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住院双相障碍与抑郁症患者缓解期血清尿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检测165例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双相障碍组)、70例缓解期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128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血清尿酸水平,分析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的临床因素。结果:血清尿酸水平双相障碍组[(356.88±107.05)umol/L]及抑郁症组[(325.33±80.82)u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98.23±83.55)umol/L](P均0.05);且双相障碍组显著高于抑郁症组(P0.05);双相障碍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34.5%)显著高于抑郁症组(20.0%)和健康对照组(14.1%)(P均0.05);其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与性别、用药种类、起病年龄及病程均不相关。结论:双相障碍及抑郁症患者缓解期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双相障碍疾病本身可能是高尿酸血症发生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血清前炎性因子水平与急性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探索前炎性因子在疾病发生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共纳入急性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5例(患者组),健康对照50名(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L-1B、IL-6和TNF—的浓度;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病理症状。在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前炎性因子浓度差异的同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1β[12.3(2.8,15.0)ng/L比7.9(1.3,9.9)ng/L]、TNF—α[151.6(58.9,186.8)ng/L比108.9(37.0,132.3)ng/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按照性别、发作次数、病程、家族史、精神病理症状对患者组进行分层,首发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高于复发患者;病程小于5年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病程超过5年的患者;家族史阳性患者IL-6水平高于阴性患者;以阳性症状为主患者的TNF—α水平高于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组血清IL-1β与IL-6(r=0.49,P〈0.01)、TNF-α(r=0.30,P〈0.01)呈正相关;对照组血清IL-1β水平与IL-6(r=0.55,P〈0.01)、TNF—α(r=0.34,P=0.02)呈正相关。结论急性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激活,免疫激活程度与疾病的临床特征有关;免疫异常可能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覆盖的10个地区30~79岁成年女性初潮年龄与身高和腿长的地区及出生年代分布,并分析初潮年龄与身高和腿长的关联性。方法 剔除初潮年龄缺失或初潮年龄在生理范围外(<9岁或>18岁)个体后,285 187名女性纳入分析。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初潮年龄与身高和腿长的关系,并根据出生年代和城乡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10个项目地区女性的平均初潮年龄为(15.2±1.7)岁,平均身高和腿长分别为(154.2±6.0)cm和(71.0±3.7)cm。女性身高和腿长呈现出随出生年代逐渐增加的趋势(线性趋势检验均P<0.001)。而初潮年龄在1940-1949年代出生的个体略有推迟,之后出生的女性则表现为逐渐提前的趋势(线性趋势检验P<0.001)。在调整了年龄、地区、教育程度和臀围(仅在分析腿长时调整)后,初潮年龄每晚一岁,身高和腿长分别平均增加0.17 cm和0.20 cm(P值均<0.001)。相比出生年代较早的女性,出生年代越晚的女性中,初潮年龄与身高和腿长的回归系数越大(交互检验P值均<0.001)。结论 CKB的10个项目地区女性的初潮年龄与身高和腿长均存在正相关关联。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分析主要慢性病家族史与个体健康生活方式间的关联。方法 数据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2004-2008年的基线调查和2013-2014年的第2次重复调查,剔除自报患有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和糖尿病的个体,最终分别纳入461 213名和20 583名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报告一级亲属(生父、生母、亲兄弟姐妹)中≥ 1人患有急性心梗、脑卒中、恶性肿瘤和糖尿病中任意一种疾病即为有主要慢性病家族史。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当前不吸烟、不过量饮酒、每日摄入蔬菜水果、积极的体力活动、BMI(18.5~23.9)kg/m2、腰臀比男性 < 0.90/女性 < 0.85。结果 基线调查时,人群中具有上述任一家族史的比例为36.5%;具有上述各类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依次为70.5%、93.0%、18.0%、25.0%、53.4%和43.5%。与无家族史者相比,有家族史者当前不吸烟、不过量饮酒、保持健康体重和体脂的比例更低,而每日摄入蔬菜水果和积极体力活动的比例更高。但是总的来说,无论就家族史病种类型或数量、涉及的家庭成员类别、或是患病人次数而言,不同家族史状态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比例差异甚微。家族史与个体生活方式间的关联状态在10年后的第2次重复调查中没有很大的改变。结论 自知有主要慢性病家族史的个体在健康相关的主要生活方式上并未表现得更健康。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工作记忆差异,以及工作记忆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用数字广度和空间广度测验分别对124例健康被试和123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学手册第四版(DSM-Ⅳ)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进行工作记忆评估,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定。结果:除数字广度逆序分外,精神分裂症组数字广度和空间广度测验其余各项成绩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数字广度总分、正序分、逆序分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0.21~-0.37,均P<0.05)。将两组按照年龄分为高年龄组和低年龄组进行协方差分析,数字广度和空间广度测验均表现出显著的组别和年龄效应(均P<0.05),但组别和年龄无交互作用(均P>0.05)。在精神分裂症组中,数字广度总分和数字广度逆序分与PANSS总分负相关(r=-0.22,-0.24,均P<0.05);数字广度总分、正序分、逆序分、空间广度总分、逆序分与阴性症状负相关(r=-0.22~-0.26,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同正常人一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言语工作记忆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但这种下降并无疾病特异性,患者工作记忆水平的下降与阴性症状存在一定负相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迟发性运动障碍(TD)与糖代谢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 采用Simpson迟发性运动障碍专用量表筛选出符合入组标准的TD患者(TD组)30例和非TD患者(非TD组)32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病理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定TD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全自动生...  相似文献   
77.
