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5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穴位贴敷治疗PD具有显著作用。通过对穴位贴敷治疗PD机制进行归纳分析,发现穴位贴敷治疗PD的作用机制包括多个方面。穴位贴敷可以调节内分泌激素、释放镇痛物质、减轻炎症反应、调控子宫机械因素,改善子宫收缩和舒张,从而减轻PD引起的疼痛和不适。对穴位贴敷治疗PD的多途径效应差异机制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作用机制,为临床优化穴位贴敷治疗PD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2.
原发性痛经是青春期女性常见的妇科疾患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显著上升,且程度不断加剧,严重影响青春期女性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笔者通过查阅近5年相关文献发现,原发性痛经好发于青春期女性,现代医学治疗青春期痛经的首选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孕激素和口服避孕药,短期内疗效突出,但是长期疗效不佳,容易形成依赖并且存在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性。目前针灸是治疗痛经的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查阅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发现针灸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的方法较为丰富,主要包含针刺、艾灸、揿针、耳针、穴位贴敷以及联合疗法等,以上方法在改善痛经症状、缓解疼痛程度等方面均收效显著,其机制与改善前列腺素、内分泌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53.
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机体内由遗传基因决定的细胞主动、有序的死亡方式,它在机体进化、维持机体稳态以及多个组织器官的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这一过程的调控异常还与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目前发现的PCD途径有细胞凋亡、自噬、坏死性凋亡、细胞焦亡和铁死亡,这些途径可在细胞受到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刺激时被激活。研究表明,这些途径可以在多种信号分子的调控下诱导肾癌细胞死亡或维持细胞存活,从而影响肿瘤的进展或治疗效果。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针对以上多种PCD途径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肾癌的发病机制以及研发抗肿瘤靶向药物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254.
目的 探究达格列净激活自噬并抑制活性氧(ROS)-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通路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 将30只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模型组与实验组喂养高脂饲料16周诱导AS。AS建模成功后,实验组予以达格列净(3 mg·kg-1)灌胃干预4周,正常组及模型组则灌胃等量的0.9%NaCl干预4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大鼠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ROS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腹主动脉的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Ⅱ/Ⅰ)、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和NLRP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的血清ox-LDL含量分别为(381.56±108.08)、(640.89±181.06)和(360.19±102.65)pg·mL-1,血清ROS含量分别为(8.01±1.39)、(15.47±2.65)和(7.89±1.07)ng·mL-1,血清IL-1β含量分别为(84.18±37.90)、(141.44±88.05)和...  相似文献   
255.
目的 评估针刺配伍腧穴和单穴在对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多导睡眠参数影响的差异。方法 使用中央随机系统将2015年5月-2018年5月3个临床中心门诊和住院的144名原发性失眠患者按1:1:1比例随机分为配伍组、单穴组、非经非穴组,接受不同针刺治疗。3组所有参与者接受5周共25次针刺治疗。所有原发性失眠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1天22:00至第2天6:00进行多导睡眠检测,并完成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结果 共纳入128名参与者,3组的基线期特征具有可比性。配伍组与单穴组PSQI和AIS评分、多导睡眠参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 <0.05)。与单穴组、非经非穴组比较,配伍组PSQI评分显著改善(P <0.01),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显著增加(P <0.01,P <0.05),但AIS评分、觉醒时间、觉醒次数、快速眼动睡眠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刺配伍腧穴可有效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调整睡眠结构,总体疗效优于针刺单穴治疗。  相似文献   
256.
目的:运用和肠止泻穴贴治疗功能性腹泻并进行临床观察,观察其疗效并证实其安全性、有效性,为开发高效、新型的治疗药物奠定基础,为功能性腹泻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以功能性腹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应用和肠止泻穴贴治疗为治疗组,通过以思密达治疗为对照组,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临床病情及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改善及总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功能性腹泻患者治愈11例,占36.70%;显效12例,占40%;有效5例,占20%;无效2例,占6.67%;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7例,占23.33%;显效9例,占30%;有效9例,占30%;无效5例,占16.67%;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中医证候总积分和单项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的结果也优于对照组。结论:本临床研究表明和肠止泻穴贴组方合理,配伍精当,理论及临床研究显示和肠止泻穴贴治疗功能性腹泻有良好的疗效,尤其对改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腹胀有极显著的疗效,而且临床观察中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显示和肠止泻穴贴在本病的治疗上有着明显的优势,证明了和肠止泻穴贴是治疗功能性腹泻的有效外用贴剂,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57.
目的 评估查尔森共病指数(CCI)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和长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6年12月1日—2021年12月1日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ACLF患者317例。按照患者预后结局分为死亡组(n=169)和存活组(n=148),分析基线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CCI评分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CCI等指标对ACLF患者预后的评价效能。结果 317例ACLF患者中,男225例(71.0%)。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年龄、Hb、WBC、TBil、Alb、MELD评分、PTA、CCI、年龄校正的查尔森共病指数(ACCI)以及随访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I(HR=1.351,95%CI:1.112~1.64...  相似文献   
258.
目的:确定不同频率捻转手法的量效关系,以确定捻转补泻手法的最佳操作频率。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20人,采用自身对照,取双侧足三里穴,按手法频率不同分成7个手法组,用红外热像仪分别于不同时间段测得穴位局部及胃的体表投影区皮肤温度变化。结果:其中30次/min、60次/min表现为温度升高;120次/min1、50次/min及以上表现为温度降低,其中以60次/min升温效果最为明显,120次/min降温的效果最明显,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双侧足三里,对胃的体表投影区局部皮肤、穴位局部皮肤温度有明显调节作用。60次/min操作"补"的效果最好,而120次/min"泻"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