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颈椎矢状面形态特征与康复治疗后Cobb角的变化,分析不同颈椎分型对康复治疗疗效的影响,研究颈椎形态在脊柱侧凸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于上海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随访的67例女性AIS的基本信息及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测量其颈椎前凸角、颈椎矢状面形态、康复治疗前后的冠状面Cobb角,计算Cobb角改变量。根据颈椎矢状面形态,将患者分为颈椎前凸组和颈椎后凸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Cobb角的变化量。以康复治疗后Cobb角变化量为因变量,女性AIS患者治疗前年龄、身高、体重、颈椎后凸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颈椎后凸与康复治疗后Cobb角变化量的关系。结果:67例女性AIS中47例(70.1%)存在颈椎后凸。康复治疗后,颈椎前凸组与颈椎后凸组的Cobb角改变量分别为﹣16.4°(﹣28.5°,﹣9.2°)、4.3°(﹣2.1°,9.0°),颈椎前凸组的Cobb角改变量较颈椎后凸组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线性回归结果表明颈椎...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索胰岛素瘤累及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累及神经系统损害的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16例胰岛素瘤患者发作时最低血糖2.78 mmol·L-1(50 mg·dL-1)。影像学检出胰腺肿块15例,剖腹探查发现肿瘤1例。经病理证实胰岛素瘤后根据患者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分为5型:癫型8例、脑卒中型3例、周围神经损害型1例、自主神经发作型3例和多系统损害型1例。胰岛素瘤累及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规律为:各种临床类型中以癫最为多见,多在清晨或半夜发病;出现其他神经系统损害者(包括脑血管疾病、慢性周围神经病、痴呆等)多伴发癫。提出伴发神经系统损害胰岛素瘤的诊断标准:①成人临晨或午夜反复发生癫和(或)短暂脑缺血性发作样表现。②病程中出现慢性进行性周围神经或认知障碍、共济失调、锥体系、锥体外系等损害。③空腹血糖低于正常值或甲磺丁脲试验阳性。④腹部CT、MRI、B型超声检查、PET检查或剖腹探查发现胰腺肿块。⑤胰腺肿块病理示胰岛素瘤。具有上述①或②,③中2项者为提示诊断。具有上述①或②,③,④中3项者为可能诊断。上述两类诊断最终具备⑤者为确诊诊断。结论依据16例胰岛素瘤病例临床特征分析和复习文献资料,提出伴发神经系统损害的胰岛素瘤的诊断标准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3.
周叶  高越  王晓楠  朱立  厉蓓 《浙江医学》2018,(7):688-692
目的研究牛膝多糖(ABPS)对硝普钠诱导的兔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取新西兰白兔膝关节软骨建立兔软骨细胞体系,分别用白芦藜醇、尼克酰胺及不同浓度ABPS(200、300、400滋g/ml)处理经硝普钠诱导凋亡后的P3代软骨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RT-PCR法检测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信息沉默因子1(Sirt1)、p53和Bax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硝普钠组比较,白芦藜醇组、ABPS各组软骨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下降(均P<0.05),而尼克酰胺组软骨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与ABPS200滋g/ml组比较,ABPS300滋g/ml组及ABPS400滋g/ml组软骨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均P<0.05)。ABPS可上调抗凋亡基因NAMPT、Sirt1mRNA表达,同时使凋亡基因p53、BaxmRNA表达下调,并且浓度300滋g/ml时效果最明显。结论ABPS可能通过激活NAMPT、Sirt1来抑制p38信号通路下游的关键基因p53,对软骨细胞凋亡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牛膝多糖对老年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骨代谢及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方法 将120只10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除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以双侧卵巢摘除术制备骨质疏松模型。术后饲养3个月,低、中、高剂量组以100、200、400 mg/(kg·d)的牛膝多糖灌胃。采用ELISA实验测腹腔静脉血骨钙素(OC)、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PACP5b)、Ⅰ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与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水平;WB实验测定股骨与胫骨骨髓组织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RANK配体(RANK ligand,RANKL)及骨保护素(OPG)表达;液压伺服材料试验机测定椎体及股骨的最大应力和断裂吸收能量。 结果 与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血清OC和BAP含量,骨髓组织OPG和RANK表达降低,血清TPACP5b、NTX、CTX含量,骨髓组织RANKL表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血清OC和BAP含量,骨髓组织OPG和RANK表达依次升高,血清TPACP5b、NTX、CTX含量,骨髓组织RANKL表达依次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椎体和双侧股骨的最大应力及断裂吸收能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的最大应力及断裂吸收能量依次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牛膝多糖能够改善老年骨质疏松大鼠的骨代谢,提高骨密度和骨抗压能力,在抗骨质疏松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考察竹醋液的基本理化参数、主要组分及其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石膏样毛癣菌、酿酒酵母、黑曲霉菌5种真菌的抗真菌活性.方法:分别通过密度计、pH计、阿贝折光仪、酸碱滴定法和甲苯法测定密度、pH值、折光率、总酸和含水率等基本理化参数,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抑菌圈试验初步考察竹...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冠状动脉狭窄时左心房功能的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特征,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因原发性高血压于浙江医院进行诊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冠状动脉狭窄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EH组,n=42)和原发性高血压伴冠状动脉狭窄组(EHCHD组,n=40),另外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42)。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基础上,对左心房功能进行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定量分析,并对获得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以及实时三平面应变率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组和EHCHD组患者的收缩期左心房平均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左心房平均峰值应变率(SRe)和SRe/SRa值明显降低(P<0.05),心房收缩期平均峰值应变率(SRa)和舒张晚期应变率达峰时间(Time-SRa)均明显升高(P<0.05);与EH组比较,EHCHD组患者SRs、SRe和SRe/SRa值均明显降低(P<0.05),SRa和Time-SRa明显升高(P<0.05)。结论: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能方便无创准确地定量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冠状动脉狭窄时的左心房功能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作为此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通过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常规组、研究组,各39例。常规组行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行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术后第1d、第3d、第7d的应激反应指标、炎性反应指标值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开放手术而言,在胸腔镜指导下对肺癌患者进行肺叶切除治疗,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小。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28.