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S100B蛋白浓度与首发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理症状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 检测64例首发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6名正常对照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比较2组间的差异;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病理症状,分析血清S100B蛋白浓度与PANSS评分、患者年龄、发病年龄、病程间的关系.结果 ①患者组血清S100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筹异有统计学意义[(0.27±0.13)μg/L vs(0.11±0.04)μg/L,t=10.89,P<0.001];②患者组中偏执型、瓦解型、未分化型、残留型4个亚组间血清S100B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3,P=0.006),残留型组明显高于偏执型组(P=0.001)、瓦解型组(P=0.012);且各亚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③患者组血清S100B浓度与年龄、总病程、PANSS总分及其阴性症状因子分相关(r为0.36、0.46、0.42、-0.38,P均小于0.005).结论 首发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B浓度升高,并与某些病理症状尤其是阴性症状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伴发代谢综合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方法 对符合入组标准的伴发代谢综合征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和同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采用MCCB、Stroop、数字广度、ups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查.结果 伴发代谢综合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MCCB中的符号编码、言语记忆、数字序列、迷宫、持续操作[(27.07±10.46)分、(16.04±5.07)分、(13.39±5.18)分、(1.38±0.66)分、(1.23±0.68)分]与对照组[(32.18±12.12)分、(18.71±6.02)分、(15.79±5.48)分、(1.7±0.68)分、(1.6±0.74)分]之间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stroop和数字广度[(31.14±11.68)分、(13.77±3.64)分]与对照组[(36.57±13.32)分、(15.82±4.38)分]之间也差异有显著性(P<0.05),均是伴发代谢综合征的患者的认知功能低于对照组.结论 伴发代谢综合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无代谢综合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更严重的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79.
维生素E对迟发性运动障碍模型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维生素E(Vit E)对迟发性运动障碍(TD)大鼠的影响,探讨TD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将24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kg 第5周始灌胃5ml/kg生理盐水)、TD组(腹腔注射氟哌啶醇2 mg/kg 第5周始灌胃5 ml/kg生理盐水)、TD Vit E组(腹腔注射氟哌啶醇2 mg/kg 第5周始灌胃5 ml/kg Vit E溶液),每组8只,共观察9周。每周第7天评定大鼠口周异常运动,第9周末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浓度。结果 (1)第2周末TD组和TD vit E组大鼠口周异常运动评分增加(P<0.05),第5周达峰值;第9周末,TD Vit E组减分[(9.1±8.9)分]大于TD组[(0.6±4.2)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2)第9周末,TD组大鼠血清SOD活力[(340±43)U/ml]低于空白对照组[(393±32)U/ml],MDA水平[(20±6)nmol/ml]高于空白对照组[(9±4)nmol/ml],TD Vit E组可缓解这一改变[SOD为(403±17)U/ml,MDA为(6±4)nmol/m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Vit E能有效缓解TD模型大鼠口周异常运动症状;氧化应激在TD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经第一、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催乳素(PRL)与精神症状间的关系.方法 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41例),剂量为6 mg/d;氟哌啶醇组(37例),剂量为20mg/d;观察疗程均为12周.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放射免疫法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浆SOD及PRL浓度.以30名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利培酮组(40例)、氟哌啶醇组(33例)患者的基线SOD浓度[(794±126)ng/mg Hb,(750±101)ng/mg Hb]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83±110)ng/mg Hb],而PRL浓度[(6±7)μg/L,(6±8)μg/L]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8±1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患者的治疗前SOD与PRL间存在显著负相关(n=70,P<0.05).治疗第12周末,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的SOD浓度[(499±98)ng/mg Hb,(482±76)ng/mg Hb]明显降低,而PRL浓度[(33±19)μg/L,(25±16)μg/L]则明显升高.利培酮组与氟哌啶醇组间治疗前后的SOD、PR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后,阴性症状改善与SOD浓度差值(P<0.05)、阳性症状改善与PRL浓度差值(n=70,P<0.01)有相关性.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SOD及PRL浓度异常,两者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且对抗精神病药的临床疗效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