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23例的资料。结果根据CT和MRI显示肿瘤的大小,采用经额下纵裂、翼点和单侧额下3种不同手术入路。其中行肿瘤全切除术17例,次全切除术6例;手术后恢复良好者19例,中度致残者2例,肿瘤复发需再次手术者2例。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和术中对鞍结节周围重要结构的保护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2.
蝶鞍内肿瘤性病变以垂体腺瘤常见,而非肿瘤者以空蝶鞍综合征、拉克(Rathke)氏囊肿、垂体脓肿、垂体卒中等多见,后者总的发病率较低,但因其临床表现与垂体腺瘤十分相似,故临床容易误诊。2001-2004年我院共收治蝶鞍内非肿瘤疾病15例,均通过经蝶手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3.
儿童脑肿瘤的临床治疗及病理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脑肿瘤的诊疗、手术、病理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5月间我科手术的儿童脑肿瘤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51例,良性肿瘤21例,恶性肿瘤占70.8%;幕上肿瘤38例,其中恶性肿瘤20例。幕下肿瘤34例,其中恶性肿瘤31例。肿瘤全切除、次全切除49例,大部分切除13例,部分切除10例。术后放射治疗43例,占手术病例的59.7%。化疗26例,占手术病例的36.1%。随访到47例,其中恶性肿瘤仍存活21例,已死亡13例。结论儿童脑肿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据各个病例的特殊性,制定不同的手术切除方案,术后进行放疗,但应有别于成人脑肿瘤。恶性肿瘤选择适合的病例进行化疗,对于延长儿童的生存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4.
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脑血管疾病(附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刚  肖泉  叶劲  刘若平  钟书  蓝胜勇  唐秀文  梁有明 《广西医学》2007,29(9):1344-1345,F0004,F0002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在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运用及疗效.方法 使用覆膜支架治疗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共用覆膜支架3枚.结果 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采用桥接技术成功放置2枚覆膜支架,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基本不显影,在血管、支架交界处有少量造影剂漏出到动脉瘤内,但血流速度缓慢,造影剂滞留,随访8个月后动脉瘤完全消失;另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放置覆膜支架1枚,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完全不显影.结论 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有较好效果,在脑血管疾病治疗有良好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ACE活性,并与30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同时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病人的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病人组脑脊液ACE活性显著升高(P<0.01),同期TCD检查病人组脑血管亦有不同程度痉挛,且发病后4-7天较1-3天有所加重。结论:ACE参与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发展,结合TCD检测结果,有助于CV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自膨式支架结合可脱弹簧圈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3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采用自膨式支架结合可脱弹簧圈介入治疗,术后DSA检查瘤体栓塞情况并随访.结果 32例介入治疗中支架均成功释放,29例应用可脱弹簧圈完成瘤腔的栓塞;术后即刻DSA显示动脉瘤100%栓塞18例,95%栓塞7例,90%栓塞4例,3例微小动脉瘤腔未填塞;载瘤动脉均无狭窄.1例术后18 h死于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多发性脑出血.21例术后3~12个月DSA复查,与术后即刻DSA相比,影像学无变化12例,5例原有瘤颈残留已完全不显影,1例瘤颈显影有所增大;3例单纯放置支架未填塞动脉瘤腔者2例瘤体完全不显影,1例瘤体有所缩小.26例随访6~18个月,均无再次出血以及脑梗死.结论 自膨式支架顺应性好,安全性高,给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提供良好的支撑,同时能有效地促进微小动脉瘤的愈合.  相似文献   
67.
本组鞍区生殖细胞瘤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13~34岁,平均13.7岁;病程0.5~6个月,平均2.4个月.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尿崩症3例,尿量3200~6500 ml/24 h,视力障碍3例,生长发育迟缓4例,内分泌障碍3例,颅内压增高3例.实验室检查:尿比重1.003~1.008 3例,甲状腺功能低下3例,生长激素低下4例.影像学检查: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和MRI检查,肿瘤体积≤3 cm 3例,>3 cm 2例,1例压迫Ⅲ室(图1),1例侵袭海绵窦,CT平扫主要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或等密度灶,注药后显示明显增强效应,均无钙化.MRI T1WI呈等信号3例,低信号1例,高信号1例,T2WI呈等信号3例,高信号1例,另外1例信号不均,5例全部进行了T1Wl增强扫描,均显示肿瘤明显强化,3例均匀强化,无囊变、出血及坏死.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方法切除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肿瘤并行终板造瘘术的疗效,讨论显微解剖学的理论基础。方法对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肿瘤并行终板造瘘术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9例在手术显微镜下行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9例。均在处理完肿瘤后行终板造瘘术。结论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手术切除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肿瘤系通过胚胎组织残留的透明隔间隙进入第三脑室,正常组织损伤极少,可在直视操作下切除第三脑室及松果体区肿瘤,肿瘤全切除或次全切除率高,对于未做肿瘤全切除及考虑术后局部组织肿胀或放疗期间局部肿胀致导水管开口梗阻者,可同时行终板造瘘术,以解决脑积水问题。  相似文献   
69.
肖泉  唐秀文  钟书  庞刚  曾敬初 《广西医学》2002,24(5):605-607
目的:研究蛛钢膜下腔出血(SAH)后血管活性物质变化及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测定SAH病人血浆TXB2,6-酮及血浆和脑脊液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活性,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观察临床病情发展的同时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病人脑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人组血浆TXB2,6-酮含量有显差异;脑脊液ACE活性显升高;Vm在SAH后4-5天增快明显;病情于SAH后3-7天较为严重。结论:SAH后血浆TXB2,6-酮,脑脊液ACE含量发生明显变化,结合TCD检测结果和临床观察,考虑SAH后脑血管痉挛与血管活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70.
刘若平  钟书 《广西医学》2002,24(12):2047-2048
自 1 990年以来 ,我科所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 46例死亡 ,现将其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6例死亡患者中 ,男 35例 ,女 1 1例 ,年龄最小 1岁 2个月 ,最大 79岁 ,平均33.8岁 ,60岁以上 7例 ,1 0岁以下 8例。车祸伤 1 9例 ( 4 1 .3% ) ,跌伤 1 5例 ( 32 .6% ) ,坠落伤 6例( 1 3% ) ,打击伤 5例 ( 1 0 .8% ) ,爆炸伤 1例。伤后至入院时间 6小时以内者 2 2例 ,6~ 2 4小时者 1 2例 ,2 4~ 72小时者 1 4例 ,72小时以上者 8例。CT表现 :单纯脑挫裂伤 1 1例 ,颅内血肿 1 9例 ,广泛脑挫裂伤并血肿 1 1例 ,原发性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