周叶  高越  王晓楠  朱立  厉蓓 《浙江医学》2017,39(23):2101-2105
目的验证体外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兔软骨细胞的可行性,探讨凋亡及抗凋亡基因在软骨细胞传代中的变化,寻找关节软骨退变老化研究的最适宜靶细胞。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取6周龄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膝关节软骨,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并机械吹打的方法分离关节软骨细胞并进行原代、传代培养;形态学观察时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对关节软骨细胞进行鉴定;RT-PCR法检测P0~P4代软骨细胞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信息沉默因子1(Sirt1)、p53、Bax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代关节软骨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显微镜下观察兔原代软骨细胞大多呈透亮椭圆形、短梭形、多角形特征,72h全部贴壁生长。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培养的软骨细胞细胞质染成浅蓝色,细胞核染成深蓝色;前3代软骨细胞表型稳定,增殖力良好;连续培养至P4代后,绝大部分细胞变为长梭形和不规则形状。随着软骨细胞的传代,NAMPT的表达量逐渐下调。与P0代软骨细胞相比,Sirt1的表达量在P1代细胞中明显上调,在P2代细胞急剧下降至P0代以下,在P3~P4代细胞中Sirt1的表达量逐渐下调。凋亡基因p53和Bax的表达量随着软骨细胞的传代而上调。前3代软骨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培养到第4~7天时,P1~P3代与P4代软骨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外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是切实可行的。随着软骨细胞的传代,抗凋亡基因NAMPT、Sirt1的表达逐渐下调,凋亡基因p53、Bax的表达逐渐上调。P1~P3代关节软骨细胞作为研究关节软骨凋亡的细胞体系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29.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联合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对绝经前期患者血清抗缪勒管激素(AMH)和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琼海市人民医院妇科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168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其临床资料,保留双侧输卵管者设为对照组,切除双侧输卵管者设为观察组,每组各8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又按年龄分为 ≥45岁组和<45岁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情况、黄体生成素(LH)、卵泡雌激素(FSH)、雌二醇(E2)、AMH、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输卵管病变以及盆腔包裹性积液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LH、FSH均明显高于术前,E2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3、6个月LH、FSH、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5岁观察组术后1、3、6个月AMH水平均明显低于<45岁对照组(P<0.05) ;≥45岁观察组术后1、3、6个月AMH水平与≥45岁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卵管病变发生率、盆腔包裹性积液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联合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可预防绝经前期子宫良性疾病患者盆腔包裹性积液的发生,与单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的影响相似,但在不同年龄组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有所不同,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及卵巢状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宫腔镜旋切术系统(IBS)与宫腔镜电切术(TCR)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s)的临床效果、安全性以及生殖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EPs患者330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宫腔镜息肉旋切术(IBS组)114例,电切术(TCR组)216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月经复潮时间,术后1、6、12月子宫内膜恢复情况,手术结局(治愈、未愈、宫腔粘连、自然妊娠、复发)。结果:IBS组手术时间(9.5±1.3min)短于TCR组(13.1±1.2min),术中宫腔液体灌注量(2265±19ml)少于TCR组(3305±32ml)(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住院时间无差别(P>0.05)。IBS组术后钠离子(138.88±0.130 mmol/L)高于TCR组(138.23±0.280 mmol/L)(P<0.05),两组术后钾离子、钙离子、血红蛋白均无差别(P>0.05)。术后随访,两组术后1月阴道彩超提示均治愈,且卵泡期子宫内膜厚度无差别(P>0.05),IBS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卵泡期子宫内膜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