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目的分析先天性色素痣(CMN)恶变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9月98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CMN恶变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表现、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98例CMN恶变患者中, 男45例(45.9%), 女53例(54.1%), 就诊时年龄为4个月至85岁, 中位就诊年龄47岁。皮损位于躯干34例(34.7%), 四肢(不含肢端)25例(25.5%), 肢端24例(24.5%), 头面颈部13例(13.3%), 黏膜2例(2.0%)。98例中95例(96.9%)有皮损突然明显变化史, 如突然增大、新发丘疹、溃疡、瘙痒或疼痛, 发生明显变化至就诊的时长为2周至5年。95例中, 皮损明显变化的平均年龄为46岁, 4例(4.1%)发生于18岁以前, 35例(35.7%)发生于18 ~ 40岁, 56例(57.1%)发生于40岁以后, 55例(57.9%)原皮损突然增大, 52例(54.7%)表现为溃疡, 21例(22.1%)原皮损表面出现红色或黑色的丘疹或结节, 4例(4.2%)表现为皮下包块, 2例(2.1%)仅表现为瘙痒,...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方案干预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成都市某三级甲等中医院2016年8月~2Ol7年5月收治的湿热下注型重度混合痔手术患者21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08例、对照组108例。对照组混合痔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混合痔术后采取中医护理方案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的出现情况。结果:试验组经中医护理方案干预,各并发症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混合痔术后,应用中医护理方案干预,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仅提升临床护理质量,还可缓解术后各种并发症,起到了中医特色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目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她们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个人卫生习惯。方法:在上栗县抽取5个乡镇开展调查,地域分布于全县东、西、南、北、中,共调查已婚育龄妇女9057例,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B超及阴道镜等检查。结果:9057例妇女中,6700例有生殖道感染疾病.患病率为73.9%;宫颈炎和阴道炎排在前两位,其中宫颈糜烂4523例,占67.5%,患病率为49.9%;阴道炎1750例,占26.1%,患病率为19.3%。影响生殖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计划生育手术和分娩史、保健知识匮乏和不良的卫生习惯等。结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发病率高,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相关部门应采取积极的综合干预措施,做好防治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农村广大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和自我保健意识,积极开展妇科常见病普查普治,规范医疗服务,严格无菌操作,降低生殖道感染发生率,提高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4.
新生儿硬肿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硬肿症发病的危险因素,以便更有效地预防本病。方法:以41例硬肿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设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对8项可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产、低体重、窒息和感染、酸中毒最终乾主方程(P<0.05),且OR值均大于1,是硬肿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寒冷不是本地区硬肿症的常见病因。结论:流动人口的新生儿是硬肿症的高危人群;加强围产期母婴保健,普及新法复苏,感染的预防和早期有效干预,早产、低体重儿和重症新生儿热能供给和维持内环境平衡是预防硬肿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126例肝炎患者血、尿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两方法经χ^2检验无显著差异,发现用反向被动血凝法测定尿HBsAg是个简单易行的好方法,受检对象无痛苦,适合于大批人群的HBsAg的普查,适合乙肝病人的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56.
TheResrchonthePreventiOnandTreetmentofBronchialAsthmabyChuanxiongAntiasthmaMixtureTheResrchonthePreventiOnandTreetmentofBronc...  相似文献   
57.
缬草波春诱导MKN-45胃癌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缬草波春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探讨其诱导凋亡与半胱氨酸酶(Caspase)及生存素(Survivin)mRNA、P53蛋白、Survivin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以100 mg/L的缬草波春作用于加Caspase-3抑制剂、Caspase-8抑制剂、Caspase-9抑制剂和未加Caspases抑制剂培养的MKN-45细胞24,48和72 h,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凋亡率;不同浓度的缬草波春(5,10,25,50,100 mg/L)作用MKN-45细胞不同时间(24,48,72 h)后,用tripure提取液提取细胞RNA,用RT-PCR法,检测Survivin mRNA的表达.不同浓度缬草波春(50和100 mg/L)作用MKN-45胃癌细胞株24 h后,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53蛋白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单用Caspase抑制剂组,作用24,48和72 h对MKN-45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Caspase-3抑制剂、Caspase-9抑制剂与缬草波春联合应用后24,48和72 h使MKN-45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24 h:5.73%,5.41% vs 4.38%,P<0.01;48 h:6.88%,6.32% vs 4.35%,P<0.01;72 h:7.72%,8.62% vs 4.54%,P<0.01),低于缬草波春组(24 h:5.73%,5.41% vs 8.14%,P<0.01;48 h:6.88%,6.32% vs 12.31%,P<0.01;72 h:7.72%,8.62% vs 26.41%,P<0.01),与对照组及缬草波春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Caspase-8抑制剂与缬草波春联合应用后24,48和72 h MKN-4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8.02% vs 4.38%,P<0.01;11.05% vs 4.35%,P<0.01;24.86% vs 4.54%,P<0.01),与单用缬草波春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缬草波春降低MKN-45胃癌细胞株Survivin mRNA的表达,并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而且使MKN-45胃癌细胞株P53蛋白表达增加,Survivin蛋白表达降低,均有浓度依赖性.结论:缬草波春可诱导MKN-45细胞凋亡,其作用可部分被Caspase-3,Caspase-9抑制剂所抑制,但不能被Caspase-8抑制剂所抑制.缬草波春诱导MKN-45胃癌细胞株凋亡与P53蛋白表达提高及Survivin mRNA和Survivin蛋白低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8.
苍苓止泻口服液治疗秋季腹泻疗效观察崔崇瑜高丽刘爽孟妍陈凤鸣李丽芳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为此,我们试图应用中药制剂来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选用了苍苓止泻口服液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寒形哮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疗法对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 方法:96例寒型哮喘采用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前后检测血清IL-5和ECP含量。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6%,患者血清IL-5和ECP含量明量降低(P<0.01)。结论:穴位敷贴疗法具有较为明显改善气道变应性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循经感传扶阳灸对脾肾阳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脑肠肽的影响。方法:将129例在成都市某三甲医院就诊的脾肾阳虚证IBS-D患者,随机分为A组(43例),B组(43例)和C组(43例)。A组给予IBS-D常规治疗和护理,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传统灸法,C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循经感传扶阳灸法。观察三组治疗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生活质量(IBS-QOL)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清5-HT和P物质水平。结果:干预后,C组IBS-SSS评分、IBS-QOL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清5-HT和P物质水平均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感传扶阳灸可有效改善IBS-D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血清5-HT和SP水平,是临床可以推荐应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型IBS-D的一种中医特色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