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3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北京城区老年人长时血压变异性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原崇文区)和石景山区抽取≥60岁非脑卒中人群,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并随访血压值,分析老年人长时血压变异性特点,运用多重线性回归法探讨血压变异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老年高血压人群(593例)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老年非高血压人群(801例)[收缩压变异性为(13.8±2.1)mmHg(1 mmHg=0.133 kPa)比(12.0±2.1)mmHg,t=-13.89,P<0.01;舒张压变异性为(9.3±1.7) mmHg比(8.6±1.8)mmHg,t=-8.45,P<0.01].男性收缩压<120、120~139、140~ 159、160~179、≥180 mmHg者分别为93、322、74、9、6例,其收缩压变异性分别为(10.8±2.4)、(12.4±1.9)、(13.6±2.4)、(16.1±2.4)、(23.9±4.5) mmHg,女性分别为463、310、86、28、3例,其收缩压变异性分别为(11.6±2.4)、(12.7±2.0)、(14.2±2.4)、(17.5±2.6)、(26.2±1.8) mmHg.男性舒张压<80、80~89、90 ~99、100~ 109 mmHg、≥110 mmHg者舒张压变异性分别为(8.4±1.9)、(8.7±1.7)、(9.6±1.5)、(10.2±1.3)、(13.5±5.0) mmHg,女性分别为(8.8±1.7)、(8.9±1.6)、(9.6±1.3)、(10.7±1.0)、(15.6±0.8)mmHg.男性60~64、65 ~69、≥70岁者分别为172、129、203例,其收缩压变异性分别为(11.9±2.7)、(12.1±2.1)、(13.2±2.7)mmHg,舒张压变异性分别为(8.5±1.8)、(8.6±1.8)、(9.1±1.9)mmHg;女性60 ~ 64、65~69、≥70岁者分别为248、270、372例,其收缩压变异性分别为(12.3±2.7)、(12.8±2.1)、(13.4±2.6) mmHg,舒张压变异性分别为(8.7±1.6)、(8.9±1.6)、(9.3±1.8) mmHg;老年人血压变异性有随年龄增大而升高的趋势(P<0.01),65 ~69岁组血压变异性高于同龄男性(P<0.05).无论男性、女性,老年人血压变异性有随血压水平的升高而增大的趋势;女性收缩压< 120 mmHg组、120 ~ 139 mmHg组及舒张压< 80 mmHg组血压变异性高于同龄男性(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水平、高龄、女性、体重指数增加、高脂血症是收缩压变异性的危险因素,舒张压水平、高龄、体重指数增加是舒张压变异性的危险因素,少量饮酒则可能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平均血压水平、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脂血症、少量饮酒是老年人长时血压变异性的相关因素.控制血压水平是降低老年人血压变异性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2.
社区门诊在人群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当前 ,以高血压防治为中心的慢性病防治体系在国内已基本确立。在近几年的防治实践中 ,各地区一直在探索适合本地区的防治模式。但至今困绕国内专业人士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 :“在国内‘全科医生’队伍还未普及、完善的过渡期 ,谁作为我国慢性病的‘防治载体’,以什么样的组织管理形式 ,参与到社区慢性病防治实践中去 ?”为此 ,结合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社区人群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研究”工作 ,突出适合我国大城市社区特色的高血压人群筛查和管理 ,我们探索以基层医院保健科医生为主要防治队伍 ,以社区高血压咨询门诊为主要…  相似文献   
73.
在北京丰台公园北侧绿树丛荫的一片空地上,每日清晨不到6点钟,就有一些中老年男女成双结对地来到这里,复习着刚刚学会的舞步,6点30分整,聚集了近200人的队伍,整齐地排列成行,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有节奏地跳起“十六步”和“老年迪斯科”,其美妙的舞姿随着中老年人多彩舒适的着装  相似文献   
74.
本文对我国七个城市的社区人群和定群研究样本进行干预前后脑卒中死亡率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干预与非干预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干预社区人群(A)脑卒中死亡率在1990年比1986年明显下降,而对照非干预人群(B)基本上无变化;②定群样本中干预组与对照组,包括各亚组之间的对比,前者脑卒中死亡率的下降明显大于后者,且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按男女性别分,无论是干预社区人群(A)或对照社区人群(B)以内,男性与女性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干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论男性或女性其差异均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75.
社区人群干预前后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社区人群干预前后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方法 对 1991~ 2 0 0 0年间 ,在我国北京、上海、长沙 3个城区共约 30万人群中开展社区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性干预研究。结果 干预社区冠心病事件年平均发病率为 5 1.1 10万 ,明显低于监测社区 (71.3 10万 )。 10年来干预社区和监测社区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 ,但干预社区上升幅度明显低于监测社区。干预社区 1996~ 2 0 0 0年冠心病年平均发病率与 1991~ 1995年相比上升了 2 0 .5 % ,而监测社区年平均发病率上升了 6 2 .0 %。干预社区冠心病事件年平均死亡率为 38.2 10万 ,明显低于监测社区 (5 1.3 10万 )。 1991~ 2 0 0 0年干预社区和监测社区冠心病事件死亡率也有上升趋势 ,但干预社区上升幅度低于监测社区。干预社区 1996~ 2 0 0 0年冠心病年平均死亡率与 1991~ 1995年相比上升了 13.7% ,而监测社区上升了17.9%。 3个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海最低 ,长沙次之 ,北京最高。结论 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开展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对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病率、死亡率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76.
我国心脑血管病高发区人群健康教育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描述分析了我国心脑血管病高发区人群心脑血管病健康教育、知识、态度、行为(KAB)的基本状况及水平。揭示KAB水平与文化程度密切相关,经济、医疗及传播媒介等外部环境影响KAB水平。要加强中年人的健康教育力度。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病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本结果对我国深入开展心脑血管病健康教育的研究及推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78.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烟草依赖是一种疾病,将烟草依赖列入神经精神疾病范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消费国和受害国,烟草的危害已成为当今我国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此刻,无论政府还是百姓,如果还不将戒烟放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那么可怕的后果将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79.
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知识、信念、行为效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北京社区人群(年龄≥50岁)脑卒中防治知识、信念、行为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社区脑卒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在北京崇文与石景山两个城区约10万自然人群中,按年龄性别构成整群随机抽取1350例年龄≥50岁的非卒中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并由培训合格的社区医生填写统一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脑卒中防治知识、信念、行为等相关资料。结果 脑卒中防治知识评分与信念和行为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76(P =0.005)和0.245(P <0.01),信念评分与行为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208(P <0.01)。知识评分与文化程度相关,信念、行为评分与性别和年龄相关。结论 脑卒中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三项评分呈相互一致性。同时信念和行为评分受到性别和年龄的影响,而与文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80.
整群随机法抽取北京市崇文区及石景山区10万例非脑卒中正常人群,共纳人1350人,分析两城区人群对脑卒中危险因素水平及卒中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的差异。结果示崇文区组人群对高血压诊断标准、降压药降低心脑血管病风险、肥胖标准知晓率分别为71.3%、87.3%和22.9%,显著高于石景山区组(均P〈0.05);性情急躁易致心脑血管病一项知晓率低于石景山区组(P=0.000)。两组人群对是否应监测血压、戒烟及改变不良性格等脑卒中防治信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崇文区组吸烟、肥胖等脑卒中防治危险行为显著低于石景山区组(均P〈0.01),但血压测量行为方面低于石景山区组(P=0.000)。提示脑卒中防治应更侧重于将知识转化为良好行为,或直接有效地强化于行为干预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