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60例前交通动脉瘤临床资料.[结果]1例术前Hunt-Hess分级为Ⅴ级的患者死亡,余患者出院前GOS(Glasgow Outcome Scale)评分5分30例,4分21例,3分6例,2分2例.本组病例随访3~36个月,均无再次出血.25例患者均复查CTA,未见动脉瘤残留或复发.[结论]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动脉瘤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2.
【目的】总结外侧裂区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65例外侧裂区脑挫裂伤的患者,均予以手术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GOS标准:死亡12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7例,中残8例。良好35例。【结论】术中注意对侧裂区血管的保护,采用标准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手术,能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3.
我院1997年1月~2001年12月,对22例有颅内病灶的难治性癫施行显微手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4例;年龄2.5~66岁,其中20岁以下者17例(80%)。病程1.5~10年。均表现为癫大发作加局限性发作。癫病因:外伤性6例,产伤2例,局灶性脑炎2例,蛛网膜囊肿者12例。均经抗癫药物治疗1年以上。1.2辅助检查脑电地形图检查:均行3~10次头皮脑电图,5例行24h动态脑电图,均有局灶性癫放电。其中有阵发性弥漫性癫放电者6例。头颅CT扫描示蛛网膜囊肿12例,外伤性脑软化灶7例,一侧巨脑症、另一侧脑萎缩3例。1.3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执行功能检测在军队遴选特殊作业分队成员中的价值。方法对某军区及全军技术比武尖子(研究组)和一组普通士兵(对照组)的执行功能采用Stroop任务、连线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进行测量,统计分析两者执行功能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执行功能优于对照组,不一致条件下的Stroop计数错误数、连线A、连线B的时间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持续性应答数、持续错误百分率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错误应答百分率对照组高于研究组。结论执行功能检测在军队遴选特殊作业分队成员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对那些需要具备完好的抑制控制能力和良好的随机应变能力等素质的专业分队,应选执行功能强的战士。  相似文献   
35.
目的 为探讨手术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方法 应用8条犬于颞骨切除术后不用任何治疗,连续观察5d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犬术后2h全血粘度明显升高(P<0.05),24h后恢复并稳定在正常状态;血浆粘度一直无明显改变;血沉于术后24h明显加快(P<0.05),持续至5d;纤维蛋白原亦于2h后开始增加,至第5d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压积于术后2h明显升高(P<0.05),24h显著下降(P<0.05),也持续至5d,并与全血粘度的改变呈正相关(r=0.778,P<0.05)。结论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手术可引起血液流变学的显著异常,但由于机体的自我调节作用,24h以内红细胞压积下降,血粘度恢复正常,并稳定至5d以后,而对血沉加快和纤维蛋白原升高的调节作用不明显。因此,为了预防手术后早期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应在手术后24h以内采用血稀释疗法,而24h以后则应针对血沉加快及纤维蛋白原增加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36.
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巨大脑膜瘤的策略和技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巨大脑膜瘤的策略和技巧。方法 总结35例岩骨头斜坡区巨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显微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和术后处理。结果 肿瘤全切除21例(60%),死亡2例(5.7%),其中经岩骨乙状窦前幕上下联合入路22例,全切除18例(82%),无死亡。结论 根据术前与术中的策略,选择好手术入路和运用好显微外科术可以提高岩骨尖斜坡巨大脑膜瘤的切除率,降低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37.
【目的】总结切除岩斜区脑膜瘤显微手术经验和技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和手术证实岩斜区脑膜瘤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上斜坡向幕上发展者采用经幕上下联合入路35例,中下斜坡向幕下发展者采用幕下经乙状窦入路50例,上斜坡向岩尖及海绵窦发展者采用颞下小脑幕岩骨入路5例。【结果】90例93次手术,其中术后再出血第二次手术3例,肿瘤镜下全切除72例(80.0%),次全切除11例(12.2%),大部分切除7例(7.8%)。临床痊愈恢复正常工作70例,生活需要照顾18例,死亡2例。【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精巧的显微手术技巧,加强术后观察和积极处理并发症有助于提高岩斜区脑膜瘤的全切除,减少死亡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岩静脉显微解剖在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547例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经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547例中127例患者术中行岩静脉处理,其中5例死亡,1例术后出现小脑及脑干梗死。未处理岩静脉的420例患者中,无死亡病例。【结论】岩静脉压迫三叉神经是导致三叉神经痛的原因之一,在显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中,岩静脉的保护与合理处理是降低死亡的重要原因,对于岩静脉的处理应该慎重。  相似文献   
39.
前颅底及颅鼻眶沟通脑膜瘤切除及颅底重建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以及颅底重建的适应证。方法经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据肿瘤大小、部位选择不同的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并行颅底修复重建。本组颅底脑膜瘤110例,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切除35例,经额鼻筛眶入路38例,经翼点入路切除4例,经冠状开颅切除33例。结果镜下全切除肿瘤88例,次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5例。临床痊愈85例,好转23例,死亡2例。随访79例,肿瘤复发5例,行第二次手术切除,死亡5例,余恢复良好。结论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前颅底脑膜瘤及必要时颅底修复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0.
我院1997年1月~2001年12月,对22例有颅内病灶的难治性癫痫施行显微手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