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2 毫秒
31.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社会急救体系诊疗技术和危重症检测技术进步,急诊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临床营养支持的传统概念多是补充热量和多种基本营养素,提供能量,恢复正氮平衡,侧重于组织结构的营养支持.随着对PVS患者机体代谢途径的认识加深,以及对各种营养底物代谢途径的了解,发现各种营养物在不同阶段通过不同代谢途径及方式给予,对疾病预后有显著不同影响.本研究观察了对PVS患者采用不同营养供给方式的效果,比较了围手术期不同方式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的差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背景:随着医学的进步,脊髓损伤患者的预后未得到明显的改善,大部分患者常遗留严重的并发症。如今,许多实验室和临床研究成果已经提示细胞治疗具有巨大潜能,特别是脐血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目的:观察脐血源神经干细胞治疗陈旧性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新生儿脐血,在体外条件下分化成神经干细胞,制成细胞浓度为109 L-1的细胞悬液,经腰椎穿刺(L3-L4或L4-L5)注入蛛网膜下腔3 mL。移植前和移植后3个月对脊髓损伤患者行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ASIA)评分和膀胱残余尿量测定。结果与结论:脐血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移植后3个月 ASIA 各项评分较前提高、膀胱残余尿量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脐血源神经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陈旧性脊髓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3.
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叶组织的肿瘤.来源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有两类,一类由神经间质细胞形成,称为胶质瘤;另一类由神经元形成,称神经元肿瘤,但由于从病原学与形态学上不能将这两类肿瘤完全区别,一般也统称为胶质瘤.我国胶质瘤年发病率为3~6人/10万人,年死亡人数达3万人,以男性较多见,年龄大多见于20~50岁间,以30~40岁为最高峰.  相似文献   
34.
目前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其中约70%为缺血性脑卒中[1],约有15%~20%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是由于颅外颈内动脉狭窄导致[2]。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35.
1病历摘要(图1)女,2岁;因突发高热、昏迷伴肢体抽搐3 d于2010年11月入住当地医院。确诊为EB病毒性脑炎,头部MRI示双顶叶高信号。经对症处理后病儿肢体及语言功能部分恢复,双眼仅存光感(皮质盲)。2011年6月入住八一脑科医院拟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查体:左侧肢体肌力Ⅲ级,右侧Ⅴ级,左侧巴氏征(+)。视觉诱发电位示:左侧P100潜伏期正常,波形分化及重复性尚可;右侧未  相似文献   
36.
目的比较不同途径(股静脉、颈内动脉、侧脑室及鞘内)导入转铁蛋白靶向脂质体介导的LacZ基因(transferrintargeted LacZ gene pegylated liposomes,Tf-PLs)在大鼠脑内的表达,寻找出适合临床的安全有效的基因导入方法。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静脉导入组、动脉导入组、侧脑室导入组、鞘内注射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分别将Tf-LacZ通过股静脉、颈内动脉、侧脑室立体定向及鞘内的方式注射入大鼠体内。术后24和48h分别取脑(每项检测指标每组随机选取8只大鼠),光学显微镜下观察LacZ基因编码的β-半乳糖苷酶(beta-gal)的表达,Real time-PCR比较不同组别LacZ mRNA的表达,试剂盒检测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结果免疫组化提示动脉导入组及静脉导入组可以实现β-半乳糖苷酶在脑内的广泛性表达,并且动脉导入组LacZ mRNA及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高于静脉组(P<0.05)。侧脑室及鞘内注射组只能实现β-半乳糖苷酶的局限性表达,且LacZ mRNA及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要低于动脉及静脉导入组(P<0.05)。结论动脉导入将外源基因转入大鼠脑内的效果最好,静脉导入的效果优于侧脑室注射和鞘内注射的方式。在可行性方面,经过静脉导入途径是较为方便、易行、有效。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总结交通事故重型颅脑损伤致死患者的病例特点,探讨交通事故伤院前急救的方法与措施,提高交通事故伤院前救治水平.方法 根据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因重型交通伤死亡患者的死亡报告卡检索,对62例因严重交通事故致死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交通事故伤主因颅脑损伤死亡,在2005年占同期伤员的8.28%(13/157),而窒息、失血性休克死亡分别占2.55%(4/157)、3.18%(5/157),随着救治水平提高和获救及时,至2008年其病死率分别下降至6.11%(11/180)、0、0.56%(1/180).