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8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41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46篇
内科学   12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380篇
预防医学   126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152篇
  2篇
中国医学   313篇
肿瘤学   9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42.
43.
袁媛  王杨  马静  杨嫚 《护理学杂志》2016,(12):59-60
目的观察创口液体粘合敷料不同用药方法治疗Ⅱ期压疮的效果。方法将42例有水疱的Ⅱ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抽吸水疱液体后保留原皮肤,涂抹创口液体粘合敷料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即剪去水疱皮肤后外涂创口液体粘合敷料治疗。比较两组换药次数,治疗时间段局部创口愈合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换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保留水疱创面皮肤并使用创口液体粘合敷料更适用于Ⅱ期压疮的治疗。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肝炎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检测及对血清细胞因子IL-2、IL-8、TNF与FT3、FT4、TSH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50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2、IL-8、TNF与FT3、FT4、TSH水平。结果研究组IL-2、IL-8、TNF以及T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FT3、FT4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2、IL-8、TNF以及FT3、FT4、TSH水平对比方面,HBV-DNA转阴患者相关指标均优于未转阴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准确度较高,可以实现早诊断以及早治疗,从而改善患者IL-2、IL-8、TNF以及FT3、FT4、TSH水平。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与长期服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感染者)肾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门诊治疗的HIV感染者建立前瞻性研究队列,初始并持续TDF+3TC+EFV(TLE)方案抗病毒治疗(ART)≥2年,随访观察共30个月,每3个月随访1次。收集患者基线及随访期间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β2-MG等资料。TDF相关肾脏损伤定义为eGFR下降超过基线的25%或者eGFR<90 ml/(min·1.73m2),计算肾损伤的发生率。分析尿β2-MG与TDF相关肾脏损伤的关系。结果 纳入ART中位3.19年的HIV感染者100例,随访期间患者eGFR中位值波动在114.9~120.3 ml/(min·1.73m2),较基线125.2 ml/(min·1.73m2)均有轻度下降(P<0.05)。肾损伤发生率从2%(2/100)累积增加至26%(26/100)。尿β2-MG呈波动上升,研究后期(第18~30个月)尿β2-MG水平及异常率均高于前期(第0~15个月)。尿β2-MG水平与肾损伤累积发生率呈正相关(r=0.668,P<0.05)。eGFR下降程度超过40 ml/(min·1.73m2)时,尿β2-MG中位值最高(0.8 mg/L)(P<0.05)。结论 长期服用含TDF的抗病毒方案可致HIV感染者eGFR下降及肾脏损伤发生率增加。尿β2-MG与肾脏损伤有一定相关性,有助于早期判断TDF相关肾脏损伤,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46.
应激性心肌病是一种非缺血性心肌病,其特征是急性可逆性左心室功能不全,伴有典型的心尖气球样扩张,通常可完全恢复,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本文报道1例围手术期突发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的诊治经过,结合复习文献,阐述应激性心肌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诱发因素,为临床诊治此类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外源性Wnt5a诱导K562细胞分化表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研究探讨外源性Wnt5a诱导K562细胞定向分化的作用。用重组腺病毒AdWnt5a、AdGFP感染CHO细胞,分别制备Wnt5a和GFP对照条件培养液,并处理K562细胞1-7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过氧化物酶(POX)、糖原(PAS)和非特异性酯酶(α-NAE)染色、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3、CD14、CD68鉴定K562细胞的分化表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分化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GFP条件培养液相比,Wnt5a条件培养液处理的K562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均出现了分化成熟的特征;POX、PAS、α-NAE细胞化学染色均为阳性,并且α-NAE阳性70%可被氟化钠抑制;单核细胞系表面标志抗原CD14、CD68和粒细胞系表面标志抗原CD13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呈阳性,但CD13与对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Wnt5a处理K562细胞5天,细胞周期阻滞在G2期。结论:外源性的Wnt5a可诱导K562细胞向成熟方向分化,并且有向单核细胞系分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48.
