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含量与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 ,检测 2 1例肺癌患者血清IAP的含量 ,并与 4 2例肺部炎性疾病患者及 2 0例健康人对照分析。结果 :肺癌组血清IAP含量及异常率均明显高于肺部炎性疾病组及健康人 (P <0 .0 1及P <0 .0 0 1和 χ2 =12 .60 5 2 ,P <0 .0 0 5 )。结论 :血清IAP在肺癌的早期诊断、监测临床疗效和预后等方面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肺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72.
EB病毒是一种感染人类B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现综述EB病毒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甲状腺病;自身免疫性肝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并尝试用Pender的假说,解释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不同时段哮喘大鼠肺组织黏附分子CD44在哮喘气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3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4组:哮喘模型组(激发1周组、2周组)与正常对照组(对照1周组,对照2周组),每组8只。以卵蛋白致敏制备大鼠哮喘模型,分别在激发后的1周、2周取肺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研究肺组织CD44的表达;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哮喘激发后1周和2周后哮喘大鼠BALF中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巨噬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哮喘激发后1周中性粒细胞比例也显著增加(P<0.05)。CD44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与BLAF中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与激发1周时的巨噬细胞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哮喘肺组织CD44的过度表达与炎性细胞向哮喘气道炎症组织趋化浸润密切相关,在哮喘气道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2):142-145]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 探讨糖尿病作为原发病和伴发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大连市中心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60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至2021年12月31日。根据疾病状况分为原发性糖尿病肾病(DKD)组(257例),糖尿病作为伴发疾病(DCM)组(61例)及无糖尿病(NDM)组(284例)。按年龄≤60岁(324例)及>60岁(278例)进行亚组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3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中位时间62个月,全因死亡共329例。三组患者第2~5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NDM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组和DCM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开始透析时年龄(HR 1.01,95%CI 1.01~1.02,P=0.002)、脑卒中(HR 1.44,95%CI 1.08~1.92,P=0.0...  相似文献   
76.
6例杜氏肌营养不良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6例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儿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为早期诊断该病及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进行归纳总结。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例DM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均为男性,确诊年龄1.2~11.5岁,均无家族史。起病隐匿,均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同步升高,以肌酸激酶升高最显著、为正常的3.7~107.2倍。基因检测均提示DMD基因突变;其中2例患儿的母亲行基因检测,提示携带相同突变基因。1例行肌肉活检,病理结果符合DMD改变。1例患儿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5 d后肌酸激酶下降77.0%。结论对血清肌酶异常、运动功能异常的男童,应高度警惕DMD,尽早行CK及基因检测确诊,尽早干预,保护尚存的正常肌纤维,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77.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由易感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病.通过候选基因法、定位克隆法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共确定了数百个哮喘易感基因,主要包括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白细胞介素4受体基因、微丝蛋白基因、心房利钠素前体A基因、Ⅰ型肌醇多聚磷酸4磷酸酶基因、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基因、双肽酶10基因、视蛋白3...  相似文献   
78.
目的 研究仙鹤草醋酸乙酯有效部位(总鞣质质量分数为19.91%)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不同质量浓度的仙鹤草醋酸乙酯有效部位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Fluo-3/AM荧光探针观察肿瘤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结果 仙鹤草醋酸乙酯有效部位可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其IC50为127.85 μg/mL。经该有效部位作用48 h后,HepG2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在Fluo-3/AM荧光探针的作用下有较强的绿色荧光;同时检测出细胞内ROS有较明显的增加。结论 仙鹤草醋酸乙酯有效部位能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肿瘤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和细胞内ROS的增加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仙鹤草醋酸乙酯有效部位(总鞣质质量分数为19.91%)对人肝癌Fl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不同质量浓度的仙鹤草醋酸乙酯有效部位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cpG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Fluo-3/AM荧光探针观察肿瘤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80.
<正>化脓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HS)是一种因毛囊过度角化和粉刺产生导致毛囊闭塞和扩张所形成的一种慢性、反复性、炎症性皮肤疾病[1,2]。初期,其临床表现为皮下结节,结节破裂、愈合后会在皮肤深部形成脓肿,脓肿继续发展就会形成皮下瘘甚至穿破皮肤形成瘘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