5例 ,女 2 3例 ;平均年龄(72 39± 7 4 5 )岁 ,起病年龄 (38 12± 11 2 5 )岁 ;既往住院次数 (3 5 2± 2 32 )次 ;病程 (12 5 2± 2 31)年 ;18 2 3%有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 ;疾病类型以偏执型及未定型为主 (占 6 8 7…  相似文献   
84.
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缺血和出血两种类型中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差异,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种依据。方法 静脉血肝素抗凝,测定其全血粘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电泳。结果 缺血性中风多项指标高于健康人;出血性中风多项指标低于健康人。结论 缺血与出血两类中风病发作时虽然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和紊乱,但同时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5.
目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冠心病关系密切,但国内尚缺乏有关的流行病学资料,本研究旨在了解国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AD)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 drome,SAS)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关系。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以胸痛待查或冠心病收入我巾心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所有221例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及抽血化验血脂、尿酸、C-反应蛋白等,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204例患者加入研究,冠状动脉造影确诊CAD154例,其中单支病变38例,双支病变47例,三支病变54例,左主干病变15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CAD的患者合并SAS 86例,发生率为55.8%;非CAD组50例,合并SAS 22例,发生率为44.0%。CAD组SAS发生率明显高于非CA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吸烟、高血压等因素后,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20的患者合并CAD的危险是AHI<20患若的7.7倍(P=0.017)。结论CAD合并SAS的发生率高,SAS是CAD可能的危险因素,对CAD患者应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及早诊断将有利于冠心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6.
目的通过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加强对多药耐药菌(MDROs)的医院管理,减少多药耐药菌的医院感染和传播,保证医院诊疗活动的安全。方法调查2011年第四季度住院患者发生MDROs感染资料,结合医院实际于2012年1月开始将品管圈模式运用到医院MDROs的管理中,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步骤进行计划、分析、实施和确认,采用调查表、统计表等引导医务人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结果手卫生的依从性活动前调查327名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143名,依从性为43.7%,活动后调查339名,执行手卫生293名,依从性为86.4%,较活动前提升42.7%;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责任心明显增强。结论品管圈活动使医务人员对多药耐药菌的管理水平提升了,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消除了因多药耐药菌传播而导致的医疗事故的隐患。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依洛前列素救治肺动脉高压濒危患者的用药方案及有效性.方法:我院收治难治性肺动脉高压濒危患者9例(10例次),静脉注射依洛前列素起始剂量0.40~0.50 ng/(kg·min),根据病情可上调至0.75~0.80ng/(kg·min),维持注射时间7~15天.评估用药前后患者的循环指标、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和右心室舒张末内径并估测肺动脉收缩压、测定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和血清尿酸.结果:全部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或消失,9例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I级;血压上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肱动脉收缩压[(104.22±12.50)mmHg vs(96.00±13.75)mmHg,1 mmHg=0.133 kPa]升高、肺动脉收缩压[(90.29±15.82)mmHg vs(100.86±32.75)mmHg]下降,血清尿酸[(402.81±156.13)μmol/L Vs(439.66±158.35)μmol/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从(33.00±6.72)mm增加至(36.00±4.65)mm,右心室舒张末内径从(43.43±6.90)mm降至(36.14±8.71)mm,N末端B型利钠肽原从(3 705.82±1 346.88)fmol/ml降至(1 402.28±718.44)fmol/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咯血和鼻衄、静脉炎及头痛.结论:静脉注射依洛前列素能改善难治性肺动脉高压濒危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心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88.
目的 了解结缔组织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4年3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收治的22例结缔组织病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其临床症状、发病特点、实验室检查特征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并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 22例患者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14~ 65岁,平均(36.2±14.2)岁;同时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54.5%),结缔组织病以抗磷脂抗体综合征14例(63.6%)和贝赫切特综合征4例(18.2%)所占比例较多.胸闷、心悸20例(90.9%),肢体肿胀10例(45.5%)等血栓表现为常见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示红细胞沉降率增快11例(50.0%),C反应蛋白升高8例(36.4%)和自身抗体异常15例(68.2%).肺动脉病变可表现为狭窄闭塞和瘤样扩张.18例(81.8%)合并肺动脉高压,估测肺动脉收缩压(72±20)mmHg(1 mmHg =0.133 kPa),其中3例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与肺动脉血栓血管受累范围不匹配.18例因缺乏典型的结缔组织病临床症状和临床医师缺乏诊断意识致入院前漏诊结缔组织病,漏诊率81.8%;3例(13.6%)因临床医师对疾病认识不足而误诊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确诊时间中位数是12个月.结论 结缔组织病可以血栓表现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因缺乏典型结缔组织病临床症状而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89.
新生儿感染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10年全世界有超过300万新生儿死于感染[1]。其中细菌感染以其发展迅猛、高致死率、致残率成为关注焦点。保护生命关键在于出生前72 h。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早期发现、监测、诊断和干预成为新生儿医学的重要任务。分子生物学中DNA芯片作为一种快速检测及鉴定包括细菌在内的多种病原体检测方法,在2009年12月被Lancet报道,比传统培养法平均快18 h。细胞生物学中关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的系列研究进展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NETs在新生儿感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0.
局麻下以硬质食管镜代替胸腔镜对17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了检查,17例均经常规X线、CT及纤维支气管镜、胸膜穿刺活检、反复胸水化验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结果恶性胸水10例,结核性4例,非特异性炎症3例。护理:术中应密切观察病人血压、呼吸、脉搏、心电田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术后继续心电监护4h并吸氧。保持胸腔引流管的通畅,防止脱出、扭曲,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数量。该检查创伤小,确诊率高,护理简单,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