目的 为了解决天麻栽培中对木材的大量使用造成的森林资源破坏及栽培成本增加问题,该研究对农作物余料替代木材(或木屑)培养蜜环菌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以期降低天麻的栽培成本,同时使农作物余料得到有效利用,进而保护林木资源。方法 观察蜜环菌的生长情况,划线法测量蜜环菌生长速度;苯酚浓硫酸法测定不同培养基中蜜环菌的总多糖含量;为了进一步优化大豆秸秆培养基配比,对主料配比、蔗糖含量、无机盐含量及含水量进行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优化试验。结果 通过比较不同培养基培养中蜜环菌的生长情况,发现大豆秸秆培养基培养的蜜环菌从接种第4天就开始生长,菌丝长势好,生长速度为0.352 cm·d-1,是桦木屑培养基生长速度0.283 cm·d-1的1.48倍;大豆秸秆培养基培养的蜜环菌总多糖含量最高,为39.260 mg·g-1,远远高于桦木屑培养的蜜环菌总多糖含量17.028 mg·g-1,大豆秸秆培养基优势明显;主料(大豆秸秆与麦麸)配比为8∶2,蔗糖含量为主料的1%,无机盐含量为主料含量的0.5%,含水量50%时,蜜环菌生长速度稳定为0.392 cm·d-1结论 该研究结果为天麻栽培中使用大豆秸秆培养基替代木材(或木屑)培养基培养的蜜环菌提供了依据,为天麻在栽培中减少林木资源浪费、保护自然环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为探讨不同外源性物质对猪苓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性物质处理后猪苓菌丝生长速度及其多糖含量,以期筛选出猪苓菌丝的最佳生长条件,为其规模化人工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平皿培养真菌的方法,将猪苓菌丝放在含有不同外源性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了培养,以菌落直径来判断菌丝的生长速度,苯酚-硫酸法测定猪苓菌丝的多糖含量。结果 高浓度环磷腺苷酸,6-苄氨基嘌呤(6-BA),赤霉素(GA),2,4-二氯苯氧乙酸(2,4-D),维生素(V)B1,VB3,VB6,VB9,VB12处理组均促进了猪苓菌丝生长,而吲哚乙酸(IAA),VC,VB2处理组均抑制了猪苓菌丝生长;高浓度环磷腺苷酸,6-BA,GA,2,4-D,VB1,VB3,VB6,VB9,VB12处理组均提高了猪苓菌丝多糖含量,而IAA,VB2处理组均降低了其多糖含量。高浓度VC处理组对猪苓菌丝生长抑制最为明显,但能显著增加猪苓菌丝多糖含量;环磷腺苷酸浓度为2 mmol·L-1,6-BA,GA,2,4-D,VB1,VB2,VB3,VB9,VB12质量浓度分别为6,15,2,4,2,4,6,10 mg·L-1时,均有利于猪苓菌丝生长和多糖含量的累积。结论 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外源物质可以调控猪苓菌丝的生长发育,改变猪苓菌丝生长速度和多糖含量的累积。  相似文献   
50.
李秀梅  袁媛  杨柳  赵欣欣 《中国药师》2014,(11):1821-1825
目的:考察枸橼酸铋钾的分子组成。方法:采用容量法测定铋含量,原子吸收法测定钾的含量,离子色谱法测定枸橼酸根的含量,核磁共振氢谱进行结构推测;采用X-衍射试验和电子显微镜扫描法对晶型结构进行初步研究;加速稳定性试验考察3个分子组成部分在试验前后百分含量之比的变化。结果:以干燥品计,本品3个分子组成部分的百分含量分别为:铋35%-38%,钾7%-11%,枸橼酸根49%-52%,核磁图谱和数据显示本品有3种同分异构体,分子结构组成可能为铋∶钾∶枸橼酸=2∶2∶2;X-衍射试验和电镜扫描结果表明本品可能存在无定形、单晶和多晶3种形态;3个结构组成部分在加速试验前后的百分含量之比基本一致。结论:枸橼酸铋钾的3个结构组成部分的百分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可能存在3种不同的晶型形态,本品结构组成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