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以坏死性凋亡为切入点,探讨肝纤维化抵抗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D-GalN/LPS)诱导致死性损伤的新机制。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 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于纤维化6周时以致死剂量的D-GalN/LPS进行攻击,以同样处理的正常小鼠作为对照。即实验共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急性损伤...  相似文献   
22.
遗传性血色病是一种铁代谢障碍性疾病,较为罕见。现报道1例转铁蛋白受体(TFR)2基因突变相关血色病患者,临床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糖尿病、肝硬化,血清铁蛋白(8 548.9 ng/ml)、转铁蛋白饱和度(116.77%)明显升高,肝活检示肝硬化,肝内铁沉积(重度Ⅳ级),对其血液标本进行全外显子捕获和高通量测序,并经San...  相似文献   
23.
血清载脂蛋白水平在HBV慢性肝病肝损伤程度判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BV慢性肝病中的血清载脂蛋白水平的变化与肝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13例HBV相关的慢性肝病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33例,肝硬化46例,重型肝炎肝衰竭34例,肝衰竭又分为良好预后组和不良预后组,检测其入院时空腹血清载脂蛋白ApoA1和ApoB水平,计算患者的MELD和Child-Pugh评分,并分析Ap...  相似文献   
24.
李珊珊  仵永枫  刘梅  孔明  李璐  郑素军  陈煜 《肝脏》2016,(8):712-713
<正>患者,男性,55岁,无业。因"肝功能异常2年,加重伴发热、乏力8 d"于2015年7月入院。2年前患者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γ-谷胺酰转肽酶419 IU/L,碱性磷酸酶1025 IU/L,转氨酶、总胆红素正常。间断服用熊去氧胆酸,间断复查γ-谷胺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较前无明显改善。8 d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伴畏寒、寒战,咳嗽、咳痰,为黄色粘痰,口腔内可见白色膜状物,全身疲乏无力,食欲下降,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小便如浓茶色,大便颜色变浅,就诊当地医  相似文献   
25.
核苷(酸)类似物(NAs)是HBV复制的有效抑制剂,是目前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HBeAg血清学转换是评价HBeAg阳性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持久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寻找能够预测NAs治疗CHB患者后发生HBeAg阴转/血清学转换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选择、方案的调整、实现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综述了HBV DNA、HBV RNA、抗-HBc、HBcrAg等标志物对于预测NAs治疗CHB患者HBeAg转阴/血清学转换的价值。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单采血浆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点,了解自身抗体阳性CHC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1992年1月-1995年12月甘肃省定西县医院和定西传染病专科医院的120例单采血浆后感染HCV的患者为试验组,另外选取同地区健康人群11例作为对照组。对CHC患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将自身抗体阳性组(n=44)与阴性组(n=76)肝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20例单采血浆后CHC患者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6.7%(44/120),主要的自身抗体为抗核抗体,占21.7%。自身抗体阳性组较阴性组肝小叶内点灶状坏死炎症评分(2.11±0.88 vs 1.64±0.88,t=2.349,P=0.021)及汇管区内部细胆管反应评分(1.86±0.71 vs 1.13±0.66,t=4.217,P<0.001)明显升高;自身抗体阳性组肝小叶间胆管损伤比例较阴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4%vs 55.3%,χ~2=12.129,P=0.001);而2组肝纤维化和肝脂肪变性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单采血浆后CHC患者常见自身抗体阳性,自身抗体阳性者部分肝脏病理损伤较重。  相似文献   
27.
[摘要] 目的 分析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分娩前后临床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规律,比较分娩后不同ALT水平组孕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52例,妊娠28周给予替比夫定(telbivudine, LdT)抗病毒干预,分别于LdT干预前(基线)、分娩前(2周)及分娩后(6周)进行生化、血清学及病毒学检测,同步留取相应时间点外周血标本进行细胞因子检测,并分析分娩前后临床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特征。结果 52例患者分娩后6周ALT水平均值明显高于LdT干预前和分娩前,其中ALT≥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 ULN)者达28.8%(15/52例);与LdT干预前相比,分娩前HBV DNA水平显著下降,平均降幅达(3.68±0.79) lg IU/ml;HBsAg和HBeAg水平在分娩前后无明显变化。与分娩后ALT<2倍ULN组相比,ALT≥2倍ULN组的IFN-γ水平在LdT干预前呈低水平表达,分娩后呈高水平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84,P=0.022;Z=2.223,P=0.026);2组间IL-2、IL-4、IL-6、IL-10、TNF-α在LdT干预前、分娩前及分娩后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分娩后部分患者ALT明显升高,结合分娩前后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提示分娩后可能出现免疫功能增强并打破机体对HBV的免疫耐受,这或许有利于分娩后的抗病毒治疗,但仍须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8.
<正>"面色铁青"往往用来形容人非常愤怒。但有一种遗传代谢性疾病—血色病,也可以使人一直呈现"铁青"脸色。为什么患者脸色会"铁青"?咱们就来了解一下。遗传性血色病是什么病正常成人体内平均大约有3~4克铁,其中2/3在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主要成分为血色素)中,10%~15%在肌肉的肌红蛋白中,其余的为转铁蛋白(3~4毫克)、铁蛋白、含铁血黄素等。  相似文献   
29.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新发现的小RNAs,因其能调控细胞活动的每个方面,包括分化、生长、代谢、增殖、凋亡和病毒感染、肿瘤生成,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最近已有明确的证据表明,miRNAs在肝脏含量丰富并且参与肝脏生理和病理的各个过程.microRNA-21是目前研究最多的miRNAs之一,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一些病理生理改变,但其在肝脏中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就mi-croRNA-21在肝再生、肝细胞代谢、肝脏免疫反应及其在肝癌、丙型肝炎等肝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HC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问题。目前我国主要的抗HCV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但是该方案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并不理想;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出现,在治疗丙型肝炎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简述了抗HCV治疗前后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情况,从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以及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分析表明,HCV患者机体的免疫调控十分复杂,不同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是总体来看,经过抗病毒治疗后,NK细胞表面受体表达以及其功能有恢复的趋势,甚至可以恢复至正常化;IFN的治疗并不能恢复病毒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的功能,而DAA治疗前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变化规律尚未阐明;DAA对细胞因子以及趋化因子的长期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