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60%~90%,目前还缺乏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自1996~1997年我们应用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做了临床观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本文病例均系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全部符合WHO诊断标准,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全部病例共270例,随  相似文献   
12.
陈锦飞  孙坚  赵环宇  黄卫娟  徐慧 《江苏医药》2001,27(11):839-840
目的:探讨高剂量率锎-252中子腔内照射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方法:对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高剂量率锎-252中子腔内照射治疗,治疗后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对切除的标本行仔细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确定高剂量率锎-252中子腔内照射的疗效,并观察治疗期间的副反应。结果:患者在行高剂量率锎-252中子腔内放疗后临床症状迅速缓解,手术后病理学检查未查见恶性肿瘤细胞,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的副反应。结论:高剂量率锎-252中子腔内照射治疗子宫内膜癌安全有效,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背景随着 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人们应重视其心血管并发症的早期干预,以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病率. 目的观察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情况. 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横断面的观察对比研究. 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的内科病房. 对象实验于 1998- 05/2003- 05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完成.纳入标准符合 1997年 ADA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 1979年 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的大于 30岁的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及严重的感染,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者. 98例住院患者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设为糖尿病组,男 56 例,女 42例,年龄为 35~ 70岁.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 85例,男 53 例,女 32例,年龄为 40~ 75岁. 方法观察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空腹胰岛素和 C肽(放免法)、糖化血红蛋白(亲和层析微柱法)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自动生化仪)及应用 JUDKINS方法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 主要观察指标① 2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②糖尿病病程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关系的比较. 结果 2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 ,糖尿病组的左主干病变、回旋支病变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而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病变者糖尿病组多于对照组( P< 0.05),并且糖尿病组的病变表现为 3支病变和单支病变为主,呈现为弥漫性改变. 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多数是 3支血管病变,其病变弥漫,且随病程越长,越易发生多支血管病变.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冠心病的发生逐渐增多,且病变范围广,病情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基底膜的主要组成蛋白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与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和血糖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999/2003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n=8),微血管病变组(n=36)和无并发症组(n=38);以44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所有被试者的血清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水平,同时测定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等相关生化指标,用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26例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Ⅳ型胶原水平: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犤(98.69±26.67)(78.41±19.12)μg/L,P<0.01犦;其中微血管病变组高于其他各组(P<0.01)。②血清层粘连蛋白水平: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犤(172.78±25.69),(147.02±27.64)μg/L,P<0.01犦;其中微血管病变组高于其他各组(P<0.01)。③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比较:各病程组间(<5年,5~,≥10年)的血清Ⅳ型胶原水平虽逐渐递增,但无差异(P>0.05)。病程6~10年及11~22年的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亦高于病程<1年及1~5年者(P<0.01)。④不同血糖值的糖尿病患者比较:三组(<8,8~,≥11.1mmol/L)血清层粘连蛋白与Ⅳ型胶原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组间无差异。⑤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水平与血糖、病程呈正相关(P<0.01,0.05)。⑥血清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8,P<0.001)。结论:血清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血糖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刘福才  赵环宇  夏宏盛 《北京医学》2009,31(11):675-677
目的比较并评价单针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PLDD)与双针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半导体激光进行单针消融35例,双针消融37例,采用JOA评分比较术后缓解情况。结果双针组术后JOA评分1d(12.69±4.72)分、7d(23.95±4.61)分、1个月(26.11±4.41)分、3个月(27.60±3.75)分与单针组相应时间点[(10.36±4.53)分、(21.12±3.71)分、(23.63±4.06)分、(24.50±4.51)分]比较显著升高(P﹤0.01);双针组治疗后各时点评分与治疗前[(11.42±4.82)分]比较显著升高(P﹤0.01)。结论双针椎间盘减压无需为增加髓核消融量调整穿刺针位置,可防止椎体终板损伤,疗效优于单针治疗。  相似文献   
16.
我院医保处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不合理用药的处方的现状,提高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为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品提供服务。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每月中旬的1天医保处方共12天10903张处方。从中挑选出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发生频率较高的是药物配伍不合理、药物用法不合理和溶媒选用不合理及重复用药等。结论:我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临床医生缺乏足够的药物知识所引起,作为药师应具备药学综合性知识,协助医生做好药物临床的合理使用工作。  相似文献   
17.
手术科室出院病人带药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手术科室住院病人出院带药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外科系统6个手术科室的出院带药处方共600张。根据设计好的表格内容,逐一填写,录入到Excel表中,进行逐一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达53%;抗菌药物选择品种最多的是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呋辛;抗菌药物平均用药时间大于5d;多数抗菌药物剂量高于标准剂量。结论该院各手术科室出院带药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剂量过高。应进一步完善医药管理制度,做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和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医改后住院药房药师的工作模式,积极发挥普通调配药师的作用。方法 推行“责任药师制”,住院药房药师专人专科,定期深入临床与科室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为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为护士进行药学知识培训。结果 住院药房与临床科室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了患者对药师的进一步了解,减少了医生和护士的工作量,提升了药房服务水平,促进了药师自我学习与提升。结论 此项服务模式得到了临床科室与患者的一致肯定,为临床及患者提供更加主动的药学服务,为医院药学服务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杏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杏丁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杏丁治疗组(80例应用杏丁注射液20m1配入0.85%生理盐水中),对照组(40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0m1配入0.85%生理盐水中)。治疗期为21d。观察病人肢端末梢的感觉变化情况及体感诱发的变化情况。结果 杏丁治疗组病人总有效74例(92.5%),有效31例(38.75%),显效43例(53.7%),无效6例(7.1%)。结论 杏丁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有恢复神经传导速度、减轻病人肢端末梢麻木、疼痛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1],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危害。近年来,如何找到一种经济、简便、无创、准确的治疗方法,成为本病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