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8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41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47篇
内科学   12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382篇
预防医学   127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152篇
  3篇
中国医学   313篇
肿瘤学   9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某医院1993年至2000年住院患者泌尿道医院感染的分布及其发病率变动趋势.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监测某医院1993年至2000年的所有住院患者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1993年至2000年该医院住院手术患者共126 665例,其中377例发生泌尿道医院感染,感染发病率为0.30%.1993年至2000年各年份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63%、0.44%、0.29%、0.41%、0.23%、0.21%、0.21%、0.13%,呈逐年下降趋势.泌尿外科、其他外科、内科、妇科、产科、儿科、五官科各科室的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79%、0.43%、0.29%、0.62%、0.11%、0.11%、0.02%.1993年至2000年产科、五官科、儿科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无明显下降趋势,泌尿外科、妇科、内科、其他外科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男性、女性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29%、0.31%.1993年至2000年男性、女性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婴儿、幼儿、少年、成年、老年组的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00%、0.18%、0.15%、0.25%、0.47%,老年组显著高于其他组.除婴儿组各年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均为0.00%、幼儿组发病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春、夏、秋、冬4季的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45%、0.60%、0.36%、0.32%,夏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4个季节的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不同亚人群泌尿道感染发病率明显不同.总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总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逐渐下降趋势归因于大多数亚人群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病率的下降.系统的医院感染监测可有效降低泌尿道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肺癌的疗效及主要毒副反应与护理特点。方法67例肺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结果67例肺癌忠者治疗有效率达85.1%,无效率占14.9%,最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急性过敏反应.结论紫杉醇治疗肺癌缓解率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抗癌药物,但其急性过敏反应的严密观察与及时处理是保证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监护工作,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过敏反应早期症状并及时处理,是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护理学教师及临床护士在进行上肢周围静脉输液教学时解剖学知识讲授情况,并分析原因与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47例护理学教师及56例临床护士就上肢周围静脉输液教学时解剖学知识讲授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在进行手背部静脉输液教学时,选择手背静脉网人数最多,在进行肘窝部静脉输液教学时,选择头静脉人数最多,钢针与留置针选择静脉的偏好不一。(2)在带教过程中,讲授解剖学知识的带教相对较多,但相对于不讲授的带教而言,并没有降低对有解剖风险的静脉的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护理学教师比临床护士讲授解剖学知识比例更高(P0.05),工作年资高的比年资低的讲授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有解剖风险的静脉的趋避情况不容乐观,提示护理人员自身、相关高校、相关医疗机构及护理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临床带教护士,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的解剖学知识。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纯音测听指标进行对照,分析二者的关系及规律性。 方法:选择2002-10/2005-10在沈阳医学院附属沈州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突发聋患者192例,入选病例均在治疗开始前由资深中医师进行辨证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以及舌象、临床表现,初步拟设风热侵袭型、肝火上扰型、痰火蕴结型、肾精亏损型、脾胃虚弱型和气滞血瘀型等6个基本证型。并接受了纯音听阈检查,纯音听阈检查使用Medse OB822听力计,采用上升法检查气、骨导纯音听阈。以4级分类法为标准:①轻度聋:纯音听力损失10~30dB;②中度聋:纯音听力损失31-60dB;③重度聋:纯音听力损失61-90dB;④极重度聋:纯音听力损失〉90dB。听力损失损失图形按7种图形划分:①高频听力损失型。②低频听力损失型。③中频听力损失型。④碟型、平坦听力损失型。⑤岛状听力损失型。⑥高、低频听力损失型。⑦全频听力损失型。听力学检查时间为治疗前1周内。对不同中医证型突发聋患者纯音测听各项指标作一比较,进行归纳分析。 结果:突发聋患者192例最终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突发聋患者192例中,风热侵袭型47例,肝火上扰型28例,痰火蕴结型25例,肾精亏损型11例,脾胃虚弱型14例,气滞血瘀型67例。②与总体样本纯音测听指标比较中,痰火蕴结型、肾精亏损型、脾胃虚弱型和气滞血瘀型患者患耳多数纯音测听指标均明显高于总体样本,而风热侵袭型和肝火上扰型患者多数指标明显低于总体样本(P均〈0.05~0.01)。③各组间比较中,痰火蕴结型、肾精亏损型、脾胃虚弱型和气滞血瘀型患者的双侧语音频率、8kHz频率多数测听指标均明显高于风热侵袭型和肝火上扰型患者,另有脾胃虚弱型双侧和气滞血瘀型患者的左侧4kHz频率明显高于后两者(P均〈0.05-0.01)。④各证型突发聋患者听力损失程度比较中,风热侵袭型中轻度聋和中度聋较多见,而肝火上扰型则以中度聋居多数,痰火蕴结型、肾精亏损型、脾胃虚弱型和气滞血瘀型患者均以重度聋、极重度聋听力损失为主。⑤各证型患者听力损伤图形比较中,风热侵袭型和肝火上扰型损伤图形以高频听力损失型和碟型、平坦听力损失型为主,而痰火蕴结型仅以碟型、平坦听力损失型为多,气滞血瘀型以高频听力损失型、碟型平坦听力损失型和中频听力损失型为主要分布,肾精亏损型和脾胃虚弱型患者则以岛状听力损失型和全频听力损失型为主要代表。 结论:各种中医证型突发聋患者听力损失程度、纯音听阈指标和听力损伤图形表现不一,痰火蕴结、肾精亏损、脾胃虚弱和气滞血瘀型患者听力损失程度较重,对各证型患者进行辨证施治有可能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05.
