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3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双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双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治疗3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标准评价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测量颈椎椎间隙高度百分比和颈椎整体屈曲度。结果 33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椎间隙高度百分比、颈椎整体屈曲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 0.05)。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优( 75%) 21例,良(50%~75%) 12例。结论颈椎前路减压双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矿物粉尘诱导基因(MDIG)在恶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确诊的5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恶性胸腔积液组)和5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的胸腔积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胸腔积液的MDIG蛋白浓度,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胸腔积液沉渣中的MDIGmRNA表达情况。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评价MDIG蛋白和MDIGmRNA对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界值、敏感度、特异度等。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MDIG蛋白和MDIGmRNA的相关性。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的MDIG蛋白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304.38±228.47)ng/L比(44.43±40.5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胸腔积液组MDIGmRNA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6.27±3.54比1.82±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诊断界值是114.23ng/L时,MDIG蛋白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94.0%。当诊断界值是2.75时,MDIGmRNA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92.0%。在恶性胸腔积液中,MDIG蛋白和MDIGmRNA表达具有相关性(r=0.915,P〈0.01)。结论MDIGmRNA和MDIG蛋白可在恶性胸腔积液中高水平表达,敏感度和特异度都较好。具有潜在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杨路德  刘璠  侍德 《江苏医药》2007,33(2):196-197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0岁以上全髋关节置换病人43例,3个月内无血栓栓塞性疾病史,无凝血功能障碍,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法筛查,双下肢无DVT.随机分成两组:预防组21例,应用LMWH预防DVT;对照组22例,不采用任何预防措施.术后第7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结果 对照组中9例发生DVT,占40.9%;预防组中3例发生DVT,占14.3%(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出血并发症.结论 LMWH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全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曹毅  刘璠  顾永强  严勋 《江苏医药》2007,33(4):358-360
目的 评价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6例.根据AO分型,A型骨折8例,B型骨折12例,C型骨折16例.采用间接复位技术21例,切开复位技术15例.术后早期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平均随访14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采用Teeny和Wiss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优21例,良9例,一般5例,差1例.3例出现伤口浅表感染,1例浅层皮肤坏死,1例皮肤坏死切口裂开钢板外露.结论 采用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尺骨近端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国人尺骨近端解剖参数特点,为临床修复和重建尺骨近端及假体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0具6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作研究,分别测量男女冠突的高度;冠突高1/2处的冠状面宽度、矢状面厚度;鹰嘴高度;尺骨鹰嘴尖到冠突尖中线位置处矢状面厚度、冠状面宽度;尺骨鹰嘴矢状面跨径;尺骨滑车切迹开口径;开角等,并根据性别对上述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正常成人男性尺骨鹰嘴平均高度、宽度、厚度、矢状面跨径分别为9.7±1.2mm、18.5±2.6mm、14.2±1.3mm、14.3±1.6mm,冠突高度、宽度、厚度分别为18.4±0.6mm、22.5±0.8mm、8.2±0.4mm,尺骨滑车切迹开口径20.1±1.7mm;女性尺骨鹰嘴平均高度、宽度、厚度、矢状面跨径分别为8.5±0.9mm、16.7±2.4mm、12.6±1.4mm、12.5±1.8mm,冠突高度、宽度、厚度分别为16.4±0.4mm、19.8±0.6mm、6.3±0.9mm,尺骨滑车切迹开口径18.6±1.1mm。经统计学分析男性上述指标明显大于女性(P<0.05),与男性平均身高及尺骨长度比女性大有关。而开角的大小约30°,无性别差异(P>0.05),与身高及尺骨的长度无关。结论:根据正常成人尺骨近端参数特点,可为临床修复和重建尺骨鹰嘴及尺骨冠突,以及尺骨近端的假体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移位型髋臼骨折手术临床疗效。方法:移位型髋臼骨折21例,按术前X线及CT检查结果选择不同手术入路进行内固定。其中Kocher-langenbeck入路15例,髂腹股沟入路3例,髂骨股骨入路1例,前后联合人路2例。结果:通过4~18个月随访,根据Matta评分标准,解剖复位及满意复位20例(95.2%);根据美国矫形研究院髋关节功能评价方法,优13例,良5例,优良率为85.7%。结论:移位型髋臼骨折尽早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术前完整的检查和正确的分型诊断以及手术入路的理想选择是取得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治疗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针对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手术创伤大、失血多、技术要求高等问题进行技术改进,并评价改进后技术的优缺点。方法11例患者采用传统经腹膜外入路即常规程序作为对照组,16例选择采用改良“L”形胸腰联合切口(经第11~12肋胸膜外一腹膜后入路)及改进程序。比较2组间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并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7例胸腰椎骨折并截瘫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技术改进后术中平均出血量450mL,手术操作时间平均119min,手术切口平均长度17cm.。随访4-13个月,平均9.6个月。术后无截瘫加重,脊柱序列正常,无植骨块塌陷及高度丢失现象,无假关节形成和内固定失败。神经功能获1级以上恢复者达94%。结论该技术改进具有切口短、出血少、手术创伤较轻、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经皮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骨干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长骨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下肢长骨骨干骨折35例.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随访,时间5个月~1年,骨折全部愈合,邻近关节活动和患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钉道感染和畸形愈合,1例过度生长0.8 cm的患儿在随访25周时已自我改善,1例发生<5°的外翻成角.所有患儿6个月后患肢行走和负重功能完全正常.结论 钛制弹性髓内钉适合于儿童和青少年股骨,胫骨干横形、短斜形骨折,具有微创、安全、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1990~2005年沈阳市0~4岁儿童死亡地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瑛  宋亚非  刘璠  杨柳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2231-2232
目的:分析沉阳市1990~2005年0~4岁儿童死亡地点,了解0~4岁死亡儿童死前就医情况。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原则,在全市建立52家死亡监测点。结果:1990~2005年死于家中的儿童比例有升高趋势。结论:采取措施,改善儿童就医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