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自20世纪60年代末无创性全自动动态血压监测仪诞生以来,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动态血压监测与偶测血压相比能更真实地反映24h血压水平、血压波动情况、动态脉压、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降压谷峰比值等。因此,动态血压监测更有助于鉴别顽固性高血压,如“白大衣高血压”等;能更好地预示靶器官损害的程度;评价降压药的疗效,指导降压药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62.
2 动态血压监测和靶器官损害20世纪60年代初,高血压即被确定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专家们充分认识到对于高血压病不能仅限于诊断高血压、控制血压水平,更重要的是改善诸多紊乱因素,以预防和逆转心、脑、肾的损害。防治高血压的目的主要是保护靶器官,这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1999年WHO关于高血压的处理指南明确规定,将靶器官损害作为高血压危险程度与分层的重要依据。随着近年来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的渐趋成熟,人们可敏感地评价血压变化对靶器官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交通、工矿事故等严重创伤和神经源性肿瘤切除等造成的桡神经缺损,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多造成患肢功能障碍.令人可喜的是,相关基础研究表明,神经端侧吻合后正常的神经可发出侧支长入到损伤神经断端,并沿髓鞘生长重新恢复其传导功能,从而促进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此结果为端侧吻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提供了理论支持.近年来的相关临床应用报道亦逐渐增多.自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之间,我们采用正中神经-桡神经端侧吻合修复桡神经长段缺损19例,现就疗效进行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及远端锁钉不能锁入时的处理方法.方法:对36例股骨骨折病人使用加锁髓内钉治疗;5例远端锁钉不能锁入的病例用C臂机透视并确定T型杆尖端与定位平台相对关系,然后取出T型杆,重新上套筒,用适当的力推套筒使其与定位平台处于合适位置,重新钻孔,将T型杆顶到定位平台上,再上锁钉.结果:全部病人随访6~13个月,均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9~12个月,无感染及髓内钉锁钉断裂、弯曲等情况发生.所有远端锁钉不能锁入病例采用以上方法均顺利锁入锁钉.结论:带锁髓内钉可有效治疗股骨骨折,我们采用的方法可简单有效的解决远端锁钉不能锁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松动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1月-2005年5月本院脊柱外科实施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器械治疗的患者265例,其中有20例(21个椎体)术后椎弓根钉断裂或松动。其中13例螺钉断裂(18枚螺钉),2例螺母脱出、钉杆分离,3例螺钉松动,2例连接杆断裂。结果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发生问题的原因有:①骨折节段未形成有效的融合;②起撑开复位作用的椎弓根螺钉负荷过大;③螺钉位置不当或术中多次进钉;④椎间盘退变造成椎间盘高度丢失;⑤骨质疏松;⑥术后康复时间不足;⑦内置物取出过迟。结论术中有效地植骨融合,对合并有椎间盘损伤的患者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术,尽早取出内置物以及术后常规佩戴支具能有效地防止椎弓根螺钉断裂及松动等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6.
心房颤动(AF)的致死率在所有心律失常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心室颤动,显著的影响血流动力等及心功能。AF是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中晚期常见的合并症,常加重患者的痛苦,其危险将伴随终身。2005年4月至2005年12月我们应用国产射频消融机为12例风湿性心瓣膜并合并房颤病人在瓣膜置换术中  相似文献   
67.
我科自从2 0 0 1年11月至2 0 0 3年3月应用尿道输尿管镜取石以来,收治病人6 2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 2例,男2 8例,女34例,年龄18~73岁。结石大小为0 .5~1.7cm ,上段结石6例、中段结石2 2例,下段结石34例,其中2例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石街形成。2 结果入院后均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治疗结果见表1。本组5例失败,其中2例为结石上移至肾盂内,未能取出;2例为输尿管腔扭曲,未能顺利进镜到达结石部位;1例结石为肉芽组织包裹难以处理。表1 输尿管镜取石治疗结果结石位置例数取石成功取石失败成功率%上段6 4 2 6 6 .7中段2 2 …  相似文献   
68.
颈椎间盘突出合并脊髓损伤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2007年收治的11例伤前存在颈椎间盘突出的脊髓损伤,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及前路扩大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术后根据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手术节段均获骨性融合,10例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仅1例肌力、感觉无显著恢复.结论:早期综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并脊髓损伤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前路手术可达到有效减压、稳定脊柱的目的.  相似文献   
69.
大隐静脉动脉化游离隐神经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临床应用带血管蒂的隐神经移植提供解剖学及动物实验依据。方法用墨汁灌注6侧成人新鲜尸体下肢,乳胶灌注36侧成人尸体下肢后,解剖并观测隐神经及其营养血管。选用国产成年狗,分成大隐静脉动脉化神经移植组、吻合动静脉组、不带血管组和不吻合血管组,每组10只狗,观察四组神经移植后的结果。结果隐神经自深筋膜穿出至内踝最高点的全长为(38.19±2.06)cm。隐神经上段由隐动脉营养,中、下段由胫后动脉的肌间隔穿支及跗内侧动脉营养,各营养血管形成血管网相互吻合,回流静脉与大隐静脉形成血管网相互吻合汇入大隐静脉。隐神经大多数位于大隐静脉后方。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静脉蒂动脉化隐神经移植与吻合血管游离神经移植,在神经再生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明显优于不带血管的神经移植。结论隐神经可形成以隐动脉为血管蒂的神经移植,也可以形成以大隐静脉动脉化的隐神经移植,手术操作简便易行,为长段神经缺损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供区。  相似文献   
70.
目的构建双表达基因慢病毒载体pLV.EX3d.P/puro-EF1A>Wnt-3a>IRES/eGFP,用携带目的基因Wnt-3a及示踪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慢病毒转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建立能够持续激活Wnt信号通路的体外细胞模型。方法基于GatewayTM技术构建双表达基因慢病毒载体,经293FT包装并释放出病毒转导rBMSCs,检测Wnt-3a以及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结果经测序证实目的基因Wnt-3a及示踪基因eGFP片段按正确方向重组入目的载体中。用含Wnt-3a/eGFP的病毒上清转导rBMSCs,转导率超过85%。RT-PCR证实rBMSCs-Wnt3a过表达wnt-3a和β-catenin。结论携带目的基因Wnt-3a及示踪基因eGFP的慢病毒可以稳定转染rBMSCs,构建了能够持续激活Wnt信号通路的体外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