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74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89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169篇
内科学   234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5篇
外科学   179篇
综合类   544篇
预防医学   179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26篇
  3篇
中国医学   311篇
肿瘤学   9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9篇
  1974年   5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心房迷走神经末梢乙酰胆硷囊泡释放情况的电镜图像立体学定量分析是观察迷走神经活动的良好指标。将35只家兔随机平均分为五组,在家兔胆总管结扎五天后,模拟临床胆总管良性完全性梗阻伴胆红素血症的动物模型,以胆囊牵位为刺激方法,观察其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左心房肌透射电镜照片立体学量分析发现,药物治疗组的乙酰胆硷囊泡的数密度和体密度均明显高于非治疗组。  相似文献   
22.
血小板体内聚集可使心肌微循环功能产生障碍,导致心律失常或心肌梗塞,血小板聚集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对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  相似文献   
23.
本文用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配制的两种心脏停搏液对228例病人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进行观察比较。两组心脏停搏液的基础成份:林格氏液400ml、20%甘露醇30ml;50%葡萄糖20ml,氯化钾0.5、硫酸镁0.1,ATP20mg、碳酸氢钠0.5,0~4℃。pH7.35~7.55,渗透压460~490mOsm/L。利多卡因组加利多卡因0.2,普鲁卡因组加普鲁卡因0.1。结果表明:利多卡因组心脏自动复跳102例(89.5%),明显高于普鲁卡因组73例(64.0%),且复跳后大多为窦性心律,无传导阻滞,需用药物支持心搏出量的9例(9.6%)少于普鲁卡因组的20例(17.5%)。经临床应用,我们认为利多卡因组用于心肌保护的效果优于普鲁卡因组。  相似文献   
24.
25.
生物钟的机能与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源性节律许多生物功能出现的24小时周期变动,是由钟表一样的内源性振动机构和与其当时的生活方式有关的机体反应形成的。例如,傍晚的体温比早晨的体温约高1℃,这种体温日内变动,30%可以用白天活动使体温上升,夜间睡眠导致体温下降来说明。这是由于睡眠和活动的“结果”所产生的体温变动,称之为外源性节律。其余70%是与睡眠和活动无关的内源性变动。即使彻夜工作,到深夜体温也下降,凌晨四点左右体温降至最低点。而早晨醒来后即使仍旧静卧,体温还是升高。有报告表明,因事故而意识完全丧失的人,直到临死之前仍能维持体温的节律,这些事实也可说明内源性因素的作用。生物节律是内源性的确凿证据是,即使除外明暗变化等周期性环境因素,其节律仍持续存在;并且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周期与24小时周期不同,这时所显示的节律称为生物自由节律。最先证实人类自由节律的是德国的阿啸夫和维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乳腺癌广泛导管内癌成分(extensive intraductal component,EIC)、粉刺状坏死(comedo necrosls)、组织学分级与组织蛋白酶D(eathepsin D)、Kiab7、单链DNA(ssDNA)及c-erbB-2表达的关系。方法检测日本德岛乳腺门诊与东德岛医院1996年1月至1997年4月连续手术切除的5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组织蛋白酶D(eathepsin D)、Ki-67、单链DNA及c-erbB-2的表达。结果EIC阳性组,肿瘤上皮细胞中的组织蛋白酶D为高表达(P=0.021),肿瘤间质细胞中的组织蛋白酶D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粉刺状坏死的出现,与c-erbB-2癌基因、肿瘤上皮细胞中的组织蛋白酶D和细胞增殖指数相关(P分别为0.042,0.006及0.013)。结论肿瘤上皮细胞中的组织蛋白酶D可能参与了EIC与粉刺状坏死的形成。EIC与粉刺状坏死的检测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28.
众所周知,高血压与糖尿病都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两者共存则能导致高度危险状态。伴随年龄的增长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也随之增多,当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也在增加。另一方面,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与其他年龄段患者相比,其病况及治疗原则也存在差异。本文就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高血压治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对支气管哮喘(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肺T淋巴细胞和血浆中IgE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10只)、哮喘模型组(B组,10只)、IFN-γ注射组(C组,10只)。采用卵蛋白(OVA)和氢氧化铝致敏、雾化建立哮喘模型,B组、C组分别在致敏同时第1、3、5、9、15、17、20 d,1次/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1)和IFN-γ(1 500U)。第22 d收取肺泡灌洗液(BALF)并取其肺T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及血浆中IgE。分析小鼠BALF和肺部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4、IL-5及血浆中IgE水平的变化。[结果]A组无症状,B组哮喘鼠症状重,C组哮喘鼠症状轻。在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计数A组0,B组20.1±7.0,C组0.7±0.2。哮喘模型组肺T淋巴细胞中IL-4、IL-5,血浆中IgE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组肺T淋巴细胞中IL-4、IL-5,血浆中IgE显著低于哮喘模型组(P<0.01)。[结论]IFN-γ可以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其机制之一可能与是抑制肺T淋巴细胞产生的IL-4、IL-5,降低血清中总IgE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0.
The imaging quality of the portal vein was obviously improved with prostaglandin E1 (PGE1) indirect portal vein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in 23 cases. The time-density curve showed that the occurrence rate of opposite hepatic blood flow of splenic vein (SV) was the highest (17.4%). The total visualization rate of the left gastric vein (LGV) was 78.3%, and the visualization rate of the short gastric vein (SGV) was 36.4%. 38.9% of the LGV and all the SGV were visualized with indirect portal vein DSA through SA. Indirect portal vein angiography through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d that through splenic artery were of equal importance. In port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e of the digestive tract, when LGV and SGV could not be visualized in PGE1 indirect portal vein DSA, the possibility of non-varices vein bleed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opposite hepatic blood flow with obvious dilation appeared in LGV and SGV, devascularization of the pericardial blood vessels would be justifi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