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71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1篇
  2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情感表达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方研究者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情感表达与患者的复发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北京 (某一中国文化背景下 )测量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情感表达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结果显示 :5min家属访谈结果按照Magana的评判标准 ,发现 1 5(2 9.4% )名家属属于高情感表达批评型 ,7(1 3 .7% )名家属属于高情感表达过分投入型。家属态度量表(FAS)和辅助量表 (ACL)呈现出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且彼此显著相关 ,但与 5min访谈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途径主要包括外周静脉注射移植、冠状动脉移植以及心肌内注射移植,但存在迁移缺少靶向性,价格高昂等局限性。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穴位注射对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蛋白Fas,FasL,Bcl-2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08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系电生理实验室完成。材料:抽取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骨髓,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传代;结扎日本大耳白兔左室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干预:将造模成功的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不干预;穴位注射干细胞组于急性心肌梗死形成后1周,取心俞(双侧)、至阳、膻中4穴,穴位注射干细胞混悬液,1×l06细胞/穴;穴位注射生理盐水组在相同部位穴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以10只未造模兔为正常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干预后第5周取心脏,TUNEL染色观察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观察心肌Fas,FasL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和穴位注射生理盐水组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穴位注射干细胞组(P<0.001,0.05)。穴位注射干细胞组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01),模型对照组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01)。穴位注射干细胞组及正常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和穴位注射生理盐水组(P<0.001)。结论:穴位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使梗死及周围区心肌细胞凋亡数减少,其机制可能是通过Fas、FasL蛋白的减少、Bcl-2蛋白的增多来调节的。  相似文献   
94.
心肌梗塞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做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主要临床类型的心肌梗塞,正在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1990年,我国心肌梗塞发病率为16~26/10万(男),8~13/10万(女),死亡率为4~11/10万(男),2~5/10万(女)。[1]已经证实心肌梗...  相似文献   
95.
李峥  李幼辉  刘保平  郭慧荣  陆刚 《临床荟萃》2008,23(11):772-774
目的 探讨强迫症(OCD)、抑郁症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eerebral blood flow,rCBF)特点.方法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技术,对首发且未经治疗的22例OCD患者、20例抑郁症患者和19例正常人于静息状态下行脑血流显像.以小脑皮质的放射性计数值为参考,对局部脑血流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0cD组脑灌注值(radioactivity rate,RAR)在双侧前额叶、前颞叶均高于正常组,分别为:强迫症组94.4±6.4,99.8±6.6,91.6±6.1,92.6±6.6;正常组88.1±7.3,86.9±8.9,84.0±7.2,83.4±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抑郁症组灌注值在两侧前额叶、枕叶、扣带回及右侧前颞叶、顶叶分别为79.4±7.1,77.9± 6.3,89.5±9.7,89.2±10.2;85.1±6.4,84.3±6.3;75.4±7.5;84.1±7.5;低于正常组的灌注值:88.1±7.3,86.9±8.9;97.7±11.2,96.2±8.4,95.4±8.7;83.4±7.2;92.4±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与正常对照组比,0CD组的前额叶及前颞叶呈高灌注改变;抑郁症组脑血流普遍低灌注;SPECT技术可望作为二者鉴别诊断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6.