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研究周细胞在创面修复肉芽组织血管生成过程中出现、分布规律与意义.方法 采用常规免疫组化、双重免疫组化染色,电镜技术及形态定量分析方法观测小鼠皮肤全层切割伤模型(1~9 d),特别是早期1、3、5、7 d创面修复肉芽组织内血管生成过程中,周细胞的出现、分布规律.离体采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分化的周细胞前体细胞10T1/2模型,观察其在细胞外基质胶立体培养的变化.结果 周细胞可见于肉芽组织血管生成早期(1~7 d),且周细胞阳性染色的细胞数较内皮细胞多.肉芽组织内毛细血管和周细胞的数量在伤后持续增加,直到伤后5 d达峰值.周细胞在肉芽组织中还可形成条索状、腔样结构;离体培养的周细胞在细胞外基质胶内能够形成管腔样结构.结论 周细胞参与了肉芽组织早期血管生成过程并可形成腔样结构,可能在血管生成中具有主导或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安体舒通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UMCP-1)排泄和肾组织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再将模型组随机分为糖尿病和治疗组,于给药后第8周检测2型糖尿病大鼠及安体舒通治疗大鼠正常对照大鼠的尾外周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第8周时测12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和UMCP-1排泄率,处死大鼠后留取肾脏标本用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测定MCP-lmRNA的含量。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C组)比较,糖尿病组(D组)、安体舒通治疗组(S组)第8周血糖及HbAlc水平均明显升高,而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第8周,D、S组UAER及URBP、UMCP-1排泄率和肾脏肥大指数均高于C组,S组4项指标较D组明显降低,且UMCP-1排泄率与UAER、URBP排泄率及肾脏肥大指数呈正相关;3与C组相比,D组大鼠肾脏MCP-1mRNA表达明显上调,S组MCP-1mRNA表达也增加,但明显低于D组。结论:安体舒通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是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组织mcp-1表达及其排泄有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了解糖耐量减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表达,探讨其与糖耐量减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NGT,20例)、糖耐量减低组(IGT,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PMNC)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血糖(FBS)浓度及血脂,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结果IGT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κB表达为11.57±4.01,显著高于NGT组3.98±2.16(P〈0.05);相关分析显示NF-κB的表达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结论IGT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的表达增高,显示IGT体内存在低度炎症反应,其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及糖耐量减低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94.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有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曹永红  戴武  王长江  刘克梅  韩晓芳  叶军  刘玲  翟斐  章容 《安徽医学》2011,32(11):1855-1857
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238例,全部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比较无血管病变组及下肢血管病变组两组间血糖、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等相关指标间的差异,并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观察外源性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尿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肾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30只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喂饲常规饲料;20只采用喂饲高糖高脂饮食,3个月后一次性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B组)和胰岛素...  相似文献   
96.
目的:建立IVF/ET技术治疗不孕症。方法:孕药和黄体酮调控周期,hMG-hCG超促排孵,B超下取卵,培养48h后移植。结果,首批5例患者2例受孕分娩,结论:IVF/ET是治疗不孕症的可靠手段,并将促进生殖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具有乳头状结构的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2例具有乳头状结构的透明细胞肾癌进行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12例中男性11例,女性1例,平均53岁。10例发生于右侧肾脏,2例发生于左侧肾脏,主要症状为血尿、腰腹痛或无明显症状仅体检发现。12例肿瘤组织形态学上都具有乳头状结构区域,占整体肿瘤的10%~30%,其他区域为经典型透明细胞癌排列区,乳头结构为原发性簇状微乳头、小管乳头或纤维血管轴心乳头及继发性囊性变形成、坏死形成或人工因素形成的乳头;免疫组化:CK(12/12)、CD10(9/12)、vimentin(11/12)、CK7(5/12)、AMACR(3/12)阳性,CD117和TFE3阴性。9例患者随访2至66个月,5例无瘤生存,3例复发,其中2例死亡。结论具有乳头状结构的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属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范畴,以形态学上具有乳头状结构为特点,免疫表型与经典型透明细胞肾癌基本一致并具有一定的差异,这些特点对临床病理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多项指标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99Tcm-DTPA(99Tcm标记的二乙三胺五乙酸)肾动态显象法及放射免疫分析125例2型糖尿病(DM2)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24h尿白蛋白、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Alb/UCr)。结果:DN病程〈5年组患者GFR、UAlb/UCr明显高于DM无肾病组,且随着病程的延长,GFR逐渐降低,UAlb/UCr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FR与病程、体重指数、尿Alb/UCr比值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691、-0.631、-0.698,P〈0.01)。结论:GFR能够反映DN早期高滤过,且能反映肾脏损伤的程度,尿UAlb/UCr比值较24hUAlb测定能够更早期灵敏的反映早期糖尿病肾损害。早期采用GFR和UAlb/UCr比联检对DN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
8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 收集孤立性纤维性肿瘤8例,对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进行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本组病例女性5例,男性3例,年龄31~62岁,平均45.3岁.发生部位包括纵隔、鼻腔、腮腺、口腔、眼眶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及其引起的压迫症状.主要病理学改变: 肿瘤直径1.5~25.0 cm,大部分边界清楚,表面包膜完整;镜下瘤细胞呈梭形、短梭形,细胞质红染,核圆形、卵圆形,无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细胞排列呈束状、编制状、漩涡状、席纹状或不规则状,可见大量胶原纤维,瘤细胞可分布于其间,间质部分玻璃样及黏液变性,散在炎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vimentin阳性8例, CD34阳性7例, bcl-2阳性6例, CD99阳性7例, SMA阳性4例, S-100阳性1例.结论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大多数是良性梭形细胞肿瘤,结合临床特点和病理镜下表现以及免疫组化能做出准确诊断,少数有低度恶性可能,表现为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其组织学构像并不能完全精确的预测其预后,患者术后的定期随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0.
移植肝组织淋巴细胞表型分析对急性排斥反应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移植肝组织浸润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不同表型淋巴细胞数量及其分布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应用CD8、CD4、CD3、CD20、CD45RO及CD45RA单抗对108例次移植肝活检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比形态学观察,分析不同区域浸润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 排斥组62例次,非排斥组46例次.排斥组汇管区CD3 、CD8 、CD20 细胞浸润程度均显著高于非排斥组(P<0.01),两组间各型淋巴细胞在小叶内浸润程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排斥反应组中,CD8 细胞浸润程度显著高于CD4 细胞(P<0.05).排斥组CD3 、CD8 、CD45RO 细胞胆管或血管浸润率显著高于非排斥组(P<0.01).排斥组中,汇管区CD8 和CD45RO 细胞浸润程度与排斥反应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7.481,9.103,P<0.01).结论 移植肝活检组织中淋巴细胞免疫学分型对排斥反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