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目的:探讨Silverhawk斑块切除成型治疗严重膝下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分析2年来治疗的9例该病患者临床与随访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4.0±9.1)岁,病程(28.9±25.9)个月;下肢间歇性跛行5例,静息痛1例,足趾溃疡1例,坏疽2例;6例病变位于胫腓干动脉,1例位于胫前动脉,2例位于胫后动脉;1例行单纯斑块切除,余8例患者均同时采用介入技术处理了流入道动脉病变。 结果: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出院时所有患者再通血管保持通畅。跛行患者跛行距离均增至500 m以上,1例静息痛术后缓解,1例足趾溃疡面积缩小,2例坏疽呈干性无感染。患者术后踝肱比值(ABI)均较术前增加。所有患者得到随访,平均时间为(24.0±9.5)个月。1例患者术后23个月因心肌梗死死亡;1例患者间歇性跛行距离较术后最好时期有所减少,但仍优于术前;静息痛患者疼痛症状消失;溃疡患者伤口愈合;2例坏疽患者,1例仍保持干性状态,另1例其坏疽两趾脱落,创面愈合。 结论:Silverhawk斑块切除成型治疗严重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否能够成为一种常规的技术,还需要随机对照研究远期结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32.
人食管鳞癌中细胞周期调节基因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3.
目前,临床上涉及小口径动脉闭塞的血管疾患呈增多的趋势,然而可供选择的移植物却并不多,虽然聚四氟乙烯等材料用于大口径动脉的移植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用于小口径动脉移植的远期通畅率却不尽如人意.作为金标准的大隐静脉或自体动脉移植又受到来源、额外手术创伤与经济负担的困扰.组织工程血管的出现有望解决这个难题.以脱细胞的异种血管作为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用支架目前研究的较为广泛.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各种脱细胞方法及其相关的问题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4.
原发性脑干损伤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急性期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特点.方法:总结3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急性期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经验,通过加强早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以及保护中枢神经和脱水治疗.结果:植物生存2例,重残4例,轻残6例,良好18例.结论:严密病情观察、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并发症是减少死亡率、残疾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全脑白质纤维受损状况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 24 例抑郁症患者及 30 名健康对照者进行临床测评、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神经心理学检查.结果:抑郁症组在左额中回、左额上回、右额内侧回、左楔前叶、左颞上回、右扣带回等区域各向异性(FA)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抑郁症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的分类数、总错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或 P<0.05).两组持续注意操作测试(CPT)差异无显著性;抑郁症组 CPT 与 WCST 部分结果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DTI 与 WCST 结果的相互印证反映重性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白质区域神经功能的异常,DTI 技术有助于发现影响认知改变的脑微细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36.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32例报告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的疗效,并比较两种不同移植方式的效果。方法:2003-03/2004-04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治疗32例患者的35条严重缺血的下肢,分2种方法进行,16例18条患肢采用了小腿肌肉局部注射,16例17条患肢采用下肢动脉腔内注射。结果:二组患者总的疼痛缓解改善率分别为76.5%(13/17)和93.3%(14/15)。对缓解或改善患者的冷、凉感觉,二组患者总的有效率均为100%(16/16.14/14)。二组患者总的保肢率分别为83.3%(15/18,不包括l例足部截肢患者的术前足部已经坏死)和94.1%(16/17)。术后二组患者的踝肱比值(ABI)增加的例数分别为44.4%(8/18)和41.2%(7/17)。有14例患者15条患肢接受了下肢动脉造影,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形成。踝部经皮氧分压测定显示有20条患肢于术后增加到高于目前临床上截肢的最低临界值2.67kPa。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虽然还缺乏远期的随访结果;然而,对于由于下肢远端动脉流出道差无法进行下肢搭桥的患者,或者由于年老体弱或伴发其他疾病不能接受手术搭桥的患者,无疑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近年来血小板平均容积在各种疾病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各种疾病诊疗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多项研究发现,危重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的预后有关,但老年危重患者与血小板数量及其平均体积的变化未见报道。为进一步研究血小板与老年患者危重程度的相关性,本文对血小板数量及其平均体积与老年危重患者病情变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HSP90α、CD44v6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生物学行为,为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93例进展期胃癌及其56例淋巴结转移癌中HSP90α、CD44v6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HSP90α在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4.84% (51/93)、66.07%(37/56).HSP90α在胃癌中表达分别与癌细胞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 CD44v6在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54% (47/93)、73.21%(41/56),二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1). 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分别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 结论:进展期胃癌中HSP90α、CD44v6阳性表达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尤其是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患者可能预后较差,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9.
武欣迎  李晶晶  宋红萍  韩勇 《骨科》2015,34(6):765-768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和缬沙坦对肥胖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影响。 方法 肥胖标准为体重指数(BMI)≥25 kg.(m2)-1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33例和缬沙坦组35例,服药前及服药16周后监测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两组服药前后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米沙坦组治疗前和治疗16周后Fins分别为(12.9±2.5),(10.9±2.2)mU.L-1,HOMA-IR分别为(3.1±0.7),(2.5±0.8)(均P<0.01),缬沙坦组治疗前和治疗16周后Fins分别为(13.3±4.7),(14.5±4.1) mU.L-1,HOMA-IR分别为(3.2±1.4),(3.2±1.0)(均P>0.05)。两组治疗后Fins和HOMA-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有等同的降压效应,但替米沙坦在改善肥胖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方面优于缬沙坦。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联合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8(IL-8)、IL-10水平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31例败血症新生儿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收治的30例非败血症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及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均行中性粒细胞CD64及血清MCP-1、IL-8、IL-10水平检测。统计分析各组中性粒细胞CD64及血清MCP-1、IL-8、IL-10水平,并统计各指标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中性粒细胞CD64及血清MCP-1、IL-8、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对照组血清MCP-1、IL-8、IL-10水平及中性粒细胞CD64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中性粒细胞CD64联合血清MCP-1、IL-8、IL-10水平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敏感度为96.77%(30/31),高于各指标单一诊断,漏诊率为3.23%(1/31),低于各指标单一诊断(P0.05)。结论败血症新生儿血清IL-10、IL-8、MCP-1水平及中性粒细胞CD64较健康者及非败血症感染者高,各指标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灵敏度高、漏诊率低,可作为临床诊治疾病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