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杨国勋  臧毅  胡长玲  熊娟  胡金锋 《中草药》2014,45(24):3524-3527
目的 对产于湖北随州的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用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多种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解析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石松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1-表千层塔烯二醇(1)、千层塔烯二醇(2)、α-芒柄花醇(3)、serrat-14-en-3β, 21β, 24-triol(4)、3β, 21α-dihydroxyserrat-14-en-16-one(5)、石松三醇(6)、石松四醇(7)、3α, 21β, 24-trihydroxyserrat-14-en-16-one(8).结论 化合物18均为千层塔烯(serratene)三萜,为石松属植物中的特征性化学成分.化合物5为该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22.
杨国勋  王文宣  胡长玲  楼滨  熊娟  胡金锋 《中草药》2014,45(18):2597-2601
目的研究臭梧桐Clerodendrum trichotomum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并结合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与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根据化合物对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生成的抑制作用考察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从臭梧桐干燥根中分离到4个24-乙基胆甾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ethyl-7-oxocholesta-5,22(E),25-trien-3β-ol(1)、decortinone(2)、22-dehydroclerosterol(3)和clerosterol(4)。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臭梧桐的根中分离得到,并确定化合物1的24位的绝对构型为S型。体外抗炎活性筛选显示化合物1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由IL-1β诱导的结肠癌HT-29细胞中IL-8的生成。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建立乌梅炭乙酸乙酯部位特征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SinoChrm ODS-BP 色谱柱(5μm,4.6mm×250mm);0.2%磷酸-甲醇等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30.0℃;检测波长225mm.结果 10批不同来源的乌梅炭品乙酸乙酯部位特征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  相似文献   
24.
目的检测Ⅰ型胶原(Col-Ⅰ)/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共聚纺丝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使用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分为100%浓度Col-Ⅰ/PVA共聚纺丝浸提液、50%浓度Col-Ⅰ/PVA共聚纺丝浸提液、空白对照、阳性对照4个组,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在1、2、3、4、5、6、7 d的光密度值,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判定细胞毒性的级别;直接接触共培养L-929细胞,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Col-Ⅰ/PVA共聚纺丝上的生长情况;将Col-Ⅰ/PVA共聚纺丝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分别植入昆明小鼠皮下,于术后1、3、9周取标本大体观察包膜情况,HE、Mallory三色法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MTT法:2个实验组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相对增殖率均为90%~123.61%,Col-Ⅰ/PVA共聚纺丝的细胞毒性评级为0~Ⅰ级;直接接触法:细胞与Col-Ⅰ/PVA共聚纺丝直接接触共培养,生长良好、形态正常,并附着生长。皮下植入的Col-Ⅰ/PVA共聚纺丝和PET纤维在1、3、9周均有包膜形成,且随时间的延长包膜透明度增高,包膜周围炎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随时间的延长炎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Col-Ⅰ/PVA共聚纺丝的生物相容性良好,且细胞毒性和组织相容性均在临床应用的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25.
26.
熊娟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1):160-163
目的 评价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方法 检索关于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系统包括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EMbase等,筛选最近10年的相关文献。将符合标准的初选文献汇总,并对文献中的方法学进行评价。在初选文献基础上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并进行资料提取,随后通过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6个RCTs共86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胰激肽原酶)448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418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胰激肽原酶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一般治疗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73,95%CI:1.89~3.95)。结论 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总有效率高于常规药物治疗治疗。本研究不足之处是所选样本数量较小,样本质量级别中等,对于本研究获得结论尚需通过更多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7.
B?rjeson-Forssman-Lehmann综合征(B?rjeson-Forssman-Lehmann syndrome,BFLS)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智力障碍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落后、特殊面容、手指和足趾异常、性腺功能减退,女性患者多见线状皮肤色素沉着和牙齿异常,男性患者多见肥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收治1例PHF6基因新发突变致BFLS病例。本例为11个月的女性患儿,临床表现为全面发育落后,特殊面容,头发稀疏,眼距增宽,鼻梁低平,耳屏前多毛,上唇薄,牙齿异常,舌系带过短,通贯掌,锥形指,双手小指弯曲,线样皮肤色素沉着斑。二代测序技术结果显示PHF6基因(NM_032458.3)存在新发c.346C>T(p.Arg116*)杂合突变,变异评级为致病性变异。随访期间患儿出现散光、斜视、清醒磨牙症、刻板行为,皮肤色素沉着颜色较前加深。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活检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妇科门诊接受宫颈癌筛查的1434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采取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后结果呈阳性的202例患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比诊断结果。结果:参与本次宫颈癌筛查的1434患者中,病理检验正常或炎症者1200例,阴性率为83.7%,检测结果呈阳性者234例,阳性率为16.3%;TCT检查结果呈阳性的患者202例,阳性检出率为86.3%,其中诊断结果为ASC-US、LSIL、HSIL或SCC者分别125例(61.9%)、53例(26.2%)、20例(9.9%)和4例(2.0%),两组检测方法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与TCT检查结果相符率分别为SCC25%(1/4)、HSIL60%(12/20)、LSIL66%(35/53);ASC-US结果中,阴道镜下活检CINⅠ48例、CINⅡ7例、CINⅢ3例,共58例,占例数的46.4%。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能有效提升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CIN)等癌前病变检出率,对宫颈癌早期诊断意义重大。对于TCT检查结果为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细胞改变(ASC-US)患者,应引起临床重视,根据患者病情行阴道镜检查,以提升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准确率,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患者中医证型类型分为痰瘀互阻26例、心血瘀阻22例、气虚血瘀18例、气阴两虚16例、气滞血瘀14例。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8、sICAM-1,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清RDW。比较不同证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IL-18、sICAM-1、RDW,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IL-18、sICAM-1、RDW与不同证型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IL-18水平比较痰瘀互阻>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清sICAM-1水平比较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痰瘀互阻>气阴两虚,血清RDW比较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阻(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18、sICAM-1与痰瘀互阻呈正相关,血清IL-18、sICAM-1、RDW与心血瘀阻、气虚...  相似文献   
30.
高催乳素血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血清中催乳素增高的一种下丘脑垂体疾病.它以月经过少、闭经、溢乳、无排卵或不孕为特征的综合征.近年来随着放免测定技术的广泛应用,发现高催乳素血症患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多半发生在妇女,少见儿童、青少年.多数患者因不孕来院就诊,目前西医药物治疗高催乳素血症引起的不孕症主要有,抗催乳素药物和促排卵药物,但因副反应严重,部分患者难以忍受,以致中断治疗,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并且西药治疗停药后复发率较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为了解高催乳素血症引起不孕的近期与远期疗效,2007年2月-2010年10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和单纯西药治疗,并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