结论 交通事故伤应尽量缩短在院前救护的时间,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窒息的患者,如能快速救治可明显降低致死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and management of pre-hospital care and raise the level of traffic injuries in pre-hospital care by summarizing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death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gic accident trauma Methods The basic data of 62 death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ffic accident trauma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death report statistics of severe traffic accident trauma from January 1st,2005 to December 31th,2008 Results Brain injury death accounted for most of traffic accident trauma death.The mortality rate of brain injury in the wounded wag 8.28%(13/157),but of asphyxia and hemorrhagic shock was 2.55%(4/157),3.18%(5/157)respectively in 2005.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reatment and rescued in time, the mortality rate reduced to 6.11%(11/180),0,0.56%(1/180)in 2008.Conclesions It should be trying to shorten the time of pre-hospital care for pafients with trsffic accident trauma,especially in patients combined with hemorrhagic shock,asphyxia,severe brain injury.It is concluded that rapid and effective pre-hospital car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death rate and self-help or each other rescue training would also be effective to reduce mortality.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诱导内皮祖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的作用及初步机制研究。方法收集脐带血,Ficoll-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和6%羟乙基淀粉沉降法分离获得单核细胞并培养,采用免疫组化及倒置相差显微镜鉴定细胞为内皮祖细胞(EPCs),EPCs培养7d后,分别加入1μmol/L(即d C1组),3μmol/L(即d C2组)5-Aza-d C的培养液,阴性组为采用0.0076%DMSO进行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5-Aza-d C处理后第0、3、7d后CD34+、CD31+的表达,RT-PCR分析VE-cadherin、Tie-2及v WF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v WF蛋白表达,MSP法检测BMP4基因Cp G岛甲基化表达情况。结果 1单核细胞经倒置相差显微镜及VE-cadherin、Tie-2、v WF、KDR、CD34及CD133等因子证实为EPCs;2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d C2组在经5-Aza-d C处理后的第3d、第7d CD34+(分别为30.2%、6.7%)降低,同阴性组(46.7%、40.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 C2组在经5-Aza-d C处理后的第7d C CD31+(47.9%)升高,同阴性组(31.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RT-PCR结果显示,d C2组在处理后第14d Tie-2、VE-cadherin基因均明显高于阴性组(均P0.05);d C1、d C2组在处理后的第3d、第7d、第14d Tie-2、v WF、VE-cadherin基因均明显高于处理后的第0d(均P0.05);4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d C2组第0d、第3d、第7d v WF蛋白表达量均高于阴性组(均P0.05);d C1、d C2组在第3d、第7d v WF蛋白表达量均高于所对应组别的第0d v WF蛋白表达量(均P0.05);5甲基化处理后d C1组和d C2组BMP4呈低表达,而非甲基化时d C1组和d C2组BMP4呈强表达。结论 5-Aza-d C具有定向且快速诱导EPCs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能,这一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BMP4分化基因表达,进而刺激Tie-2、VE-cadherin及v WF的表达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究低氧环境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验证可能参与细胞增殖调节的信号通路。方法设计5%氧气含量条件下培养U87细胞为实验组,21%氧气含量条件培养U87细胞为对照组,以CCK-8(Cell Counting Kit,CCK8)试剂盒检测增殖活力,极限稀释法检测自我更新能力及单克隆能力,PCR实验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中相关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胶质瘤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殖,自我更新能力及单克隆能力增强,β-连环蛋白(β-catenin)、C-myc原癌基因(C-myc)的m RNA及蛋白表达量上调,而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m RNA及蛋白表达量下调。结论低氧微环境能通过激活经典Wnt信号通路(canonical Wnt/β-catenin pathway)上调Wnt通路增殖相关蛋白如C-myc,促进U87系胶质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