肿瘤患者循环血中存在着游离DNA,其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且具有肿瘤DNA的特征性改变如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等,检测血清DNA为诊断肿瘤提供了良好的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大陆地区蘑菇中毒事件及危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蘑菇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阐述其发生规律,为蘑菇中毒预防控制和诊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2004~ 2014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蘑菇中毒事件进行时间和空间分布分析,并对2010~2014年蘑菇中毒事件发生原因、场所、人群的职业分布和事件鉴定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4年,我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共报告蘑菇中毒事件576起,中毒3 701例,死亡786例,病死率21.24%.蘑菇中毒事件数排列前五位的省份分别为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湖南,夏季高发,重大和较大级别的事件数占76.56%.2010 ~2014年数据显示,中毒原因为误采、误食或购买了有毒蘑菇,发生场所在家庭的占所有发生场所的87.5%,农民、工人、儿童和学生等活动范围大、好奇心强,不具备分辨可食蘑菇和有毒蘑菇能力,是蘑菇中毒事件的主要发生人群;2010~2014年蘑菇中毒事件未能进行蘑菇鉴定和毒素检测的有200起,占同期蘑菇中毒事件数的92.59%;开展规范鉴定,明确鉴定到种的事件仅有2起.结论 蘑菇中毒引起的死亡是造成食源性中毒事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对高发季节和高发省份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同时加强重点地区医疗卫生人员可疑有毒蘑菇采集、鉴定能力培训,开展预防蘑菇中毒健康宣传.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评估2016年6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近期我国仍有可能出现黄热病、寨卡病毒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播传染病的输入性病例,广东、云南、海南、福建、广西和浙江等重点省(自治区)存在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可能。全国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将逐渐增强,重症和死亡病例将逐渐增多。人感染禽流感疫情仍可能呈散发态势。食物中毒事件将进一步增多。结论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全国6月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5月基本持平。需重点关注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等媒介伊蚊传染病,人感染禽流感、手足口病和食物中毒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评估2016年7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7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6月将有所减少。近期我国仍有可能出现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播传染病的输入性病例,随着盛夏季节来临,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及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强度会逐渐增强,部分省份可能出现本地暴发疫情。人感染禽流感疫情仍可能呈散发态势。同时,需继续关注中东地区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疫情动态和输入风险。各地应密切关注灾害可能导致的次生、衍生公共卫生风险。此外,高温中暑、食物中毒事件也将有所增加。结论 2016年7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较6月将有所减少;需关注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媒介伊蚊传染病、人感染禽流感等传染病疫情以及气象及自然灾害、高温中暑、食物中毒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含量变化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15 0名健康人、76例乙型肝炎患者、2 8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 [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组及未明原因肝损组 ]血清TGF β1水平。结果 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TGF β1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TGF β1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TGF β1水平降低与发病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人源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激动剂G10抗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作用。方法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志愿者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s),采用不同浓度的G10处理,qRT-PCR法检测PBMCs、细胞IFN-β、TNF-α、IL-28A、IL-29mRNA表达和人单核细胞(THP1) IFN-βmRNA表达。用不同浓度G10处理过的THP1上清液刺激HepAD38细胞,采用qRT-PCR法检测HBV DNA表达水平。结果 G10处理的PBMCs IFN-β、TNF-α、IL-28A、IL-29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诱导IFN-β表达作用最强,可上调达678倍,并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G10显著上调THP1细胞表达INF-βmRNA(P0.05),在G10 50μmol/L时达峰值。与对照组相比,G10明显抑制HepAD38细胞HBV DNA,最高抑制率可达14.8%。而G10直接刺激HepAD38细胞却无类似效应。结论人源STING激动剂G10能够诱导PBMCs和THP1分泌IFN-β为主的细胞因子。该研究证实了激活STING通路能够诱导细胞因子表达发挥抗HBV作用,同时也证实开发人源小分子STING激动剂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