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6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目的:分析轻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轻型颅脑损伤后继发脑积水者的临床表现;男性11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32.3±5)岁。7例出现视乳头水肿,10例无视乳头水肿。前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者保守治疗,6个月后随访临床结果。结果:7例出现视乳头水肿者临床表现为头痛进行性加重,伴精神症状。术后6个月,3例临床症状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1例无变化,1例症状加重;10例无视乳头水肿者表现为头痛、失眠,予健脑、减少脑脊液分泌等对症治疗。6个月随访时5例临床症状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2例无变化。结论:继发于轻型颅脑损伤后的脑积水可分为两类:高压型和正常压力型脑积水。前者应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者可采取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62.
早在20世纪初,人们对颅神经的功能已有了清楚的认识,只是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治疗目的着重于挽救生命,对外伤和手术引起的颅神经功能障碍未能予以重视,更少有研究尝试其功能修复的可能性.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神经外科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逐年降低,患者有了更多重返社会的机会,对生存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适应社会生活,重返工作岗位已成为他们合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63.
渗透性利尿剂在减轻神经外科病人的颅高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对甘露醇的需要量尚有争议,目前常用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5~1.5克。作者认为这一用量是从尿素用量推断出来的,或者是从不少颅内压不太高或并不高的病人中应用得来的。多次输入甘露醇所致高渗状态会产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持续高血清浓度也可能促使甘露醇进入损伤的脑组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分析脑血管畸形的临床表型与其发生的关系。方法 :经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诊断脑血管畸形 CVMs5 1例 (AVMs 46例、 VMs2例、 AVF 2例、 DAVF 1例 ) ,分析病灶部位、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特征。结果 :发现供血动脉与畸形血管发生的关系有终末供血动脉并终止于 AVMs、通过动脉部分发出分支供应畸形血管 ,也有来自颈内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多支供血血管 ;AVMs主要以单支静脉引流进入深静脉系统和 /或静脉窦 ;AVMs的供血动脉较为明显 ,为正常动脉 (解剖行程 )的终末动脉和主干动脉发出的侧方分枝 ,较正常脑动脉有不同程度扩张 ;AVMs中引流静脉 ,以单支静脉引流为主 ,从病变的不同部位融合成一个较大的静脉 ,最终引流入深部静脉和 /或静脉窦 ,典型的病灶呈契形表现 ,AVMs具有发育较为成熟的血管结构。结论 :本结果提示 AVMs为胚胎早期血管发生异常所致 ,以后可能在异常血液动力学和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下出现新的血管、扩张和破裂出血等继发改变  相似文献   
65.
目的:建立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病理生理学模型,检测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将大鼠左侧颈外静脉与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结扎吻合口近尾端的颈总动脉,测定吻合前后及模型动物饲养16周后的局部脑血流量、右侧颈外静脉压力、颈总动脉压力、颈总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大鼠静脉动脉的端侧吻合形成动静脉分流,左侧局部脑血流量显著降低,右侧颈外静脉压增加,颈总动脉压降低,顿总动脉血流速度增快。16周后,局部脑血流量较动静脉吻合形成即刻升高,右侧颈外静脉压和颈总动脉血流速度进一步增高,右侧颈总动脉压无明显改变。结论:大鼠颈部动脉分流形成低灌注压、高血流量、静脉高压的模型,符合AVM的血液动力学特征。长期的脑低灌注压使脑血管反应改变,脑血流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66.
慢性脑低灌注诱导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 ,探讨慢性脑低灌注诱导血管生成以及正常灌注压突破(NPPB)发生的组织学基础。方法  2 1只SD大鼠随机分组 :假手术组、模型组动物按动静脉分流术后不同时间点(12h、2 4h ,72h、1周、3周、3个月 )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研究慢性脑低灌注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时程变化、血管生成和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结果 VEGF蛋白表达主要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胞浆 ,在假手术组动物脑组织中呈低水平表达 ,模型组动物脑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于术后 2 4h开始升高 ,1周达高峰 ,持续表达到术后 3周 ,3个月恢复到基础水平。模型组动物脑组织中微血管数量于术后 1周开始明显增加 ,一直维持到术后 3个月 ,而星形胶质细胞未见明显的增生反应。结论 慢性脑低灌注可持续性诱导VEGF蛋白表达 ,并与血管生成有一定关系 ;血管生成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不协调影响了血脑屏障的结构完整性 ,可能是导致NPPB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7.
脑牵拉的应用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牵拉的应用及影响哈立德,丁美修脑牵拉伤(BRI)是指因开颅手术中过度牵拉脑组织而引起的脑水肿、脑挫伤、脑梗塞和脑出血等并发症。在开颅手术中BRI的发生率与手术入路、手术的方式和技巧等有关,但引起BRI的关键因素是手术操作中的牵拉力和牵拉时间,当牵拉...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慢性低脑灌注状态软脑膜血管组织细胞活性改变.方法18只大鼠颈动脉-颈外静脉瘘(CJF)模型动物饲养26周后断头处死取软脑膜血管(CJF开放组),其中9只大鼠处死前CJF阻断0.5h(CJF阻断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管组织细胞活性.结果CJF开放组软脑膜血管组织有6.28%细胞坏死,2.42%凋亡;CJF阻断组软脑膜血管组织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达17 95%.结论长期低脑灌注状态脑血管结构改变可能参与了"正常灌注压突破"的发生.  相似文献   
69.
术中监测(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IOM)是指在手术过程中监测神经传导通路完整性的不同方法。其中,有的是监测脊髓的运动通路,有的是监测感觉通路。IOM主要可分为三类:行为方面(stagnara唤醒试验),生理方面(阵挛试验)和电生理方面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和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在单侧颈动脉阻断过程中SEP监测的作用。方法:10例患者,术中暂时阻断单侧颈动脉。SEP在手术前、中、后监测。结果:在单侧颈动脉阻断过程中,8例出现SEP显著改变。结论SEP是脑缺血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