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0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31.
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48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添加剂量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方法,对48例(儿童23例,成人2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Lev添加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收集治疗后患者发作频率变化、无发作情况、不良反应以及退出原因。结果:Lev治疗难治性癫痫总有效率为64.58%,成人有效率高于儿童,对部分性癫痫综合征有效率高;3、6和12个月无发作率分别为6.25%、18.75%和16.67%,保留率为81.25%、56.25%和43.7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58%,无严重不良反应,退出的最主要原因为对疗效欠满意。结论:LEV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难治性癫痫治疗药物,对部分性和全面性癫痫发作均有效。  相似文献   
132.
FMR1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微白蛋白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白蛋白(PV)阳性中间神经元在脆性X综合征(FXS)癫痫易感性增加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VB近交系雄性2、4、6 W龄FMR1基因敲除型(KO)(KO2W、KO4W、KO6W)和同龄野生型(WT)(WT2W、WT4W、WT6W)小鼠大脑纹状皮质、颞听皮质、梨状皮质及海马CA1区、CA3区、齿状回中PV的表达(n=6);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述小鼠大脑皮层、海马组织PV的含量(n=6). 结果 KO2W、KO44W小鼠的大脑纹状皮质、颞听皮质、梨状皮质、海马CA1和CA3区PV阳性中间神经元的数量分别较WT2W、WT4-小鼠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O2W和KO4W小鼠大脑皮层、海马中PV含量分别较WT2W、WT4W小鼠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V阳性中间神经元及PV含量的减少.可能是引起FXS模型鼠癫痫易感性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3.
目的研究SCN1A基因Exon7-21C〉T多态位点在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者中的分布。方法中国汉族人中收集155例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者和135例正常人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SCN1A基因的第7编码外显子及与mRNA剪接有关的内含子进行筛查,对发现异常洗脱峰者进行测序并应用SPSS11.5分析结果。结果 135例正常人中,SCN1A Exon7-21C〉T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74、0.444、0.082,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96、0.304。155例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者中,SCN1AExon7-21C〉T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90、0.439、0.071,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10、0.290。实验组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N1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Exon7-21C〉T与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4.
附件一天年素产品对脑血管疾病血流成分及脑血流的影响廖卫平曾国玲(广州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我所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房1995年元月~1995年7月间应用天年素产品(床垫及帽)对65例脑血管病人进行辅助治疗,并对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等血液成分参数、脑...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探讨家族性婴儿重症肌阵挛癫(癎)(SME)患儿电压门控性钠通道α1亚基(SCNIA)基因的遗传特征.方法 对我院诊断的具有热性惊厥或癫(癎)家族史的SME患儿及其亲属进行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标本收集,提取DNA,PCR方法扩增SCNIA基因外显子,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筛查,对发现"异源峰"者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具有热性惊厥或癫(癎)家族史的SME患儿14例,其中一级亲属具有阳性病史者5例,2例存在SCNIA基因突变,为遗传性突变(c.4284+2T>C和c.1216G>T);二级亲属具有阳性病史者9例,2例存在SCNIA突变,为新生突变.结论 SCN1A基因是SME的重要致病基因,具有相同基因遗传基础的个体可以表型不同.应把一级亲属具有热性惊厥或癫(癎)病史的SME患者作为SCN1A遗传性突变筛查的重点,有助于发现遗传性SME.  相似文献   
136.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单药治疗各型癫  相似文献   
13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现戊酸浓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38.
石菖蒲挥发油对癫痫大鼠海马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石菖蒲萃取挥发油对癫痫大鼠海马内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探讨其抗癫痫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超临界CO2 萃取法 (SFE CO2 )提取石菖蒲挥发油 ,脑室内注射海人酸 (KA)建立大鼠癫痫模型 ,观察经挥发油治疗后的癫痫大鼠海马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经石菖蒲挥发油 35mg·kg-1腹腔注射后的KA大鼠海马的GABA含量明显升高 ,谷氨酸 (Glu)显著降低 (P<0.05 )。结论 :石菖蒲萃取挥发油可调节癫痫大鼠脑内的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的平衡 ,从而起到抗癫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9.
荧光光谱法研究葛根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葛根素(puerarin,PR)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结合反应。方法:以 BSA 为荧光剂,PR 为荧光猝灭剂,在激发波长225 nm、发射波长340 nm 下测定荧光强度;分别测相同浓度的 BSA 和 PR 的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结果:随着 PR 浓度的增加,BSA 的荧光强度有规律地降低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PR 与 BSA 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猝灭过程。结合常数 K_R=1.37×10~6L·mol~(-1),供体(BSA)与受体(PR)间距离 r=3.44 nm,能量转移效率 E=0.670。根据热力学参数推测了 PR 与 BSA 的作用力类型。  相似文献   
140.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单药治疗各型癫癎的疗效,评价个体化用药的方案及安全性.方法对77例部分性发作或全面性发作的癫癎患者予TPM单药治疗,成人初始量为25 mg·d-1,每周增加25 mg·d-1,达到75~100 mg·d-1;儿童服用TPM初始量0.5 mg·kg-1·d-1,每周增加0.5 mg·kg-1·d-1,达到2~3 mg·kg-1·d-1,然后观察疗效,并根据患者发作程度的变化调整维持用药剂量.平均治疗7 mo,对患者在加量期、稳定期发作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结果TPM治疗各型癫癎总有效率为88%,其中部分性癫癎发作的总有效率为86.4%,全面性发作的总有效率为90.3%,儿童组总有效率为90.6%,成人组总有效率为86.1%,2组比较,P>0.05.控制发作的平均用药剂量成人组为(93.9±17.2)mg·d-1,儿童组为(63.8±16.2)mg·d-1.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厌食、消瘦、言语减少、记忆减退等.结论TPM单药能有效控制各型癫癎发作,成人和儿童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