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神经干细胞培养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不同培养条件对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条件培养基及10 ml·L-1、 20 ml·L-1、 30 ml·L-1、 40 ml·L-1、 50 ml·L-1、 100 ml·L-1胎牛血清 条件培养基对小鼠胚胎脑组织进行培养,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鉴定.随后对不同培养条件下、不同生长时期神经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光镜观察.结果 10 ml·L-1、 20 ml·L-1胎牛血清 条件培养基组培养的神经干细胞比单独条件培养基组克隆球多而大; 30 ml·L-1、 40 ml·L-1、 50 ml·L-1胎牛血清 条件培养基组既有部分贴壁细胞, 也有大量的克隆球形成, 克隆球有伪足样突起, 克隆球间存在着广泛网络结构, 且单一神经干细胞核分裂旺盛; 100 ml·L-1胎牛血清 条件培养基组以贴壁细胞为主.结论在体外不同的培养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及其神经球增殖及分化不同.  相似文献   
92.
14-3-3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检测14-3-3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检测5个胶质瘤细胞系(U251MG,U87MG,BT325,SHG44和C6)、121例人脑胶质瘤石蜡标本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14-3-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14-3-3蛋白的表达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在正常脑组织标本中,13-3-3蛋白主要表达于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仅在少数的胶质细胞中可见14-3-3蛋白的弱表达。然而,5个胶质瘤细胞系和绝大部分星形细胞瘤中可见14-3-3蛋白的阳性表达,其表达阳性率为:Ⅰ级78.6%(11/14),II级75%(18/24),III级76.2%(16/21),IV级80%(20/25)。不同恶性级别的星形细胞瘤中,14-3-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别,但14-3-3蛋白的表达强度和范围有随肿瘤的恶性度增高而增加的趋势。其它类型的胶质瘤中也可见14-3-3蛋白的大量表达,其表达阳性率为:少突胶质细胞瘤66.7%(4/6),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100%(4/4),室管膜瘤50%(2/4),间变型室管膜瘤66.7%(2/3),脉络从乳头状瘤100%(5/5),松果体细胞瘤100%(3/3),髓母细胞瘤66.7%(8/12)。结论14-3-3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有大量的表达。14-3-3蛋白表达上调可能是胶质瘤细胞对抗调亡的一种共同机制,以14-3-3蛋白为靶点有望成为一种有前景的新的胶质瘤生物学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外源性干扰素—β(IFN-β)基因对胶质瘤细胞系SHG-44的诱导凋亡作用,探索胶质瘤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IFN-β真核表达载体pSV2IFNβ导入人SHG44胶质瘤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法检测IFN-β基因的稳定转染及表达,利用Hoechst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IFN-β基因成功转染SHG44胶质瘤细胞并得以表达,并诱导SHG44胶质瘤细胞凋亡。结论IFN-β能够诱导入SHG44胶质瘤细胞凋亡,本实验为IFN-β基因治疗人脑胶质瘤的应用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人β-干扰素(huIFN—β)基因脂质体pSV2IFN—β对人脑胶质瘤细胞体外侵袭力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含huIFN—β基因的脂质体体外转染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用Western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蛋白表达。通过Boyden小室法检测SHG44转染前后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变化,同时采用明胶酶谱法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比活性。结果转染pSV2IFN—β后,SHG44细胞中的目的基因蛋白有显著表达;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空载体转染组、pSV2IFN—β脂质体转染组的侵袭性细胞数分别为49.26±14.67、54.63±12.27和18.17±5.42,转染靶基因后SHG44细胞的体外侵袭力受到明显抑制,这与MMPs活性下降的改变相一致。结论转染huIFN—β基因脂质体pSV2IFN—β使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的侵袭力受到明显抑制,提示脂质体介导的huIFN—β基因治疗可能是抗神经胶质瘤侵袭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
颅鼻沟通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手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颅鼻沟通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颅鼻沟通瘤,肿瘤在颅内位于颅前凹,部分侵及颅中凹;25例出现鼻塞、鼻部外形改变,19例眼球突出、眼球移位、眼球活动障碍。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颅面联合入路切除肿瘤。结果手术全切28例,大部切除3例。均恢复良好,术后无死亡。随访7个月~9年,24例完全恢复健康,5例生活需要照顾,2例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颅眶沟通瘤多以鼻部、眼部和脑神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采用颅面联合入路,多科室合作,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可直接改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6.
