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多功能仪上采用双核素示踪技术,一次静注小剂量双核素示踪剂 ̄(99m)Tc—DTPA和 ̄(131)I—OIH,同时获得双核素肾图,测定32例正常人和109例病人。建立了 ̄(99m)Tc—DTPA肾图的7项常现定量分析指标,发现 ̄(99m)Tc—DTPA肾图检出肾功能受损的灵敏度高于 ̄(131)—OIH肾图,并评价了双核素肾图的协同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2.
膀胱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开放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我们为1例患儿实施了经尿道输尿管镜下2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经尿道RevoLix 2μm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后需再次入院治疗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 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后再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7例接受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患者再次入院1 6例.再入院原因按发生例数依次排列如下:血尿8例,膀胱颈挛缩3例,前列腺癌2例,前尿道狭窄、泌尿系感染和急性附睾炎各1例.给予相应处理后均顺利出院.结论 继发出血及膀胱颈挛缩是经2μm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后再入院的主要原因,需注意围术期管理及术后随访,根据病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54.
目的:嗅鞘细胞在大鼠完全损伤脊髓内长期存活和修复作用的研究以及嗅鞘细胞移植治疗人类脊髓损伤的观察。方法: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实验室用新生Wistar大鼠嗅球做嗅鞘细胞原代纯化培养,大量增殖后植入完全损伤的大鼠脊髓内,同时设立注入DMEM培养液和单纯椎板切除的对照组。术前及术后2,4,8,16和24周进行动物神经功能评定BBB评分();术后24周取损伤段及其邻近脊髓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嗜银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了解脊髓再生情况;同时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oechst标记的嗅鞘细胞在体内存活情况。选择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2003-06/12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嗅鞘细胞移植,术后随访。结果:①手术后4周,嗅鞘细胞移植组,DMEM注射组开始有运动功能恢复,嗅鞘细胞移植组运动功能好于DMEM注射组(P<0.01);在各个时间段BBB分值嗅鞘细胞移植组均高于DMEM注射组(P<0.01)。②苏木精-伊红及嗜银染色显示,嗅鞘细胞移植组,DMEM注射组脊髓损伤区及其近端都有神经纤维,排列紊乱,嗅鞘细胞移植组数量多于DMEM注射组P<0.01),但都少于相应节段的对照组P<0.01)。③((24周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Hoechst标记的嗅鞘细胞仍存在于OEG移植组脊髓损伤段周围。④透射电镜结果见嗅鞘细胞移植组胶质瘢痕近端大量新生有髓神经纤维并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42例肾囊肿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开放小切口法建立后腹腔镜操作空间,根据腰大肌、腹膜外脂肪、肾周筋膜等标志,寻找肾囊肿,距肾实质0.5cm切除囊壁去顶。结果42例肾囊肿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30~80min,平均45min;术中出血10~60ml,平均20ml;术后住院4~7d。42例病理报告均为良性病变。术后随访3~24个月,未见囊肿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了解具有卖性行为的男男性行为(MSM)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和艾滋病高危行为特征、艾滋病感染状况、面临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等情况。方法依托网络平台于2010年4月开展卖性MSM人群匿名调查,调查采用非概率抽样的同伴推动法,通过网络在线调查收集卖性MSM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高危行为及感染状况、面临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等情况。使用SPSS18.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并使用方差分析、χ2检验等方法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共收集180份有效问卷。本次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是27.84岁,自我认为性取向为同性恋的占65.0%、双性恋的占33.9%、异性恋占1.1%。未婚占70.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61.7%;城市户籍占81.7%。调查显示:卖性MSM同性性伴数累计10人以上的占62.2%,有女性性伴的占58.3%。81.7%的卖性MSM主要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最近6个月,卖性MSM与同性性交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占53.3%。对于艾滋病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的回答正确率在85.0%~93.9%,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有影响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户籍所在地。