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1.
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0例的外科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7-2004年收治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机器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110例心脏病患者在机器人体外循环术中行TEE检查,体外循环转机前评估心脏病变,验证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结果,根据结果协助手术医师进一步确定手术方案。建议外周体外循环过程中,TEE引导下腔静脉插管(经股静脉)、上腔静脉插管(经右侧颈内静脉)。心脏复搏后,TEE评估手术疗效、手术并发症、排气情况。将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患者全在机器人下完成手术,其中2例中转右前外侧切口。体外循环转机前TEE诊断与TTE结果有7例不相符,经术中证实TEE准确性100%。TEE引导所有下、上腔静脉插管成功,成功率100%,体外循环过程中无静脉引流不畅。心脏复搏后2例室间隔缺损有残余分流、1例二尖瓣成形后仍有中度反流、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经再次阻断处理后均取得满意效果。其余患者手术疗效确切,术后再次TTE证实无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论TEE在机器人体外循环术中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是有效的术中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93.
机器人手术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手术方式,其优势在于更小的创口、更少的疼痛、更短的住院时间、更快的恢复速度及更好的美容效果.目前,机器人心脏手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心脏疾病的治疗,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和心脏肿瘤等,在心脏手术领域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临床应用落后于其他外科机器人手术,在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初步探讨贫血对风心病患者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21例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风心病病例.根据患者术前Hb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分析患者围手术期Hb变化情况、用血量的差异.结果风心病患者总体贫血发生率为17.4%.整个围手术期贫血组Hb均明显低于非贫血组.围手术期贫血组用血量明显高于非贫血组.结论慢性风心病患者贫血发生率较高,机制尚不清楚,贫血对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影响显著,患者Hb水平显著降低,用血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报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 37例 ,其中主动脉瓣替换 17例 ,双瓣膜替换 10例 ,二尖瓣替换 7例 ,三尖瓣替换 1例 ,肺动脉瓣替换 1例 ,双瓣膜替换同时行三尖瓣和肺动脉瓣修复 1例 ,同期处理动脉导管未闭 5例 ,室间隔缺损 4例 ,瓦氏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 2例。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2例 (5 4 % ) ,随访无晚期复发。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时机的掌握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心脏超声检查在本病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对比研究逆行性灌注浅低温氧合血心脏不停跳与低温冷血心脏停搏液对外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的影响。 方法 将 18例双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心脏不停跳组和心脏停搏组 ,观察围手术期外周血清c Tn I、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及主动脉阻断前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心脏不停跳组主动脉开放后各个时相点 CK虽略低于心脏停搏组 ,但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主动脉开放后 6小时 CK- MB明显低于心脏停搏组 (P<0 .0 5 ) ,主动脉开放后各个时相点心脏不停跳组 c Tn I明显低于心脏停搏组 (P<0 .0 5 )。两组患者主动脉阻断前心肌超微结构均有轻度改变 ,主动脉阻断 90分钟心脏停搏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心脏不停跳组明显。 结论 逆行性灌注浅低温氧合血心脏不停跳围手术期外周血清 c Tn I较低 ,可能与该方法使体外循环期间发生不可逆损伤的心肌细胞较少 ,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轻有关。  相似文献   
97.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提高巨大左心室瓣膜病(LVEDD>70mm)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1月-2000年9月间,我科运用改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对47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的患者实施的外科治疗。术前平均LVEDD78.2(70-96)mm,心功能Ⅲ级35例,Ⅳ级12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率为6.38%(3/47),全组无体循环气栓和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术后3-4周超声心动图复查,LVEDD技术前减小;心功能显著提高。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靠,可有效减轻低温和缺血再灌注对心肺等脏器的损伤;有利于避免术中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有利于重症瓣膜患者的手术治疗和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8.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收集我院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1年 7月期间 10 0例资料完整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病例 ,对其术后抗凝治疗进行临床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组 10 0例病人中男 3 5例 ,女 65例 ,年龄 12~ 61岁 ,平均42 .5岁。行二尖瓣置换术 5 3例 ,双瓣置换术 3 0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17例。应用国产机械碟瓣 5例 ,St.Jude双叶瓣 62例 ,Carbomedics双叶瓣 3 3例。术后为房颤心律的 49例 ,窦性心律的 5 1例。  患者均于体外循环下接受常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术后3d或 4d ,引流量明显减少时 ,开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  相似文献   
99.
<正>由于二尖瓣修复手术保留了二尖瓣的完整自然结构,能获得较好的心脏功能储备,且能避免人工瓣膜置换相关的近远期不良事件,是瓣膜性疾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目前国外医疗中心二尖瓣修复术约占二尖瓣手术总量的50%,某些医疗中心甚至明显超过二尖瓣置换术,达到80%以上。而在中国,二尖瓣修复术占二尖瓣手术总量的比例低于5%,即使在心脏外科手术超过千例的医疗中心也不超过10%,这不仅远远低于欧美发  相似文献   
100.
患者男,53岁。因腹痛、恶心、呕吐4 d,黑便3 d入院。该患者入院前4 d劳累后出现上腹部持续性隐痛,伴腰部和肩背部放射痛,同时伴有恶心,间断呕吐胃内容物。次日解柏油样大便2次,重量约500 g;并出现晕厥1次,5 min后清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