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12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研究不同血浆代用品血液稀释对等容血液稀释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E-α)和白介素-1(IL-1)表达的影响。方法11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20)、缺血再灌注组(I组,n=32)、6%羟乙基淀粉溶液血液稀释组(H组,n=32)和明胶溶液血液稀释组(G组,n=32),其中I组、H组和G组又各分为缺血10min再灌注1、3、6、12h4个亚组。分别采用MTT生物活性测定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脑组织IL-1和TNF-α含量。结果I组、H组和G组再灌注1、3、6和12h脑组织IL-1和TNF-α含量均较高于S组(P<0.01),H组再灌注3、6和12h脑组织IL-1和TNF-α含量均低于I组和G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应用6%羟乙基淀粉血液稀释治疗可降低脑组织TNF-α、IL-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2.
本研究旨在于观察几种常用血浆代用品血液稀释对脑缺血 再灌注后脑血管内皮细胞上血管内皮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表达、脑组织中性粒细胞(PMN)浸润以及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一、材料和方法1.动物及分组 :雄性Wistar大鼠 90只 (本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 ) ,体重 2 3 0~2 80 g ,随机分为 :假手术组 (S组 ) ;缺血 再灌注组 (I组 ) ;6%羟乙基淀粉溶液血液稀释组 (H组 ) ;林格氏液血液稀释组(R组 ) ;明胶溶液血液稀释组 (G组 )。每组 18只大鼠 ,除假手术组外 ,所有动物均缺血 10min ,再灌注 3h。2 .脑缺血模型…  相似文献   
113.
本文在提出织物悬垂曲面流畅性能的定义后,设计了以光栏板等装置在织物悬垂曲面上获取等高轮廓线的方法,并以轮廓线上各点半径值的二价差分的标准差表达和评价曲面的流畅性能。进一步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此性能的织物物理机械性能指标主要有(G/W)~(1/3),B,2HB,(B/W)~(1/3),2HC等。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闭合折顶整复手法结合杉树皮外固定夹板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的手法操作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闭合折顶整复手法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4~11(7.29±2.34)岁。整复后予以杉树皮夹板固定并随访6个月,根据末次随访复查的X线片评价骨折整复的对线对位,采用Anderson前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患肢功能。结果:17例患儿中15例1次复位成功,2例再次复位成功,固定时间(25.00±3.35)d。随访6个月时,根据Anderson疗效评定标准,优12例,良3例,可2例,差0例。对位对线:所有病例对位>3/4,其中解剖复位10例,对线<10°者4例,对线<15°者3例。未出现骨折移位、不愈合、骨筋膜室综合征、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闭合折顶整复手法结合夹板固定手法复位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降低术者操作难度同时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T/MEBO)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难愈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盐城同洲骨科医院收治的18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难愈性溃疡患者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8例患者创面均完全愈合,创面愈合时间为20~30 d,固定支架拆除时间为2~3个月,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皮肤坏死、针道感染、胫骨截骨处继发骨折及局部感染等并发症。出院后随访6~21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复发。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MEBT/MEBO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难愈性溃疡,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6.
117.
朱佳福  徐卫星  吴震  刘宏 《中医正骨》2020,(2):19-22,29
目的:观察牵抖收展复位结合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A2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62例A2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牵抖收展复位41例、传统牵引床复位21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65~93岁,中位数82岁。A2.1型骨折51例、A2.2型骨折9例、A2.3型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7 d,中位数4 d。比较2组患者的复位透视次数、手术出血量(术前1 d与术后1 d血红蛋白的差值)、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评分(包括疼痛、关节功能、关节畸形、活动度4项),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6个月,中位数13个月。与传统复位组相比,牵抖收展复位组的复位透视次数少[(3.9±0.6)次,(6.2±1.9)次,t=0.262,P=0.029]、手术出血量小[(26.3±1.2)g·L^-1,(32.5±2.6)g·L^-1,t=0.839,P=0.016],但2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0.2)月,(4.6±0.1)月,t=4.159,P=0.081]。牵抖收展复位组1例术后出现夜间谵妄、1例因低蛋白血症出现大量胸腔积液,均经治疗后好转。传统复位组2例因低蛋白血症出现大量胸腔积液,经治疗后好转。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中的疼痛、关节功能、关节畸形、活动度及总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2.1±1.1)分,(41.3±1.7)分,t=4.013,P=0.706;(43.3±1.7)分,(42.8±1.2)分,t=0.225,P=0.063;(3.8±0.1)分,(3.5±0.3)分,t=1.452,P=0.071;(4.4±0.3)分,(4.2±0.2)分,t=1.426,P=0.068;(93.7±2.5)分,(91.3±1.7)分,t=2.923,P=0.087]。结论:牵抖收展复位结合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A2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安全性高,与传统牵引床复位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的综合疗效相当,但复位透视次数少、手术出血量小。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总结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至2010年10月手术治疗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患者22例,男∶女=10∶12,平均39.4岁.最常见症状是听力障碍,其次为后组脑神经症状.手术分为乙状窦-球前方、后方及联合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18例,大部切除4例.病理检查4例为WHOⅡ级,恶性(WHOⅢ级)1例.术后神经功能暂时下降,后逐渐改善.共6例肿瘤复发,其中WHOⅡ~Ⅲ级4例.仅1例恶性脑膜瘤于术后20个月死亡.结论 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中非良性脑膜瘤所占比例高,虽然手术治疗取得很好效果,但仍要注意保护后组脑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比较病理级别相同的儿童和成人脑干星形细胞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病理级别相同(WHO分级Ⅱ级)的脑干星形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儿童组10例,成人组30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手术疗效差异,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肿瘤侵犯脑神经数目,在儿童组和成人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病人性别、MRI显示肿瘤有无强化、肿瘤部位、大小、切除程度,入院时的日常生活质量评分(KPS)及出现症状至手术时间等方面,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儿童组平均生存16.5个月,术后1年生存率为55.6%,成人组平均生存35.2个月,术后1年生存率为83.3%;成人组脑干星形细胞瘤预后优于儿童组(P=0.005)。结论病理级别相同的成人和儿童脑干星形细胞瘤,成人预后好于儿童;与成人比较,儿童脑干星形细胞瘤浸润生长明显。  相似文献   
120.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复合地塞米松抑制芬太尼咳嗽反射的效果。方法选择全麻患者3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LD组)、利多卡因组(L组)、地塞米松组(D组)和对照组(NS组)各80例。LD组在注射芬太尼前10 min静注利多卡因1 mg/kg及地塞米松5 mg,L组静注等容量的利多卡因1 mg/kg,D组静注等容量的地塞米松5 mg,NS组静注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4组患者注射芬太尼1 min后反射性咳嗽的发生率。结果LD组反射性咳嗽发生率9%,L组发生率21%,D组发生率22%,NS组发生率40%。LD组与NS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L、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利多卡因复合地塞米松能够有效地抑制芬太尼反射性咳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