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预适应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存活素表达的变化,探讨缺血预适应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脑缺血组(MCAO组)和脑缺血预适应组(BIP组),后两组按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2 h、6 h、12 h、24 h、48 h及72 h 6个亚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2 h)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与Western blot法观察脑缺血后再灌注各时间点海马CA1区VEGF、存活素的表达变化。结果与MCAO组比较,BIP组各时间点VEGF、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量表达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相邻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预适应可能通过上调VEGF、存活素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信息化在入境航空器电讯检疫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通过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场办事处几年来对出入境航空器信息系统的应用实践,总结经验.结果 参照《入境航空器检验检疫规程》,修改完善信息系统,提高电讯检疫效率.结论 利用航空器出入境信息系统,对入境航空器实施电讯检疫,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在人小肠吸收模型Caco-2细胞单层上的吸收特征。方法采用Caco-2单层细胞模型,研究槲皮素、槲皮苷、异槲皮苷的肠道吸收特征,以LC-MS法测定槲皮素、槲皮苷、异槲皮苷、异鼠李亭。结果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孵育30~150min后,均能在透过侧检测到槲皮素、槲皮苷和异槲皮苷以及槲皮素的甲基化代谢产物之一异鼠李亭;透过的槲皮素及其代谢产物异鼠李亭含量在150min孵育时间内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特征;而槲皮苷和异槲皮苷的透过量则随孵育时间呈持续升高的趋势,在孵育后期可检测到微量异鼠李亭。结论槲皮素、槲皮苷和异槲皮苷可以完整的分子形式被Caco-2细胞单层吸收,其吸收特征有显著差异,并在吸收过程中伴有广泛的代谢转化。[营养学报,2012,34(4):358-361,367]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方法在人群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胶体金快速试验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实时荧光定量 PCR(RT-PCR)检测 HCV-RNA 病毒载量。结果(1)539份样本中,其中266例抗体阴性,263例抗体阳性。(2)在67例 HCV-RNA 病毒载量小于103 IU/mL 组中,ELISA 法检测 HCV 抗体阳性有60例,胶体金快速试验法检测抗体阳性有30例。208例 HCV-RNA 病毒载量大于或等于103 IU/mL 组中,ELISA 法检测的抗体阳性有199例,胶体金快速法检测阳性的有181例,另外有6例两种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患者 RNA 病毒载量大于或等于103 IU/mL。(3)对208例 HCV-RNA 病毒载量大于或等于103 IU/mL 样本分成4个组。GGT、ALT 及 AST 在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ALB 及 S/CO 值在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人群筛查中为了减少漏诊率,尽早诊断丙型肝炎,要联合运用以上各实验室检测方法,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再发心绞痛的原因及进行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再发缺血症状的CABG术后老年患者78例,进行冠脉和桥血管造影,并同时对53例进行介入治疗。结果78例均进行冠脉和桥血管造影,其中8例桥血管通畅,原冠脉病变无或有轻微发展;17例桥血管严重狭窄或全部闭塞,同时,原冠脉3支弥漫严重病变;53例原冠脉血管病变有明显进展或桥血管出现严重病变或闭塞。78例共移植桥血管226支(其中大隐静脉桥血管153支,乳内动脉桥69支,桡动脉桥4支)。大隐静脉桥血管153支中,110支发生病变(71.9%,其中长段弥漫性病变或完全闭塞77支,吻合口狭窄14支,体部狭窄19支)。乳内动脉桥共69支,27支发生病变,占39.1%(其中全程弥漫性病变和完全闭塞12支,吻合口狭窄15支)。桡动脉桥共4支,通畅3支,吻合口狭窄1支。226支桥血管发生病变共有138支(包括大隐静脉桥血管110支,乳内动脉桥27支,桡动脉桥1支),桥血管吻合口狭窄30支,体部病变19支,弥漫病变或完全闭塞89支。在吻合口狭窄的桥血管中,术后0~3个月发生21支(70.0%),术后3~12个月发生9支(30.0%),术后1年以上无吻合口狭窄。在体部病变的桥血管中术后0~3个月未发生病变,术后3~12个月发生10支(52.6%),术后1年以上发生9支(47.7%)。桥血管弥漫病变或完全闭塞术后0~3个月发生28支(31.5%),术后3~12个月发生14支(15.7%),术后1年以上发生47支(52.8%)。53例患者进行原发血管和(或)桥血管介入治疗,50例介入治疗成功(94、3%)。所有病变介入治疗后均即刻获得良好结果,30d随访,未出现严重心脏事件。结论CABG术后再发心绞痛介入治疗成功率、有效性、安全性均较高,介入治疗可作为CABG术后再发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