MSM艾滋病感染者和未感染者最近一次肛交(P=1.000)及口交(P=0.325)时安全套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8%的MSM认为暴露性取向会明显受到歧视和伤害。结论被调查的卖性MSM在性行为方面非常活跃,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隐蔽性非常强,虽然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较高,但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仍广泛存在,该人群在艾滋病传播和蔓延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极可能使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MSM在感染艾滋病后高危行为未发生改变,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为MSM积极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针对MSM人群以及感染者深入开展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从多方面贯彻落实MSM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昆山市2006—2015年肺癌发病趋势并预测未来发病趋势。方法肺癌病例来源于昆山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使用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计算分性别的年龄标化发病率(中标率)。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评价肺癌发病率在年份之间的变化趋势。用时间趋势与自回归模型预测2016—2020年肺癌发病率。结果肺癌中标率在总人群(APC=3.1%,95%CI:2.0%~4.2%)、男性人群(APC=1.9%,95%CI:0.9%~2.9%)和女性人群(APC=6.1%,95%CI:3.7%~8.5%)中均明显上升。≥70岁年龄组中男性(APC=1.7%,95%CI:-0.1%~3.5%)和女性人群(APC=2.0%,95%CI:-1.8%~5.8%)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无明显变化。而30~70岁年龄组中男性(APC=2.0%,95%CI:0.8%~3.2%)和女性人群(APC=8.6%,95%CI:5.4%~11.8%)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持续上升。时间序列预测结果提示未来年份(2016—2020年)男性和女性人群中肺癌粗发病率均持续上升。结论昆山市肺癌30~70岁人群发病率在过去10年急剧上升,未来年份将继续上升;肺癌防治相关措施亟需开展,特别是30~70岁人群。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究江苏省昆山市1981—2014年结直肠癌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 查询来源于死因监测的历年结直肠癌死亡病例,计算分性别-年龄组粗死亡率与年龄标化率,使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PC)及其95%CI评价结直肠癌死亡率等在年份之间变化趋势。中国2000年人口结构用于计算年龄标化率;计算0~74岁累积死亡率(%)评价因直肠癌死亡的风险。结果 昆山市1981—2014年间结直肠癌死亡数逐年增加(APC=1.4%, 95%CI: 1.0%~1.8%);结直肠癌0~74岁累积死亡率由1981年的1.94%下降到2014年的0.72%(APC=-2.7%,95%CI: -3.3%~-2.1%)。全人群中结直肠癌年龄标化死亡率由1981年的16.87/10万下降到2014年的6.50/10万(APC=-2.4%, 95%CI: -2.9%~-1.9%),男性(APC=-2.2%, 95%CI: -2.8%~-1.6%)和女性(APC=-2.7%, 95%CI: -3.4%~-2.0%)人群中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虽然昆山市过去30年高水平结直肠癌死亡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但因结直肠癌死亡的例数逐年增加,仍旧是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59.
背景:聚乳酸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细胞支架材料,但其疏水性和缺乏细胞识别信号影响了在组织工程器官构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蛋白改良聚乳酸电纺丝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输尿管的可行性。 方法:用Ⅰ型胶原蛋白醋酸溶液冻干法处理聚乳酸电纺丝,使Ⅰ型胶原蛋白吸附于电纺丝纤维表面,制成胶原改良电纺丝支架。将分离培养的输尿管上皮细胞分别接种于改良聚乳酸电纺丝支架和未处理的聚乳酸电纺丝支架上。 结果与结论:MTT检测显示输尿管上皮细胞在改良支架中生长良好,细胞整体活性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优于未处理的聚乳酸电纺丝支架上的细胞。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细胞在改良支架表面黏附良好,接种后5 d,支架表面大部分已被增殖的输尿管上皮细胞覆盖。说明胶原改良聚乳酸电纺丝支架能明显提高种子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活性,可用于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输尿管。 关键词:输尿管;电纺丝;聚乳酸;胶原;黏附;增殖;组织工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2.002  相似文献   
60.
苦参素联合苏甘苷力康治疗慢性乙肝5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苦参素和苏甘苷力康联合使用在慢性乙肝中的效果。治疗组:苦参素4ml qd肌注;苏甘苷力康60ml qd静脉滴注。对照组:苦参素4ml qd肌注,疗程均2个月。两组结果显示,其恢复肝功能作用相近,在降黄疸的程度及降低透明质酸和Ⅳ型胶原则优于对照组。苦参素联合苏甘苷力康的效果优于单用苦参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