刘卫平  章翔  曹卫东  李兵  王西玲  李侠  董文鹏 《医学争鸣》2003,24(22):2027-2029
目的 :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微血管数 (MVQ)与肿瘤病理分级和术后复发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4 1例确诊并有随访的人脑星形细胞瘤中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 ,计数肿瘤中MVQ .结果 :高恶性度 (Ⅲ、Ⅳ级 )星形细胞瘤MVQ(5 7.1 9± 1 8.6 5 )高于低恶性度 (Ⅰ、Ⅱ级 )星形细胞瘤MVQ(4 5 .32± 1 3.93) (P <0 .0 5 ) .术后 1a内复发者MVQ(6 2 .39± 1 5 .5 2 )明显高于术后复发时间在 1~ 3a间者MVQ(4 7.0 1± 1 2 .0 9) (P <0 .0 1 ) .术后复发时间在 1~ 3a间者MVQ明显高于术后复发时间长于 3a者MVQ(37.32± 9.38) .结论 :人脑星形细胞瘤MVQ与肿瘤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且可作为一项独立预测肿瘤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Homer1蛋白3种亚型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SD大鼠105只,体重(300±25)g,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弥漫性脑损伤(DBI)组,DBI组应用Marmarou大鼠DBI模型致伤,假手术组不予以自由落体打击,其余处理同DBI组,分别在损伤后30 min及1、6、12、24、72、168 h取大鼠主要脑区及核团进行Homer1a、1b/c蛋白分子的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分析检测.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均发现损伤组神经组织中Homer1a蛋白自伤后30 min起表达,持续至伤后168 h,而正常及假手术组未见该蛋白阳性表达,而Homer1b/c于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损伤组均可见明确的阳性表达.结论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Homer1a蛋白的表达于损伤前后有显著变化,而Homer1b/c于损伤前后无明显变化,提示Homer1a蛋白分子参与了神经元损伤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98.
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探讨雌激素防治帕金森病的可能性。方法成年雌性大鼠行卵巢切除术、随机分为雌激素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注射六羟基多巴胺(6OHDA)于大鼠中脑黑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H)进行标记并记数阳性细胞。同时,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观测。结果在没有给予雌激素的去卵巢大鼠组,阿朴吗啡(APO)诱导的旋转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增加(P<0.05)、大鼠中脑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目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减少(P<0.01)。结论雌激素对雌性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
一次性手术贴膜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有两种类型的手术贴膜.一种是普通型的,另一种是特殊性的.普通型的手术贴膜,具有保护伤口,防止感染的功能;特殊型的手术贴膜增添引流的功能.我们根据脑外科手术的特点,将特殊型的手术贴膜进行改革,给这种膜上增加6个小塑料袋,可放置几种术中经常使用的小型器械和标本杯.使这种手术贴膜具有多种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0.
人脑胶质瘤中cyclin D2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中cyclinD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及其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2例人脑胶质瘤和 8例正常人脑组织标本中cyclinD2和PCNA的表达水平 ,计算两者标记指数 ,统计分析两者之间及其与胶质瘤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 .结果 :正常脑组织中无cyclinD2或PCNA表达 .随着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增高 ,cyclinD2平均标记指数明显升高 .在WHO分级Ⅰ~Ⅳ级胶质瘤中 ,Ⅰ ,Ⅱ ,Ⅲ级与Ⅳ级、Ⅰ级与Ⅲ级以及低度恶性胶质瘤 (Ⅰ~Ⅱ )与高度恶性胶质瘤 (Ⅲ~Ⅳ )之间标记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类似cyclinD2 ,PCNA标记指数随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升高 .cyclinD2与PCNA的平均标记指数呈明显正相关 (r =0 .6 5 4 ,P <0 .0 1 ) .结论 :人脑胶质瘤中cyclinD2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和病理学分级密切相关 ,很可能参与了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恶性转化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